米切尔的“囤币计划”藏着不少细节。为了凑够500万枚,他花了四个多月,雇了个助手团队专门跑银行换硬币——每小时给7.5美元报酬,跑遍了当地好多家银行。“银行没明确说不让换,但库存就那么点,有的还卡着‘仅限账户持有人’,或者收额外手续费,得一家家碰运气”,他在采访里倒苦水,“光换硬币就跑了几十趟,累得够呛。”
为啥偏盯着5美分硬币?美国铸币局的“账本”给出了答案:现在的5美分硬币是75%铜+25%镍的组合,一枚刚好重5克——算下来,每枚硬币的金属价值约6美分,比0.05美元的面值还高。更夸张的是,2024财年美国铸币局造一枚5美分硬币得花14美分,光金属成本就超了面值1美分。米切尔的账算得很“精”:“这是一场‘不对称赌注’——就算输了,硬币还是值25万;赢了,可能翻好几倍。”
他的“赌局逻辑”很直接:对冲通胀。作为长期质疑法定货币价值的人,米切尔觉得美元会被通胀“啃”得越来越不值钱,而金属的“稀缺性”才是“硬通货”。“我押注美国铸币局早晚得贬值货币,押注金属比美元‘扛造’,押注总有一天,一袋5美分硬币的‘熔毁价值’会超过流通价”,他在推文中写得明明白白。
但这个“赌注”藏着个大风险——美国法律明确禁止“出口、熔毁或处理任何5美分硬币”,违规要罚1万美元,还可能坐5年牢。可米切尔压根没把这当回事:“就算不能熔,等政府降低硬币里的镍含量,或者直接停用镍币,这些硬币的收藏价值也能涨。最坏情况?25万还是25万,总比美元贬值强。”
这番操作当然引来了争议。有人算过账:25万美元要是投到股票、债券甚至房地产,收益说不定比囤硬币高得多,而且通胀会慢慢“啃”掉这些硬币的购买力;也有人觉得他“冒傻气”:“熔毁违法,万一哪天被查,钱没赚到还得赔进去。”但米切尔有自己的坚持:“最优质的投资永远是零风险且收益巨大。我等美国停用镍币那天,到时候这些硬币能卖三到五倍价,赚个百万美元不成问题。”
其实,关于美国硬币的“命运”,讨论早有苗头——现在已经有人提议停用1美分硬币,5美分硬币的未来也说不准。米切尔的车库里,30吨硬币堆得整整齐齐,像他对“金属比美元靠谱”的执念。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赌的是:总有一天,这些“沉甸甸的钢镚儿”会比纸币更值钱。
至于未来会不会如他所愿?没人知道。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硬币赌局”,本质上是一个人对“通胀时代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的回答——哪怕有点疯狂,却真实得让人忍不住琢磨:如果是你,会押注美元,还是金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