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辈,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由于各种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后,字辈谱对世人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字辈的用法
有些家族字辈用法可能有些独特,像前面说的山东日照丁氏字辈“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
此套字辈每四个字为一代,每一代的人从四个字中任选一个使用,不分先后、不分主次,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就是这个家族的,为“肇始武昌”中的肇字辈。再如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四十个字辈为“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
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后来又定下了四十个副字为“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开智明龙启,敬业定飞腾。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与前四十个对应,这样可以选用前四十个字或者后四十个字中的一个使用。
还有的家族规定人活着和死了使用不同的字辈,即规定两套字辈每个人两个名字一个是活着时候用,一个是死了之后用。不过这种方式不常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字辈
世间轮回的族谱是什么
按中国人的习俗,是不会循环使用辈字的。
古代讲究避讳。就是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其中在家族内部避讳叫做家讳。自己对父祖的名字所用的字不能直接说、写,而必须用其它的字替代;旁人当面,说到自己父祖的名字,也会被认为是失礼。更别说用先祖名字中字来给后代起名了。
字辈一般用于名字的第一个字,如张姓良字辈,同辈取名就为张良X,X字各异。如果
辈字循环,实际上是让后代与先祖同名,过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这点与国外有些地区完全不一样。国外认为与先辈同名是尊重,后面用一世、二世来区分;在国内这样做被认为是不尊祖。
当然现代避讳已被淡化,对尊长的名字不必回避或替代,但对下辈与上辈名字,人们习惯上还是避免的。目前可能也没发现辈字循环的家谱,就是同一家谱中,不同辈份也不可能使用同一辈字。当然这只是习俗,如果一定要将辈字循环,也不会有人干涉。
辈字是由始祖始宗确定上十个或数十个,用完后由族中再续,好再中文吉利字很多,用之不竭。除了孔府的辈分用字需经政府批准外,其他姓氏自可随心所欲。
世间轮回的族谱怎么写
文氏族谱远不止数十种,而字辈也不会重复使用。
一,文氏起源: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2,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
3,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部分后人。
4,出自姓妫姓。为妫满之裔孙。
5,改姓或小数民族文姓。① 满族喜塔喇氏、文扎氏,蒙古族鄂依罗特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改姓文。
② 土家、黎、壮、布依、回等民族均有文姓。
6,出自春秋时期晋国上卿范武子之子范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范燮,著名春秋时期晋国上卿范武子(士会)之子,又名士燮,字子文,史称其为“范文子”,简称“文子”、“范叔”,是晋国范氏家族首领的继承人。
7,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威王田因齐之孙田文,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8,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厉公妫佗之后裔,属于避讳改姓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齐9,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文学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文学掾,亦称文学史,是汉高祖刘邦设置的一种官位。
二,变化
由于分家、迁徙、战争等多种原因,文氏后代也有分立门户的,这样情况就更复杂了。文氏的支族很多,家谱不下数十种。
三,关于字辈
各族的字辈先由始祖定立十几数十个字,将用完时后代再续十几数十个字,如此继续,字辈不会使用相同的字,更不会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