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 祖 习 俗祭祖是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在东北的农耕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一般都是在岁末举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腊月二十八至除夕这几天。祭祀的形式依条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兴旺、财力殷实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称“家庙”,他们祭祖活动则集中在这里举行。在祭祖的日子,当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员齐集家庙,事先已将应用的供器擦洗干净、供品预备齐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画像(俗称影像)按辈份顺序摆挂。随后在族长主持下,所有人按辈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礼。各家各户的祭祖则虽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饭前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主要的祭祀则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以满族人家的做法比较典型。先将香炉、香筒、烛台(俗称五供)或者木香碟,摆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盖上,将平时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谱“谱单”(世系表)请出打开挂在西墙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长房主枝没有谱单,则按照谱书的记载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讳”写在一张长纸条上张挂,俗称“祖宗条子”或“谱条子”,也有的是摆放木牌位。摆挂好后开始上香摆供,全家大小依次磕头行礼。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许多人家专门为除夕祭祖蒸白面馒头,每个上面点一个红色的圆点,每两个平面相合摞在一起为一组,一般是三至五级,各盛放在白色瓷盘当中。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谱单)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将谱单或牌位收归原处。还有一些地区在除夕晚上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举行一些祭奠仪式。比较有特点的是将其生前穿过的衣服叠好摆在炕上,然后晚

辈们跪下磕头,嘴里还要说“x x (对长辈的称呼)回家来过年吧”。另有在房山头“落地式”烟筒根处烧纸祭奠,因民间传说这里是本家亡故之人魂灵常栖身之处。烧纸时嘴里还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请求保佑的话语,而且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中国各地祭祖习俗,一到春节,都要举行隆重严肃的祭祖活动。北京:初一到了子时,即一点钟,家长率领全家老幼,男左女右站立两旁,衣冠整齐,向祖宗神位焚香烧纸,按辈份长次向祖宗跪拜,礼节非常隆重。台湾:时序一倒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柿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灯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是烧金纸献给祖宗。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跑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行祭祖礼仪。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数人家先在楞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份、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份,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湖北罗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粤桂地区: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份,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豫东地区: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份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川西地区: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着肃穆的气氛。这时侯,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份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表现源远流长,有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全发自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
供奉祖先族谱盒怎么摆放
祠堂是阳宅吗 祠堂是阳宅吗,很多的地方都有祠堂,祠堂是一个家族繁荣的象征,有珍藏宗谱、纂修宗谱的功能,展示族人先贤俊杰风采的场所,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地方,那么祠堂是阳宅吗? 祠堂是阳宅吗1 祠堂是阳宅 埋葬死人的地方称阴宅,修建的房屋称阳宅。祠堂、庙宇的房屋称阳宅,特别一点的阳宅,也就是某一家族的房屋或神圣居住的房屋。 祠堂的发展历史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在宋明时期,族居之风日益兴盛,随着人口的迁徙繁衍,一个家族会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来祭祀祖先。 到了清朝,民间兴建宗祠家塾,望族以兴修祠堂为荣耀,而且有的会将家庙和家塾、书院融为一体,培养族中子弟成才,得祖先庇佑。 祠堂的选址要求 祠堂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宗族的兴衰与祠堂的风水相关联,所以在祠堂选址、布局上显得格外讲究。宗祠一般坐落在当地风水极佳的位置,讲究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要求文运亨达,人丁兴旺。 祠堂要选好建造场地,注意龙脉和生气来源,明堂宽大,方正,水口关栏,无冲突,无凶煞等现象。四周群峰屏列,前有门户把守,左右护卫,后有背山所倚。尽量避开居民楼、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 生气聚集地通常背实向虚,地势地形前低后高,书云:“前低后高,世世出英豪。”理想的是靠山面水的地方,水为财源,遇水则发,想要人丁兴旺,财运连连,须背靠为实,水抱于前。 “左环右抱必有气”,堪舆追求的就是龙真穴的,龙穴左边青龙是贵人相助之权,右边白虎是小人仆人之位,要求青龙高强,白虎低伏。这样祠堂的龙穴脉气生旺,不会犯小人,反之容易出问题。 祠堂建筑需要避开一些冲煞,祠堂大门忌大路直冲及镰刀煞;忌大门正对大树或电线杆,尤其是枯树;整体建筑都忌反光煞(指玻璃或者其他材质的反射光)、白虎煞(指祠堂的右方有破土等)、尖角煞、剪刀煞等。 祠堂选址理想模式,地宽基平,背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秀丽 祠堂是阳宅吗2 修建祠堂怎么修比较好 风水讲究 :祠堂既然是先人灵魂的归宿,自然要占尽龙脉生气,方能庇佑子孙后代。修建祠堂,讲究背山面水,左右护卫,明堂宽大,水出吉方,水口收气,与外界地形地貌不冲突等。 :又称为“祭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是整个祠堂最重要的地方。空间要大,建筑要高大,材质要好,采光要足。方能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 :祠堂门前一定要有水塘,或拱桥、大路,因为水主管族运财源。若想要家族人丁财运两旺,必须背靠为实,水抱宗门。 祠堂结构 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仪门、门厅、享堂、寝堂五部分组成。 寝堂是祠堂中最庄严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自立祠供奉之始祖及始迁祖,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按世序一定位置依世代供奉的。 宗祠正厅供奉着始祖公及夫人塑像,左边是建祠宗支宗亲各支祖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忠孝善事,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 祠联,包括堂联、楹联、门联等。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的来源、发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名讳字号、官位以及祖先的嘉行懿事等内容,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的艺术再现,以达到不忘祖先、不忘故土、不忘根源的目的。 祠堂管理 通常多由族长负责祠堂的常年管理。其管理的事务:一是负责田产管理,大多数宗族祠堂均有田产、册岚(个别规模大的祠堂还拥有店家或商业)。 二是负责祠堂房屋维修护理、祠堂内设施的的管理,诸如祭祀器具添置、维护等,及有关宗族的公共物品的保管。三是负责祭祀及族中公共活动组织,每当年节或本族重要的纪念活动,议决族中大事等。 日常祭祀 名门望族,一般常年供奉祖宗牌位。每月每天香火不断,有专门的续香烧纸。而普通百姓家祠堂,多为过年节时祭祀祖先。 除夕这天把祠堂整饬一新,将先人的牌位从神橱中请出来供奉直到过了元宵节,元月十六日再将牌位收进神橱。有的宗族祠堂设有专门祭祀日。如果有总祠和支祠,祭祀时本族人丁则先参与支祠祭祀,而后到总祠祭祀。 牌位产生 牌位,是经族人协商后遴选族中有名望的先人制作成牌位。牌位一般是一个上有尖头(或半圆形)下有底座的站立木制盒子(或牌子),正面写有牌位人的姓名。内容如张公某某,背面写生卒年。 有远迁外地的支族需设立祠堂时,应将总祠中所有牌位仿制,否则不能建祠堂,还要每年前来总祠祭祀先人。平常牌位都放入祠堂专门设置的神橱里,待有祭祀活动时将牌位请出放到供桌上,有的祠堂常年供奉牌位或族谱。 保护价值 祠堂文化是祖先崇拜和儒家文化有机结合,表达了人们敬天法祖和对祖先慎重追远的崇拜心理,是纪念祖先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传承的体现。 祠堂文化是研究地域社会文明的有效载体,是以家庭的形式维护一方稳定、保障人们安居乐业的有效方式,研究和延续宗祠文化是对我国各区域的地方传统民俗、独特乡间文化发掘,虽祠堂这一产物在人们生活中已不再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却成为人们心中信仰的归宿。 祠堂是阳宅吗3 什么叫做“阳宅” 阳宅即房屋,是人们休养生息和工作的场所。最主要的是住房和工作场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除野外工作的农民外,人在阳宅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阳宅的风水格局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古人与后人都对其领悟,拥有不同的见解,因其万物存于阴阳之道,所以古今在各个学术中都有其影。 阴阳一词,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简单笼统分为:阴阳对立,阴阳相冲,阴阳转换。

