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诸侯王族谱,春秋各诸侯族谱

族谱 编辑:谷可美 浏览量:26

摘 要:早在商代后期就已出现记录世系的图谱,但还不属于纸质的谱牒类文献。东汉以后,由于谱牒的政治功用渐趋强化,谱牒类书目迅速增加,逐渐由《汉书·艺文志》术数略下的一个子目变

摘 要:早在商代后期就已出现记录世系的图谱,但还不属于纸质的谱牒类文献。东汉以后,由于谱牒的政治功用渐趋强化,谱牒类书目迅速增加,逐渐由《汉书·艺文志》术数略下的一个子目变为史部目录下一个固定的二级类目。宋代以后,谱牒类书目的政治功用逐渐缺失,其在目录学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到清代最终被排除在史部目录之外。谱牒类书目在目录学著作中分属演变的历程,折射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谱牒社会功用的变化。 关键词:谱牒;源流;分属演变;史部目录 谱牒一词出于《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谓“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1]3303。从这句话来看,谱牒应是某种记载有帝王世系的载体。“谱”在《史记正义》中的解释为“布也,列其事也”[1]487。“牒”最早是指“古代用来书写的小而薄的竹简或木片”[2]470。由此推断,谱牒应是一种记载帝王或家族世系的竹简或木片。谱牒作为一类重要的文献分支,对其起源与在目录学著作中的分属演变进行研究,对于考察谱牒类书目的历史流变与其在不同背景下功用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一、秦代及秦以前有关谱牒的记载 据陈梦家研究,在商代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记载直系祖先、宗子名讳的世系表。在《殷墟卜辞综述》一书中,陈梦家提到,在1506号甲骨上记载有“儿”氏祖先11代的世系名讳,其中两代有兄弟2人,共13位祖先的名字[3]499。暂不论这片甲骨的真伪①,陈梦家所提到的这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并不是竹简或木片。司马迁也提到谱牒自周以后“乃颇可著”[1]487。由此可推断,我们如今所提到的谱牒主要是指周以后的谱牒资料。 有关周代的谱牒文字记录在战国以后的书籍中有所记载。《周礼·小史》提到:“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4]376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系世,谓《帝系》《世本》之属是也。”[5]108即谱牒类书目。同时也说明周代设有专门执掌世系的官员——小史。关于周代谱牒的内容,《礼记·内则》也有记载,“(生子)书曰:某年、某月、某日生,而藏之”[6]100,说明在周代谱牒主要是记录人的生卒年月与昭穆世系的书籍。这一时期的谱牒类书目主要有:《世本》《大戴礼记·帝系》《春秋公子血脉谱》等。《世本》也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谱牒类书目。周代出现官修的谱牒类书目,与其分封制、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建国后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亲属、功臣及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诸侯在自己的封地范围内再次实行分封,分封制和宗法制层层下移,构成周王朝的统治秩序。如何巩固和维系这两个制度,必然要明确宗法制家族内部世系和嫡庶之分以确保分封制的承袭,谱牒正是将这类承袭关系记载成册,以“奠世系、辨昭穆”,维系周王朝的统治。可以说,宗法制是谱牒类书目产生的直接根源,谱牒类书目有力维持了宗法制的沿袭。 秦王朝建立以后,废除了周代的分封制、宗法制,代之以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这种制度不再分大宗、小宗,同时也切断了血缘与官制的联系。秦始皇下令焚书,将天下“无用”之书焚毁,使谱牒类书目在秦代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公侯子孙皆“失其本系”[7]990。 二、汉唐时期对谱牒类书目的划分及原因 《隋书·经籍志》采用四部分类法,将隋代及以前的书籍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乙类为史部,其类下著有“谱系”类。《隋书·经籍志》将史部作为一级类目单独分类,同时将谱牒类书目置为史部目录的一个二级类目,使谱牒类书目开始有一个明确的划分。《隋书·经籍志》共著录“谱系”类书目41部360卷,加上已亡佚的书目共53部1 280卷[7]990。“谱系”类下有3本书目不可算进谱牒类著作,即《竹谱》《钱谱》和《钱图》,这3本书目与记载家族世系的谱牒类书目毫无关系。除“谱系”类下著录有谱牒类书目外,杂传类下也有很多“家传”,如《李氏家传》《桓氏家传》《太原王氏家传》等[7]977。