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开始,乌鲁木齐的天空就像被按下了“降雪开关”——从最初的雨夹雪,到午后转为漫天飞舞的纯雪,整整下了近30个小时。截至今天傍晚,城区累计降雪量已超37毫米,直接打破当地11月降雪纪录,成为“史上同期最雪”。街头的扫雪车连成了长队,物业师傅举着铁锹铲雪,哈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凌晨3点就出来了,这雪下得比去年整个冬天都密。”
这场暴雪不止“光临”乌鲁木齐。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积雪已经没过脚踝,沿天山一带的公路被雪覆盖成“白色丝带”,伊犁河谷的果农着急地给果树套保温袋:“刚挂的幼果,可别被冻坏了。”而制造这场罕见降雪的冷空气,正带着“雨雪套餐”向中东部移动——未来三天,西北、内蒙古、东北甚至华北部分地区都要“接招”。
据气象部门预测,青海东北部、甘肃南部将迎来中到大雪,黑龙江北部可能出现暴雪,内蒙古中东部的牧民已经开始加固羊圈:“提前把草料备足了,就怕雪太大压垮棚子。”这场冷空气的“影响地图”里,超20个省区市都在列——从西北的祁连山脚下,到东北的黑土地,再到华北的平原,都要被这场“低温浪潮”覆盖。
网友们的讨论里藏着不同的“雪天心情”:老家在甘肃陇南的“小柚子”说:“去年冬天没下雪,今年这是要‘补作业’?”在哈尔滨上大学的“东北虎子”晒出了棉裤:“我妈说‘雪要没膝盖’,逼我把最厚的装备都带上。”而内蒙古的网友“草原阿杰”已经开始拍视频:“给大家看看,我家的牛群在雪地里吃草,比平时更乖了。”
这场“罕见暴雪”,其实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次“提醒”:城市的清雪预案够不够快?农村的防寒物资够不够足?我们自己的厚衣服有没有翻出来?毕竟,极端天气从不是“突然到访”,应对它的底气,藏在每一次“提前准备”里。
此刻的乌鲁木齐街头,雪还在下。孩子们举着雪球跑过,留下一串脚印;扫雪车的声音里,混着奶茶店飘出的香气——这场雪是“罕见”的,但人们应对它的样子,却是最真实的“生活底色”:有人铲雪,有人备粮,有人笑着拍雪景。毕竟,再大的雪,也挡不住日子往前过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