供奉祖先牌位的正确写法
1、大小高宽要同上

可以做一个方架再糊纸,上面不要左右两小角。只可供位,不可贴墙位。居中书写先人考或妣某公某君讳字右出下面字再回原位,写名字某某之灵位即可。
2、祖宗贴是常年固定牌位,人去逝的祭典牌位是临时牌位以供路祭安葬之用
上面一般书写不带供奉二字,正中央写灵位即写男/女:某太公或某太君或某公某(再右出格写一讳字,避忌姓名直书不敬之意。)
3、再回归原位书写名字某某大人之灵位
右边落格书写一联:永垂不朽,万古长青等句子。
左边下则可以落笔写:不孝儿/女某某泣血敬立。均内竖写,右上左下。位用黄纸,上下一尺二寸,宽三寸六分。
若是祠堂或家中立主位为长年供奉牌位。纸用黄色,不可它色,黄是至高无上的至尊之色之意。红绿青白黑是八辈中的低晚辈之用不可失礼。
祖先牌位写法须注意:
1、祖先牌位分大牌及公妈龛有内、外板子。大牌是将祖先名字写在最外面的,外板写堂号、姓氏,内板写祖先姓名,用黑色毛笔书写。
2、写祖先牌位内牌一行字必须是12字,是以”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生老”,每5个字为一个循环来数,均需数到”老”字,外牌则是数”两生抱一老”之写法。
3、内牌木片的写法有几世祖及显祖二种,为求全行有12个字,所以常用名、讳名、闺名、之、神位等字来增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