《辞海》对“家传”的解释为“叙述父祖事迹以传示后人的传记”[2]1040,即将家族中有声望和功绩的人单独列出,为之立传。这一时期的谱牒类著作还是以官修为主,这类“家传”则类似于私修谱牒“家谱”的前身,虽被著录于杂传类下,但也有一些谱牒类著作的特征。《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书目卷数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25卷又15篇相比,明显大为增加。究其原因,应是与东汉以后门阀士族的形成有重要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标准为九品中正制,即将天下士族分为九品,选官用人皆根据郡望品级。世家大族为了延续自身的特权地位,家族婚姻严格恪守“门当户对”的原则。如何准确判断“寒门”与“士族”,防止“冒籍”的出现,这就使得官修谱牒格外重要,其政治功用逐渐突显,但这也造成了“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9]1的局面。正因谱牒的这种功用,使得其时研究谱牒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被称之为“谱学”。魏晋时期涌现出众多的谱牒著作和研究谱牒的大家,西晋蒙挚撰有《族姓昭穆》10卷,东晋南朝的贾弼之、贾匪之、贾渊等祖孙3人是研究谱学的专家。谱学的集大成者是梁代的王僧孺,他将贾弼之的《十八州谱》续为710卷,又撰《百家谱集抄》15卷、《东南谱集抄》10卷等。不可否认的是,这时期谱牒类书目地位的提升和对谱牒的研究盛极一时,与门阀士族制度下对门第、血统、婚宦的重视息息相关。这一时期,谱牒类书目与政治联系密切。 其二,官修谱牒的衰落和私修谱牒的非公开性。在唐中期以前,谱牒多为官修,且多属于皇族玉牒、天下郡望谱、天下姓氏录等著作,用以确定姓氏郡望和门第品级。唐朝除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朝3次修撰谱牒外,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组织过大修谱牒,官修谱牒逐渐衰落。宋代以后,反映一家一姓之谱系的私修谱牒书目繁多,是因其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史学价值,也无政治功用,无需上报朝廷。这类谱牒多被供奉在家族祠堂中,作为“敦宗睦族”的象征而存留。朝廷并不收藏这类书目,对此无可著录之书,《四库全书总目》和《清史稿·艺文志》对这类家修谱牒没有任何的著录,只有前朝遗留的少量总谱类著作,同时也因数目太少只能著录于类书类下。 《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将谱牒类书目置于史部目录的谱牒类下。《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杂谱牒类书目五十五部,共一千六百九十一卷”[10]2013。之所以将其著录为“杂谱牒”类,是因为在“杂谱牒”类下不仅著录了谱牒类书目,同时又著录了很多“家传”。“家传”类书目多数时间是著录于“传记”类下,因而称之为“杂谱牒类”。《新唐书·艺文志》共著录谱牒类书目17家39部1 617卷,“王元感以下不著录二十二家,三百三十三卷”[11]1501-1502。与《旧唐书·经籍志》不同的是,《新唐书·艺文志》又将家传类著作重新置于杂传类,并在谱牒类下增加了很多之前从未著录的“家谱”类书目,这些“家谱”类书目卷数很少,多为1卷。如《谢氏家谱》1卷,《东莱吕氏家谱》1卷等[11]1501-1502。与《隋书·经籍志》著录的谱系类书目相比,这些“家谱”类书目显然是记录一家一姓之谱系,与前代州谱、百家谱相比,更多地带有私人撰修的性质。 唐朝之所以会出现私修家谱类书目,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关。自隋代创立科举制以来,选官用人的标准逐渐从姓氏郡望变成分科考试,这使得众多寒门子弟通过读书进入了官僚阶层,高门士族直接晋升的渠道被阻断,官修谱牒所具有的选官用人的政治功能逐渐被削弱。唐朝统治者曾3次大规模地组织撰修谱牒,目的却不是维系世家大族的地位,而是通过撰修谱牒,提高皇族和新晋官员的门第等级,贬低旧的世家大族,扶植新的官僚势力。如唐太宗朝撰修的《氏族志》将博陵崔氏由一等姓氏降为三等,唐高宗朝撰修的《姓氏录》更是将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列入士族。应该说这时期的官修谱牒在很大程度上被统治者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从侧面来看,旧士族被削弱,新士族逐渐发展壮大,新士族的壮大推动了记载有一家一姓之谱系的新谱牒产生,但这类新谱牒书目毕竟只占少数,官修谱牒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谱牒类书目依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三、宋以后谱牒类书目在目录学中的转变 宋代是目录学著作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私修目录学著作,目录学著作的攀升标示着有更多的史家对书籍类目划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宋史·艺文志》史部目录专门增设“目录”类,共著录目录学书目68部607卷[12]5148。