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沉淀历史,对于历史上最长的家谱这个问题应该不好判断的,因为某些原因有很多的家族的族谱都被毁掉了,所以很多的家族都断了传承,很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字辈都忘记了,这在我看来是非常的可惜的。
从现有的公开的资料来看,
传承最长的家谱我想应该就是孔家了
,因为从孔子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繁衍了80多代了,而且自明朝以来,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可以说人家的家谱保存的比较完好。并且还通过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呢,05年的时候,孔子家谱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至于到底是不是最长的,我们可不好轻易的下结论。传承最长的家谱我想应该就是孔家了就我还查到一个家谱说是
比孔子的家谱还要早上160年,这个家谱就是柳下惠的后代的家谱《展氏族谱》
,是山东莱芜的柳下惠80世孙展光瑞先生和柳下惠后裔柳明瑞先生所提供。据说这个家谱从黄帝时期就开始续家谱了,这个我感觉只要是家谱应该都能从那个时候续起来吧。而这个展氏族谱从柳下惠之后开始就比孔子早160年了,可以说是非常的早了。大家在这里注意一下,柳下惠实际叫展获,柳下惠只是人家的外号而已。对了,坐怀不乱说的就是这个家伙,而且孟子还尊他为“和圣”,想要知道最长的家谱可能有点难,因为并不是谁都想要把自己的家族给显摆出来。
比孔子的家谱还要早上160年,这个家谱就是柳下惠的后代的家谱《展氏族谱》以上我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了,对这方面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回答的也不多,各位有知道的可以留言讨论一下。
中国最长族谱历史4000年
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部分姓氏起源:
1、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2、姚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
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3、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中国目前(截止2019年5月)的姓氏现状: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
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氏
族谱最长是多少代
1、意思不同:如果是某家族七十二代孙的表述,这里的代仅仅是指某一代;也可以用某家族七十二世孙表述。这里世与代所表述的含义是相同的;某家族七十二世孙所说的就是第七十二代后人。
2、历史不同:某家族七十二代家谱这里的代所说就不单单是第七十二代后人的事,而是从第一代到第七十二代的整个历史阶段的事。世就是说某一代人,如果说“某家族二十四世孙……”,那么这里的世所说的就仅仅是第二十四代后人。
3、语言环境不同:辨识家族谱中世与代的异同,要区分语言环境。即,所表述的对象是某一点,还是某一个层面,点面不同含义各异。扩展资料
世与代关系到辈分,关系到称谓。社会上同姓同名的很多,但不一定都是兄弟,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家族乃至同一个派系中祖孙三代同用一个名字很多。
社会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本家,如果想论辈分辨尊卑,要弄清对方始祖之源,始祖起源的年代,其现在其所处的世代。如果始祖之源有别,或对方根本不知道始祖之源,就要按年长年幼论。
除此之外年龄相差无几者为兄弟,相差二十岁左右在乃两代人(而不是说两世人)的称谓为宜,年龄相差四十岁左右者则应以祖孙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