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版本,是编订纸质家谱还是网络谱,纸质家谱中又有精装、平装等不同类型;要确定
修谱的开始、结束时限;第三步,要成立修谱委员会,确定修谱团队。第三步,确定家谱中入谱成员的
范围
二、确定组织章程
组织章程主要包括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这一部分的工作任务应由成立好的修谱委员会共同
商议,确定细节。
三、修谱资金的凑集
由于家谱编修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所以在人员以及工作进行中的经费保障非常重要。
四、资料分析
资料包括了参考所用的本族旧谱、族谱的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等。
五、谱书编辑
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始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
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六、审订内容
当所有内容编辑完成后,须由修谱人员或请专家进行三审三校,多次审核以确定谱书的正确性。
七、印刷出版
许多家谱一般会将家谱中前边的重要内容印刷为彩色,再将后边繁多的核心内容印刷为黑白,当然也有其它多重印刷出版的方式。
八、领谱典藏
在谱书印刷完成后,还会有专门的颁谱仪式,这时会在家族所在地举行隆重的颁谱仪式,由族人领谱。
修族谱人员分工怎么写
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修好一次族谱,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组织、经费、编辑。修谱的最终成果是编纂出族谱。组织者最关注的莫过于编辑。
成立组织。
组成本家族家谱编纂委员会,人员由各支房负责人组成,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成立编辑班子,主编对整谱构思一个整体思路,然后进行分工,大家共同努力编纂好家谱。
广泛宣传。
,内容有:编修家谱的意义和目的;编修家谱的内容和重点;编修家谱的时间、步骤和方法;对族人的希望和期待。
,内容有:
①本家族世系人物资料,家族每个人的谱名、字号、出生年月日时、学历、职业、职务、职称、事迹、婚娶,配偶姓名、岳父名字、属几女、生几男几女、子女名字、住址。已故的人,卒殁年月日时、享年、葬址。
②世录、传记:活人为录,死人为传。无论是从政、从军、从商、从企、从文、从医以及其他行业,成绩突出者,先进、优秀、模范、英雄等称号获得者都应以传或录入谱。
③本家族的文史资料、如老家谱、碑文、墓志、牌匾、祖茔、牌坊、人物传记、家族传说、老契约书、老房地照、老照片、褒奖证函、以及文物等的原件、影印件。
④族人的书法绘画、题词、诗文等资料。
,内容包括:谱名、字号、学历、职业、职务、职称、事迹、生庚、婚娶,配偶、子女、住址等。
上述材料,在第一次召开会议时,发给每一户族人。
第三,收集资料。
按上述要求,各支房派人入户,宣传,释疑。分支房召开族人座谈会,个别走访,进一步加强宣传、收集资料。
第四,撰写家谱。
。先确定老谱内容的取舍范围,再将保留的文章进行整理:繁变简,加注标点符号,改正错别字、异体字。
。根据征集的资料和族人登记表,撰写每一位族人的简历和以传或录入谱的优秀人物事迹文稿。
,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和清楚,撰写序言、源流考。
,初成谱稿。编排内容大致如下:序言,凡例,历次修谱序言,历次修谱人员名单、捐款人名单,姓氏源流,字辈,世系,传记,文献资料,后记。
第五,编委审稿。
对全稿逐篇阅读、研讨;进行重点审议、讨论。请语文水平较高的人从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把关。主编审定、统稿。
修族谱的目的是什么
家谱可以记录家族的正面历史、经验、技术和文化的史实资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教科书,后人可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
一个家族缺了家谱,就不完整。 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间血缘的亲疏远近。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谱。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等谱学著作。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在关于中国家谱起源各种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起源于宋代。持这一观点的人之所以会置魏晋隋唐时期大量关于谱牒的记载而不顾,坚持把宋代作为家谱的起源,有他们一定的道理。
其实,现在的家谱确实是与宋代的家谱一脉相承的,而与魏晋隋唐的谱牒没有太多的传承关系。这一点,从现在存世的家谱大都起源于宋的事实可以得到证明。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虽是史类文献,家谱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于要隐恶扬善,蒙蔽真相。
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