“谱牒”依然是史部目录下的一个二级子目,《宋史·艺文志》共著录谱牒类书目110部437卷[12]5152。与“新旧唐书”相比,总卷数明显减少,这与唐末五代以来战乱频繁使大批谱牒类书目散佚和宋朝科举取士更加完善使得谱牒的政治功用迅速丧失有关,“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三代”[9]1。宋朝官修的目录学著作《崇文总目》史部目录下专设“氏族”类,主要著录谱牒类书目,共41部,计113卷[13]92。南宋郑樵的私修目录学著作《通志》将谱牒类书目著于卷66“艺文略”下,是谓“谱系”类。比前人有所进步的是,郑樵又将谱系类书目详加划分,分为“帝系、皇族、总谱、韵谱、郡谱、家谱”等6类,共著录谱系类书目170部2 411卷[9]619,这个数目明显超过之前目录学著作所记载的书目,基本上包括了宋代及以前的谱牒书目。总谱著录43部1 074卷数量居首,家谱数目为次,共68部250卷。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也是私修目录学著作,该书将谱牒类书目著录于“姓氏”类下,共计33部,只是列出书名,并没有记载书目卷数[14]13。该书在“姓氏”之外,又设“谱录”类,但并不著录谱牒类书目,而是像《考古图》《端砚谱》《竹谱》等[14]24,是对政区、事物进行注述的图谱类著作。宋元之际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卷270将谱牒类书目著录于史部“谱牒”类下,共计21部71卷[15]1709。宋朝的欧阳修、苏洵也先后创新了修谱体例,被后世称为“欧谱”“苏谱”,直到近代都是私家谱牒编撰的样板。可以看出,自唐末五代以来,宋代谱牒类书目有逐渐复兴的趋势,这与宋代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政府对于累世同居大家庭的提倡有关。在宋代,民间宗族组织明显增多,民间修谱(私修谱牒)的数量也随之攀升,谱牒类书目的政治色彩明显减弱。 《明史·艺文志》依然遵循《宋史》对谱牒类书目的划分方法,将谱牒类书目置于史部目录之下。《明史·艺文志》共著录谱牒类书目38部504卷[16]2420,且只是明代的谱牒类书目,并不包括前朝,这个数目也可算是繁多了。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时的“谱牒”类目已位于史部目录的预示着谱牒类书目在史部目录中地位的变化。《明史·艺文志》所著录的谱牒类书目多数为私修谱牒。实际上自唐中期以后,除皇族玉牒外,官修谱牒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私修谱牒逐渐占据主导。在宋以后,“家传”类著作无论是“传记”类还是“谱牒”类,皆没有著录,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家谱”类著作。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是《明史·艺文志》的蓝本,《千顷堂书目》在史部目录下置“谱系”类,共著录谱系类书目130余部,大部分为家谱、宗谱、家乘等[17]269-289。这些书目的卷数明显超越《新唐书·艺文志》只有1卷的界限,少则3~4卷,多则60余卷,反映出明政府明显放松了对私家修谱的限制。明代家庙、祠堂类建筑显著增多,反映出社会宗族意识的复苏。这时期的谱牒基本不具备政治功用,由于统治者对私家修谱和民间建庙、修祠堂没有过多的限制,使得谱牒类书目“敬宗保族”的社会功能渐趋突显。 清乾隆朝官修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总目》的史部目录下已无谱牒类书目,说明这时的谱牒类书目已被排除在史部目录之外。子部目录下置“谱录”类,但并没有著录谱牒类书目,只是“器物、食谱、草木虫鱼鸟兽”之属,真正的谱牒类书目被置于子部类书类下。所谓“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18]1141。清代学者认为谱牒类书目无类可归,所以置于类书类下,反映出谱牒类书目在清代目录学著作中地位迅速下降,已经算不上史书,只能分属于类书。《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谱牒类书目有:《古今同姓名录》2卷、《元和姓纂》18卷、《古今姓氏书辨证》40卷、《帝王经世图谱》16卷、《万姓同谱》146卷附《氏族博考》14卷等,著录的谱牒类书目并不多,且多是姓氏总谱[18]1141-1153。《四库全书总目》对著录的每一种书目都有文字简介,如著录作者及书目流传状况等。《清史稿·艺文志》与《四库全书总目》相同,谱牒类书目同样被著录于子部类书类下,有《历朝人物氏族汇编》10卷、《氏族笺释》8卷、《姓氏谱》6卷、《类纂》50卷等共著录谱牒类书目122卷,并附有作者姓名[19]4366-4367。 谱牒类书目从《汉书·艺文志》到《明史·艺文志》一直是史部目录下的一个二级子目,到清代最终被排除在史部目录之外,著录于子部类书类下,在目录学著作中的地位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其一,谱牒类书目的政治功用逐渐消失。