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是夫权社会,男尊女俾,不平等啊!一般人家的女孩连名字都没有,何况上家谱,穷人家生了女孩取名就叫“大丫头”,“二丫头",“三丫头"。女孩长大了,更没有社会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还指腹为婚,根本没有把女孩当人看待,而是当作礼物送给别人。而男人的地位就高些,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却不能有三夫四男,男人可以随便休妻,而女人却不能休夫,男人可以再可娶,而女人却不能再嫁。很多女人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这显女人多么的低下而又无奈。
族谱在古代是非常重视的,能够显示一个家族的兴衰过程。我听说过去一个家族定族谱,非常隆重,各地方的同姓家长(就是很有声望的长辈),都召集在一起,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然后商讨辈分,起名都有讲究。各人发表议见,遇到争执,不能决定的事情,还要抓撮(纸团子),抓撮不是象现在一样甩在地上,大家抢,很规矩,把纸团子放罐子里摇一摇,按顺序用筷子慢慢地来,而不是用手,手是赃的,污会。现在一切都变了,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彻底解放了,废除包办,买办婚姻,女孩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翻身当家作了主人,不再限于过去只能男人休妻,女人也可休夫了。
现在女孩不但可以入家谱了,而且还可以作自已喜欢作的任何事情,地位相当高了,不信你看看xxx祖坟上的碑文,不但女孩的名子可以刻上,连女孩的女孩同样能刻上。任何一个人,在特定家庭中都有一个位置,也可以说是一个位份,活着的时候在家谱里,死了以后在祠堂里。
家谱比祠堂内容更丰富一些,本姓女子是可以在家谱里列注的,但婿家人员不行。过去是现在也是。与封建思想没关系。
袁氏的族谱
1、全国通用袁氏字辈:“正大光明卫伟国华学善先德道传鸿发修天立宗庆功耀家”。
2、河南睢县睢阳尚书袁氏字辈:“水从美德俊,忠孝兴天长,续志圣贤继,诗信颂华堂,乾方昭九川,恩惠普海洋”。
3、河南汝州寄料袁家庄:“山佰银丙福,学光德润相,显达锦泽隆,明庆瑞治华(本支同河南伊川袁氏同出一脉,其对应为福—道,学—学,光—书其后一一对应)”。
4、河南伊川袁氏字辈:“鹏登高振世 有用正平章 道学书中化 安全自定邦(道光四年正月) 德志恩光良 永惠明润祥 建贵绍昌耀 进玉景伟刚”。
5、河南省柘城县袁姓字辈:心克树庆丙继康......
6、河南省光山县袁姓字辈:正殿传辉彩,儒登映茂迟......
7、山东枣庄袁氏(鄫城袁氏石沟营支)12-47世字辈:廷龙克汉,今昭成宪(现),传毓(玉)辉荣,敬为法守,衍庆泽长,绍修新德,培正永昌,蕴继生化,熙雍藩祥。
袁姓迁徙分布:
明朝,袁姓大约53万,为明朝第三十六大姓。袁姓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宋、元、明600年袁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部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的袁姓人口萎缩严重。
明末,袁姓也进入了台湾,袁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西部、华中、华北回迁。
袁姓南迁始于唐代以前,至宋时,已成为南方的一大望族,其中以浙江、江苏、江西分布最多,袁氏入闽始于宋代以前,宋代以后便自福建迁入广东等地,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布我国广大地区,在广西、云南等省境的瑶族中,袁姓为大姓。
吴姓的族谱
吴姓24个字辈排列:东、元、达、珍、祥、业、德、英、泰、广、文、章、华、世、昌、云、志、建、荣、帮、超、宗、智、勇。吴姓名望:
吴起,战国时军事家。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吴芮(约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吴汉(?—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