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下午,界面新闻转发的四中全会公报刚一上线,就成了我这个老新闻人电脑里的“置顶文档”——做过十年时政记者,我太清楚这类文件里藏着“未来五年的发展密码”。
公报的开篇就“提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这句话不是空话——上周我去重庆渝中区采访,开餐馆的陈姐说“就盼着‘十五五’能多给中小商家点扶持政策”,程序员小李则盯着“数字经济发展”的表述画圈:“说不定我做的AI项目能赶上政策风口”。普通人的期待,正好接住了公报里“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落点——发展从来不是“上头的事”,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参与的“接力跑”。
更让我留意的,是“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句话。想起去年跟拍纪委督查组的日子,看到他们啃下“违规吃喝”“懒政怠政”这些“硬骨头”,才明白“自我革命”不是口号,是真真切切在给发展“清障”。这次公报重申这一点,相当于给接下来的五年安了个“稳定器”——只有党自身更过硬,才能带着大家闯过“十五五”里的各种挑战。
说到最戳人的“两岸与港澳”部分,公报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两句话,我读的时候想起了邻居周阿姨。她儿子在香港做金融,去年回重庆过年时说:“现在香港的年轻人越来越爱往内地跑,因为能找到更多机会”;而台湾的表舅上周发微信说:“昨天在台北街头看到卖重庆小面的摊子,老板说‘等统一了,我要去重庆开总店’”。这些普通人的小故事,正好呼应了公报里的“亲情纽带”——不管隔着海峡还是香江,血浓于水的牵挂从来没断过。
还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别觉得这和咱们无关——上个月我去重庆保税港采访,货架上的泰国榴莲、德国奶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模样。做进口贸易的张哥说:“以前进口货要等半个月,现在通关只要三天,这就是‘合作’的好处”。公报里的这句话,其实是在说: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要和世界一起“把蛋糕做大”。
最后想说,这份公报里没有“空口号”,每句话都贴着“普通人的生活”。比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是小区业主能更顺畅地提意见;“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菜市场的菜价更稳定、孩子上学的学位更充足。对咱们重庆人来说,“十五五”可能是家门口的地铁通到更远的区县,是老家的农家乐能吸引更多游客,是台湾的亲戚能随时买张高铁票来吃火锅——这些“小确幸”,正是公报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说到底,四中全会的公报不是“纸上的文字”,是未来五年的“生活剧本”。从党的领导到“十五五”的蓝图,从两岸的亲情到世界的合作,每一个关键词里,都藏着“让日子更红火”的期待。而咱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期待变成行动——比如把生意做得更用心,把孩子教得更懂事,把对两岸的牵挂变成一句“等你回家”。毕竟,国家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每个普通人的“小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