魏晋南北朝是谱牒发展鼎盛的时期,“谱学”也发展成为一门显学,这是谱牒类书目与政治联系最为密切的时期。谱牒规定了门第等级,门第等级又与选官用人相联系,这使得谱牒类书目的地位迅速攀升。在《隋书·经籍志》中谱牒类书目开始单独分类,成为史部目录下的一个二级类目。唐中期以后,谱牒所具有的选官用人的政治功能大为减弱,虽然谱牒也作为统治者的斗争工具被使用,但随着科举制的完善、皇权的加强,这种功用逐渐消失。唐末五代以来的战乱使世家大族分崩离析,有的迁往南方,有的在战乱中衰败,谱牒类著作也大批散佚。战乱过后,由于谱牒实际功用的缺失,这些世家大族并没有对散佚的谱牒进行重新纂修,而是任其消亡。宋代以来,政府放松了对私家修谱、建庙的限制,人们的宗族意识又逐渐活跃起来,但再也不可能形成像东晋那样“王与马共天下”的世家大族了,谱牒的政治功能基本不复存在。正是因为谱牒没有了政治功用,也使其在目录学中的地位迅速下降。在《明史·艺文志》中谱牒已被置于史部目录的末端,到《四库全书总目》时则完全被排除在史部目录之外。 《汉书·艺文志》是第一部流传至今的目录学著作,沿用刘歆的六分法,除“辑略”外,将汉及以前的天下图书分为6类,分别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术数略下置有“历谱”类。所谓“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8]1767,主要用于记载汉代的天文历和四时历。其中也包括2种谱牒类书目,即《帝王诸侯世谱》20卷和《古来帝王年谱》5卷,共25卷[8]1766。另外《世本》15篇在六艺略下也有著录,与史部书目著录在一起[8]1714。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多次提到“谱牒”一词,并将其作为史料来源之一,但从《汉书·艺文志》对谱牒类书目的分属方式及著录卷数来看,谱牒类书目在这一时期显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四、结 语 谱牒自商周时期起源,隋以后逐渐成为史部目录下一个固定的二级子目,到清代最终被排除在史部目录之外,反映出谱牒类书目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社会功用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也导致其在目录学著作中地位的变化。实际上从古至今,代表家族意识的谱牒始终没有消亡。国家重提“家庭、家教、家风”问题,使人们的视野又重新审视传统的家族观念。今天仍有很多家庭在撰修家谱、族谱,重新认识自己的家族文化。谱牒“敦宗睦族”的社会功能至今仍然适用,尽管它的政治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其作为维持家族和睦、维系社会和谐的纽带作用仍然存在。 注 释: ① 关于这片甲骨的真伪,学界有不同看法:陈梦家、李学勤、于省吾等学者皆认为此甲骨为真品,而郭沫若、董作宾、《儿氏家谱刻辞综述及其确为真品的证据》(《甲骨文与殷商史》,2016年第6辑,第267-297页)一文,力证“儿氏家谱”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第6版[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 [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 :周礼[M].台北:三军大学出版社,1986. [5]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6] 礼记[M].崔高维,: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7] 魏征,[M].北京:中华书局,1973. [8] [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0] 刘昫,张昭远,贾纬,[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 欧阳修,[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2] 脱脱,张起岩,欧阳玄,[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3] [M].钱东垣,:商务图书馆,1937. [14] [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6] 张廷玉,万斯同,王鸿绪,[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7] [M].瞿凤起,潘景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8] 永瑢,纪昀,陆锡熊,[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9] 赵尔巽,[M].北京:中华书局,1977. 作者简介:张文琪(1996- ),女,江苏丰县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宗族史、区域社会史研究.

