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图片、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改姓是不是不孝
按照传统观念,名字是父母给你取的名,在古时候改名是大不孝。父母给你起的名字,名字里头有含义,那是他对你的期望,你完全违背父母的期望,这不可以。
但是这是传统愚孝的体现,以为父母生养自己,不论父母怎么索取、怎么控制自己都不为过。
父母生下子女,是社会的必要是人类传承的必要,父母到了子女独立的年龄,就要给子女独立的权力(说句实在话,中国人是小时候不给独立的权力,到了孩子大了,才埋怨子女不独立,这不是胡扯吗?要知道培养独立,尊重个性是从1岁就开始得培养的。)。
子女就有了自己的权力了,当然有选择自己名字的权力了。
改姓是对祖先的不孝吗
后妈将自己的儿子改姓给后夫是否对祖宗的不敬,这是一个涉及到文化、传统和个人价值观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
在某些文化中,姓氏是祖先的传承,更改姓氏可能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在其他文化或地区,姓氏的变更可能并不被视为不尊重祖先的行为。
后妈将自己的儿子改姓给后夫,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希望孩子能与后夫更紧密地联系,或者希望孩子能继承后夫的姓氏等。这些原因可能与文化、个人价值观,以及孩子的最佳利益有关。
在任何情况下,对姓氏的改变是否合适,最终的判断应基于对各方的尊重,包括祖先、孩子、所有人。这个决定应该是通过家庭内部讨论和理解的,并且应该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愿。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一般性的观点,具体情况会因人而异,可能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社会和法律因素。如果您正在考虑更改孩子的姓氏,请尽可能地与相关的人进行讨论和理解,并考虑所有可能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