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沙文具批发市场的一间小店前,12岁的初一女孩小棠(化名)举着一盒荧光笔,仰着头跟对面的外商说:“This pen’s glow lasts 8 hours, perfect for journaling and marking(这支笔的荧光能保持8小时,超适合做手账和标记)”——这段10秒的视频上周在社交平台传开,评论区里“哇”声一片:有人夸她口语流利,有人惊讶“小小年纪会谈生意”,更多人说“羡慕她能把英语用在真事儿上”。
小棠的妈妈是这家文具店的老板,去年8月开始,小棠放学就扎进店里帮忙。“一开始只是让她整理货架,后来遇到外商进货,她主动凑过去说‘我会英语,我来帮你’。”妈妈说,没想到女儿不仅能说清楚产品卖点,还会跟外商聊“起订量”“交货时间”,3个月下来,光荧光笔就卖了10多万元,连她学英语的学费都赚回来了。
视频火了后,网友的反应分成几拨:有人直夸“这孩子太灵了,既练了口语又帮家里赚钱”;有人理性分析“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条件——广州的外贸氛围、妈文具店,刚好给了她‘实战’机会”;还有人提醒“别光盯着赚钱,英语好只是工具,得懂背后的门道”。就像一位做了10年外贸的网友说:“我当初学英语,以为会说‘product good’就行,后来才知道,外商更在意‘this product fits your market(这款产品适合你的市场)’——得懂需求,不是光会说。”
这事儿最戳人的,其实是“学以致用”这四个字。现在的孩子学英语,多是“课堂背单词、考试写作文”,很少有机会“把英语说给外国人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小棠的视频之所以火,本质是大家羡慕她“把书本里的东西变成了真金白银的能力”——不是说赚钱有多了不起,而是这种“学了就用”的爽感,是很多学生没体会过的。有位妈妈评论:“我家孩子学了3年英语,问他‘苹果英语怎么说’能答出来,问他‘怎么用英语推荐一个苹果’,他就愣了。”
也有人泼冷水:“英语好只是敲门砖,想走得更远得懂更多。”比如有网友说:“小棠现在卖荧光笔,是因为需求简单,但如果想做更大的生意,得知道外商的文化习惯——比如有些国家喜欢‘直接讲价格’,有些喜欢‘先聊感情’。”这话没错,小棠的英语能“变现”,是因为刚好遇到了“卖荧光笔”的需求,但如果想当外交官,得懂历史文化;想做外贸经理,得懂市场规则——英语好是“入场券”,懂背后的“门道”才是“长期饭票”。
其实外语学以致用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是“做外贸”:比如翻译一本外文童书,给社区的外国小朋友教中文时用英语沟通,或者拍个“用英语介绍广州早茶”的短视频。关键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别人因为你的英语而受益”。小棠的妈妈说:“一开始只是想让她练练口语,没想到她真的帮上忙了,现在她自己主动要学‘外贸英语’,说‘下次要跟外商谈批发价’。”这就是最好的“学习反馈”——当你发现学的东西能解决问题,就会更想接着学。
说到底,12岁女孩卖10万的故事,从来不是“小孩赚钱”的新闻,而是“如何把知识变成能力”的教科书。网友赞的不只是她赚了学费,是她让大家看到:原来英语不是“考试的工具”,是真的能用来“搞定事儿”的武器;原来学习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这,才是教育最该有的样子——不是教孩子“记住什么”,而是教孩子“怎么用学到的东西”。
就像评论区里一位老师说的:“我们教英语,不是为了让孩子会背‘How are you’,是为了让他们能说‘I can help you’(我能帮你)。小棠做到了,这就够了不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