汉代诸侯王族谱,春秋各诸侯族谱

楚庄王后代族谱

黄歇是楚国公族,和黄歇同时代的韩非在他的著书《奸劫弑臣》中,明确指出黄歇是楚庄王的弟弟,但后人只知春秋时期有楚庄王,所以认为韩非所说为谬,但我们想一下同时代的人写的当时名人的事会错吗?何况韩菲是荀子的学生,而荀子与黄歇也有深交,可见这种错误是不可能的。那韩非说的楚庄王是谁呢?其实就是楚顷襄王,顷襄王在世时,亦称庄王,而顷襄王是他的谥号。这一问题历史学家钱穆专门做了考证。黄歇就是楚怀王的庶子,顷襄王的弟弟。其实,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也提到战国四公子均为王者亲属,这也与战国时,称诸侯的庶子为公子相吻合。那为什么黄歇姓黄呢?其实这也是后人的误解。古时男子有姓氏名字之分,黄歇应该姓芈,氏黄,名?,字歇,所以当时人称黄歇。古时贵族多以封地为氏,比如屈原的先族被封在楚国屈地所以他氏屈,即屈原,姓芈,氏屈,名平,字原,所以在当时他可以叫做芈平或者屈原,这是同一个人。黄歇很可能被怀王先封在黄国故地或黄君故地,所以他氏黄,到了楚考烈王时才又被扩大了封地,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春申君。由于黄歇被李园杀死后十几年楚国就灭国了,他的子孙也避难流落他乡,故后代子孙为了避祸,而附会黄歇是春秋时被楚国灭国的黄国人的后裔,也是可以理解的。

春秋各诸侯族谱

这些都是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作为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古谥法制度

民无能名曰神;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净宾厚礼曰圣;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绥柔士民曰德;谏诤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

安乐抚民曰康;和民安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德周达曰昭;治而无眚曰平;

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远服曰桓;克净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能思辩众曰元;

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圣善周闻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不生其国曰声;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衍曰戴;未家短折曰伤;

短折不成曰殇;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官人应实曰知;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难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施勤无私曰类;思虑果远曰明;啬于赐与曰爱;

危身奉上曰忠;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疏远继位曰绍;好廉自克曰节;好更改久曰易;

爱民在刑曰克;除残去虐曰汤;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

尊贤让善曰恭;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厘;有罚而还曰厘;温柔贤善曰懿;

心能制义曰度;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芝心克庄曰齐;

资辅共就曰齐;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柔己安众曰靖;

恭己祥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威德刚武曰圉;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追补前过曰刚;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

强以执正曰威;治典不杀曰祁;大虑行节曰考;治民克尽曰使;

好和不争曰安;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行见中外曰悫;状古述今曰誉;昭功宁民曰商;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人短折曰怀;

