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家谱]和兰溪《诸葛氏宗谱》。当今比较通行的[诸葛亮家谱](或称为[诸葛氏族谱]、[诸葛氏宗谱]),几乎都来源于1983年10月由湖北省南漳县印刷厂印刷出版的[诸葛亮与三国]第一辑(或有更早本)。如下所示(简表):1、诸葛丰(《》)2、诸葛硅--章氏(《》):三子二女3、诸葛谨--诸葛谨妾:三子4、诸葛恪:三子5、诸葛绰 5、诸葛竦 5、诸葛建 4、诸葛乔:一子5、诸葛攀:一子6、诸葛显 4、诸葛融:三子佚名3、诸葛亮大姊--蒯祺(《襄田府志》) 3、诸葛亮小姊--庞山民(《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襄阳记》)3、诸葛亮--黄氏:二子一女4、诸葛瞻:三子5、诸葛尚 5、诸葛京 5、诸葛质(《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 4、诸葛怀(《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观记》) 4、诸葛果(《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观记》) 3、诸葛均--林氏((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诸葛氏谱》):一子 4、诸葛望2、诸葛玄2、诸葛...:一子3、诸葛诞:一子4、诸葛靓:二子5、诸葛颐5、诸葛恢 兰溪诸葛村《诸葛氏宗谱》,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于元至元、至正年间(1340年前后)迁民高隆(今兰溪诸葛村)。谱载祖传《戒子书》、《高隆八景诗》等。兰溪诸葛氏宗谱[诸葛村] 高隆诸葛氏宗谱主 修 诸葛佐清等 宗族堂名 大公堂版 本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大公堂第十五次重修,木活字本。本谱始修于南宋初年,此为第十五次修,世系修录至第五十四世,排行字为:容。载体形态 共二十卷,计三十九册,线装本卷目内容 卷一:谱序、敕、书、阳居图、墓图、诗文;卷二至卷二十:世系图等。
始 祖 (东汉)诸葛圭;诸葛青,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由寿昌县(今属建德)迁徙兰溪西乡砚山下定居
始 迁 祖 诸葛大狮,字威公,行宁五(诸葛青后之六世),元代时,由兰溪西乡砚山下迁居本县高隆(今诸葛村)
排 行 字 仍兴宁祥瑞 安原富贵昌 忠肃严恭懿 宣和德裕彰 聪明通睿智
文理敬容庄 孝友敦信睦 仁慈正伦常 咸恒开鼎晋 纯粹美贤良
俭让崇宽厚 谦尊茂泰方 亨贞嘉敏行 钦慎发荣康 恺惠成蕃秀
英华永庆襄
本支名人 (元)诸葛大狮 (明)广东参议诸葛伯衡 (明)弄笠给事中诸葛岘
(清)山西怀仁县知县诸葛提 药商诸葛韵笙
珍贵史料 民国三十六年陈果夫《宗谱序》(汉)诸葛亮《戒子书》诸葛亮生卒年月《高隆族居之图》《祠记》
备 注 本谱现存二部,兰溪市博物馆所藏为人字号,官字号一部藏金华白竹村
收藏者 兰溪市博物馆
怎么查姓氏族谱
通过家里的长辈和老人。
任何一个姓氏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宗祠,这些宗祠都有着一些相通的地方,这些相通的点就连成了一条线,线的延伸也就展现了这个姓氏乃至家族的起源和发展。所以在不知道自己家谱的情况下,可以去宗祠看一下有没有自己祖辈的名字。
在很多家族的宗祠当中,都会记载这些家族的姓氏和起源,一些祖先的名字或者对宗祠有过贡献的名字都会刻制在宗祠的墙壁之上。
通过查族谱来衍生
在同一片地区的姓氏,他们的起源大多都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我姑爹姓胡,我老公也姓胡,他们一个老家在乡下,一个老家在县城,明明是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但他们的族谱中却有着共同的先人。
族谱的记载往往比宗祠上名字的记载更具体和广泛。所以通过族谱,也是可以有效查询到每个人的家谱,包括每个人所属家族中的旁支、分支、远亲、近亲都是可以系统的在族谱中查询到的。
姓氏族谱字辈
家族族谱排辈用字有: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族谱里面的字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辈份在中国人起名里面,以前是都必须表现出来的。例如:我父亲姓张的话,他的名字就是:张元×,到我们这一辈就必须是:张德×,儿子辈就必须是:张为×,孙子辈就必须是:张普×。
一直这样往下传,到外面碰到了一个家族的人,只要通报姓名,就知道您的辈份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了。也就决定了我和对方的称呼和地位。
字辈的选取,一定要按家族流传下来的字谱选取,否则就会乱了家谱中的规定,是必须沿用家谱里面流传下来的取名字谱。如果您的名字中没有家族字谱中留下来的“字”,这个家族是不会承认您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只会认为你是同姓的外家族人员。
要根据自己的家族搬迁史,寻根续谱,确定中间字的排序。实在找不到根源,可请人排辈,——就是姓的笔画数、中间字的笔画数及二者加的总数都是吉数,才好。
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