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杨家将的后人,现在他们多居住于忻州市境内,也就是现在的代县,还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据说村里有1000多口人,其中有半数也都为杨家的后代。杨家将可谓是满门忠烈,他们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杨族氏系碑》中记载,碑中最高者杨业老令公,杨业生八子,下一代的六字杨延昭生三子,杨延昭的长子杨宗保又生三子,杨宗保的次子一支被凿掉,不知去向。当年,杨家将奋勇抗战的地点在山西省忻州市境内,所以杨家将的后代也多在忻州市境内,也就是现在的代县。忻州市中有不少名门望族,而杨氏一族名气最大,除了这里,枣林镇的“鹿蹄涧村”也居住着不少杨家人。
鹿蹄涧村位于代县城东北约40里的地方,村里有一个“杨忠武祠”,是元朝时期,杨业的第17代孙奉旨修建,那时杨家将的忠烈英名早就被人们广为传颂。
在鹿蹄涧村有大约400多户,共计一千多人,其中最年长为杨家将的36代孙,而最年幼的是41代孙,虽然他们现在过着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但是骨子里杨家的精神却依然还在,他们闲时依然会舞枪弄棍,互相切磋。
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九,也就是杨业的生辰,杨家祠堂就会举行聚会,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杨家将后人,在这里举行认祖归宗仪式。
《杨氏族谱》还记载,杨家将也有部分后人迁入了五台县,在元朝末年,杨家将第20代孙杨贵从代县鹿蹄涧村,迁到了五台县的白兰村,后来又有杨家的五支迁入了这里,五台县后来也成为了名门望族。
“杨家祠堂”的大殿前有一块鹿蹄石,造型奇特,雕刻精美,关于这块鹿蹄石,其实还有这样的传说,杨业的十四世孙杨友,有一次外出打猎射中了一只梅花鹿,这只梅花鹿被射后受伤逃走,杨友在后面紧追不放,直到来到了现在的鹿蹄涧村,梅花鹿忽然钻入了地下,于是,杨友好奇之下便命人挖掘,最后挖出了一块刻有梅花鹿带箭图案的石头,于是,人们将这块神奇的石头搬回了祠中,而鹿蹄涧村也由此而得名。
杨家将后人族谱第38代
第一代 金台侯金刀杨会(杨师厚)、杨桂荣(女) 第二代 金刀王杨会之子火山王杨衮(杨信杨君爱杨弘信)、杨嗣(杨弘远高阳关前阵钤辖保州刺史杨嗣:名将杨信之弟,是杨家将七郎原型也是演义中假杨滚的原型) 第三代 火山王杨衮之子杨继忠(杨继周杨继康)、杨继孝(杨继凯)、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火山王金刀王都虞侯金刀令公杨继业(杨崇贵后更名杨业杨无敌)、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杨继祖、杨崇训(杨重训杨重勋) 第四代 (1)火山王金刀王杨继业之子忠孝侯杨延平(杨延昭杨泰杨渊平杨延朗)、义勇侯杨延定(杨延浦杨永杨延定杨延广杨延用杨贵)、忠武将杨延光(杨延广杨勋杨延训杨延辉杨延庆杨顺)、杨延辉(杨延玉杨贵杨延环杨延朗杨□ 化名木易)、杨延德(杨延环杨延贵杨春)、金枪将保灵侯杨延昭(杨延贵杨景)、敏烈侯杨延嗣(杨延彬杨希)、杨延顺(杨顺义子原名王平 化名王司徒)、杨延兴(原六朗部将自认是杨九郎六郎义弟业继业义子自己号称杨九郎自认义子原名杨兴)、银枪将假六郎假杨景杨延惠(因其代六朗而死和生前有认六郎为兄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子死后追封原名任堂惠)、杨延琪(杨琪杨八姐杨春花)(女)、杨延瑛(杨瑛杨九妹杨秋菊)(女)、杨延琼(说呼全传中呼延丕显之妻子)(女)、杨延琅(女)、杨排风(小说中最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女,演义中没有)(女)
杨家将后代真实历史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
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他镇守陕西时,主要是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但是的确有佘太君的存在,佘太君原名折太君,于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与杨继业成婚。 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王洗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详见(《刘娥》第五章西夏之乱)可能是由于王洗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 杨延昭为什么称为杨六郎? 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 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