述义不克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

思虑深远曰翼;外内贞复曰白;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

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杀戳无辜曰厉;愎很遂过曰刺;不思忘爱曰刺;早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好变动民曰躁;不悔前过曰戾;怙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早孤铺位曰幽;动祭乱常曰幽;柔质受谏曰慧;

名实不爽曰质;温良好乐曰良;慈和遍服曰顺;博闻多能曰宪;

满志多穷曰惑;思虑不爽曰厚;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

内外宾服曰正;彰义掩过曰坚;华言无实曰夸;逆天虐民曰抗;

名与实爽曰缪;择善而从曰比。

  • 中方延长对多国免签政策名单来了
    中方延长对多国免签政策名单来了
    今日热榜

    最近打算邀请外国朋友来中国耍,或者有海外亲友想过来的小伙伴,赶紧把这条消息存进备忘录——中方刚官宣:多国免签政策延长到2026年12月31日,还新增了瑞典! 先把“核心信息”捋清楚

  • “一觉醒来导航都变了”
    “一觉醒来导航都变了”
    今日热榜

    11月1日,台湾歌手黄安在社交平台发了两条消息,字里行间都是藏不住的开心——“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因为他发现,从前在台湾开车只能用苹果自带谷歌地图的“闹心日子”,突然就“

  • 双胞胎姐妹玩石头剪刀布默契度100%
    双胞胎姐妹玩石头剪刀布默契度100%
    今日热榜

    11月12日上午,许昕妻子姚彦晒出的一段聚会视频,把网友的“快乐开关”直接拧到最大——镜头里的全红婵,正举着一只摊开的“布”手,对着许昕5岁儿子XYK的“石头”笑得直捂嘴,那股子亮

  • 12岁女孩做外贸3个月卖了10万
    12岁女孩做外贸3个月卖了10万
    今日热榜

    广州黄沙文具批发市场的一间小店前,12岁的初一女孩小棠(化名)举着一盒荧光笔,仰着头跟对面的外商说:“This pen’s glow lasts 8 hours, perfect for journaling and marking(这支笔的荧光能保持8小时

  • 马斯克称5年后不再有手机和App
    马斯克称5年后不再有手机和App
    今日热榜

    最近科技圈的“未来清单”里,马斯克又加了条炸街的——在乔·罗根的播客里,他直截了当地说:“5年后,你手里的智能手机、装的那些App,全要‘下岗’。”作为干了十几年新闻的老编导,

  • 南通唯一输的一场是决赛
    南通唯一输的一场是决赛
    今日热榜

    11月1日晚的苏超决赛场,当泰州队最后一粒点球稳稳罚进时,南通队门将瘫坐在门线上的身影,成了全场最让人揪心的画面——这支本赛季一路“开挂”的球队,终究没能把“不败金身”保持到

  • 95后村支书把留守村变网红村
    95后村支书把留守村变网红村
    今日热榜

    河南鹤壁三家村的傍晚总飘着热乎气儿。7点不到,村口助餐点的大铁锅就“咕嘟咕嘟”熬着丸子烩菜,排队的老人攥着保温桶,见着穿红围裙的张桂芳,都笑着喊:“小芳,今天的面汤熬稠点

  • 郑丽文就两岸关系强势回应外媒
    郑丽文就两岸关系强势回应外媒
    今日热榜

    距离11月1日接下中国国民党的担子只剩24小时,郑丽文把对两岸关系的态度,揉进了一场对国际媒体的“直接对话”里。 10月31日《》放出的专访片段里,德媒记者的问题像根“带刺的针”:“

  • 美对中国加征24%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
    美对中国加征24%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
    今日热榜

    10月30日,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后的一则关税消息,成了当天外贸圈和消费者群里的“聚焦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明确回应: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10

  • 深山动物园请网友不要打钱了
    深山动物园请网友不要打钱了
    今日热榜

    最近刷到贵州凯里的一座深山动物园,评论区里的网友都在说“又暖又急”——暖的是大家抢着给园长打钱,急的是园长反过来“赶”大家:“别打了,够照顾小动物了!” 这座藏在山里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