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泽连斯基的一句话把俄乌冲突的“持久战”讨论又拽回公众视线——他当着欧洲的面明说:“我们不会打几十年,但你们得拿出稳定的财政支持,不然乌克兰没法再打两三年。”
这话不是空口说的。上周欧盟刚放出消息:要求委员会推进给乌克兰两年额外资金的方案,还松口说可以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给乌放。泽连斯基直接把这笔钱和“持久战”绑死了——在他眼里,欧洲的钱就是乌克兰能继续扛的“底气”。
但就在前一天(27日),泽连斯基接受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采访时,又漏了个“反转”信息:乌克兰已经和盟友商量未来七到十天要制定停火计划。“为了逼俄罗斯坐下来谈,我们得有能打到莫斯科的武器。”他说,乌克兰不仅在要美国的“战斧”导弹,还想要“不用学很久就能用”的同类武器。
俄罗斯那边也没闲着。26日拉夫罗夫在专访里把欧洲的“停火提议”扒得明明白白:“这不就是想给乌克兰攒武器争取时间吗?”至于俄美总统原本要在布达佩斯见面的事,他更透露美方有多反复——会晤是美国提的,自己和鲁比奥都谈得差不多了,结果美方先“取消”,又改口“推迟”,“最后怎么样,得看他们”。
一边说要“再打两三年”,一边在推进停火计划,泽连斯基的话里全是乌克兰的现实矛盾:既得守住战场上的地盘,又不能彻底堵死谈判的路。而欧洲的钱、美国的武器、俄罗斯的回应,把这场冲突搅得更复杂——到底是“打”还是“谈”,至今没个准话。
其实不管是“持久战”的准备,还是“停火”的动作,说到底都是乌克兰在找“生存的平衡”:既要让自己撑得住,又想给冲突找个结束的可能。但这场打了好几年的仗,从来不是某一方能说了算的——欧洲愿不愿意一直掏钱?美国给武器会不会有顾虑?俄罗斯会不会松口?每一个变量,都在左右冲突的走向。
到俄乌之间的博弈还是没个尽头。泽连斯基的“两三年”是准备,也是试探;停火计划是希望,也是筹码。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管是“打”还是“谈”,最想要的从来都是“结束”——毕竟,没有人愿意活在战争的阴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