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左逢圣,字孔时,一字仁乡,湘阴县学生员,以孝义闻名,居贫好施。
祖父:左人锦,不详。
祖母:杨氏。
父亲:左观澜,1778-1830,余氏(1775-1827)丈夫。
母亲:余氏,1775-1827。
妻子:周诒端,字筠心,1812-1870,湘潭黄荆坪辰山人。
妾:张氏。
兄长:
左宗棫,1799-1823,字伯敏,县学廪生。
左宗植,1804-1872,字仲基,一字景乔,1825年道光乙酉拔贡生,1832年壬辰本省乡试解元,即第一名举人。
子女:
长女:左孝瑜,1833生,字慎娟,适陶澍之子陶桄,著有《小石屋诗草》。
次女:左孝琪,1834-1873,字静斋,著有《猗兰室诗草》。
三女:左孝琳,1837生,字湘娵,适湘潭黎福昌,著有《琼华阁诗草》。
四女:左孝瑸,1837生,字少华,适湘潭周翼标,著有《淡如斋遗诗》。
长子:左孝威,1846-1873,字子重。
次子:左孝宽,1847生。
三子:左孝勋,1853生。
四子:左孝同,1857-1924,字子异。
后裔:
左景伊。
左景鉴。
左焕琛。
左焕琮。
左景权。
延藏法师。
那里有印刷族谱
家谱印刷的成本主要由所采用的纸张和装订方式来决定 采用不同的纸张或者不同的装订方式,家谱的价格差异较大。为了使各位朋友进一步的了解家谱印刷制作的流程,同时也使价格透明化,我们在这里首先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家谱的成本标准(详细请进入业务范围和价格区了解)。主要有三种规格的家谱制作方式,分为古线装、精装和胶装。以下为这几种方式所使用的纸张和装订方式。古线装(四眼订线,封面可采用绫绢、精品纸、彩印纸等)宣纸古线装,仿宣纸古线装。胶版纸以上均可以带函套,但需要另外增加费用。精装(硬壳,外封面可使用彩印纸、胶化纸、精品纸,且可以采用烫金、烫银、击凸、击凹、局部UV等工艺)仿宣纸,胶化纸,铜版纸以上均可以带函套,但需要另外增加费用。胶装(无线,封面可采用印纸、精品纸)仿宣纸双胶纸,铜版纸制作族谱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留存好您家族族谱需使用的文字资料或插图,设好族谱的类别,如目录,构思族谱目录每章节基本内容 家谱族谱基本目录内容章节展示指导封面内容 封低内容 族谱名称族谱第二名称(内页第一页如XXX堂页底注:署名 时间)序言(页底注:署名 时间)家规(页底注:署名 时间)族谱概要族谱管理XX简介族人取名则XX人文传承XX起源XX分布XX历程 XX节日传嗣谏言字辈命薄附录文化及贡献名人简要企业活动遗迹 。
宗祠里面修族谱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目的是让子孙们知道本族的来源,纪念祖先功德。宗祠,虽然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在当今则有其新的存在的意义和社会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宗祠被新建和修复,族谱被续修,而海外华人则不断翻新旧宗祠,联络故众。可以说,今天的宗祠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只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互相协作的积极意义,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产生巨大的作用。文章图片1
古代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宗祠,记录着家族传统与曾经的辉煌,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所以宗祠不会消失还会受到保护!中国目前并未禁止建祠堂,以前没有这样的法规,以后应该也不会出台专门的政策规定来禁止建祠堂。文章图片2
不管是建什么,都需要按规程流程办事。按照国家的法规规定,不管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建筑,都需要按照流程,提供相关的土地证件、建筑规划等进行申报,申报审批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建设。作为祠堂,自然也不例外。只要有完整的手续流程,按照流程办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了,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习俗,这个则是需要本地人自行去协商解决。但是国家并不禁止建祠堂。如果存在侵占土地,违规建筑等行为的话,则是违法的,会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管,如果没有在限期内完成整改的话,可能会被强制拆除。祠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不可能禁止建立。文章图片3
在一些宗族色彩比较浓郁的地方,每一年都会在祠堂里面举行祭祖活动。而一些大型的婚庆、丧事等,也会在祠堂举行。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祠堂作为一个承载这些活动的场所,自然也是必须要有的。就比如潮汕这边,几乎每个地方都会有祠堂。而到了清明、冬至等节日,都会有各地的宗族乡亲赶回祠堂进行祭祖活动,也趁着这个机会加强联络,维持联系。如果强行进行当地人对本地的祠堂进行修葺、重建,当地人都不可能答应。一般负责执法的人,也都是当地人,明白这些习俗,知道这个场所的存在,更不可能去阻拦建祠堂。祠堂具有团结宗族的作用,有利于当地的宗族稳定。虽然很多地区城市化越来越强,但是农村的不少习俗却依然影响深远。哪怕是出门在外的游子,在知道祠堂要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也会赶回家参加宗祠活动。而且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聚起人心,让这些人出门在外的时候,能够更强有力地联系,实现互帮互助……而在本地,则凝聚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文章图片4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建祠堂的村子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家乡,很少回去。也只有那些留守农村的人才会经常去祠堂。或许有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再也不回去家乡,而是在城市落户。那样一来,在乡村祠堂留守的老人去世之后,祠堂也许会渐渐荒败,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也可能到时候,祠堂会成为另外一种场所,比如陵园,承载起新的功能,不再有各种隆重的宗族活动,只剩下祭拜先人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