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是指家族祖先们曾经发迹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如果我们没有家谱,该怎么找到祖籍呢?这个要找到家族祖先所在的祠堂地,而后就可以找到祖籍以及家谱,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确定的是家族的郡望、堂号以及字辈,而这些如何的去确定呢?郡望是我们祖先的封地,在唐朝之前的朝代,中华的人口相对比较少,人们在记录某一个人的籍贯时大多都是用郡望、出生地以及居住地,还有当时的职务来作为一个人的身份标识。比如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孔融,他被世人称为孔北海,这是因为孔融在东汉时期的封地是北海,而且当时他还是东汉末年的丞相,所以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于是就称为了孔北海,这其实也是籍贯的一种定义。堂号是家族祠堂匾额的一种名称,而祠堂是在宋朝起源的宋程朱理学而兴盛的一种家族文化。宋朝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很多了,当时人们为了细化自己所在的家族以及旁支的关系,家族旁支每迁移到其他地方都会建立一个分支的祠堂,并且还用堂号来分辨家族祠堂的亲疏远近关系,这种文化在明朝、清朝都有流传了下来。字辈是家族中的辈分排列,也常常被称为派,在我国上千年的取名文化中都会有一种特别的礼制,这种礼制就是名字的辈分谱,也就是排到了哪个辈分,那个辈分的名字就要有相应的字。
当郡望、堂号、字辈等确定了之后就可以到各个省市的图书馆去查阅,一般图书馆都有各个家族的家谱,通过我们已知的信息就可以查阅到相对应的家谱并找到祖籍。虽然这个过程看上去非常的简单,但是要确定相对应的信息还是非常繁琐的,这个过程大家务必要有耐心。
中国的留存族谱有哪些
从本姓氏村落的“始迁祖”开始的。家谱一般不是从历史上最有名的那位祖先开始的,而是从本姓氏村落的“始迁祖”开始的。人们只会在有名祖先下,简单介绍后头的传承,然后再认认真真,从始迁祖书写子孙的名字及其配偶姓氏。中国各村一般都有一到三个人数较多的姓,每一个姓氏的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中国从明朝洪武大移民和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大移民后,才定格为现在的村落格局。此前很多地方是空无一人的,因为在宋朝末年一直到元朝末年,局势动荡,灾荒连绵,十室九空,很多村庄连人都没有了。所以朝廷才决定从人多的山西等地,移民到山东、河南等地。很多华北的村落,村子的建立就是明朝初年。元朝及以前的族谱,往往遗失不见,同时因为没有建立非常完善的族谱系统,多数姓氏的族谱没有留存下来,只好从明朝的“始迁祖”开始算。这里头有一些例外,如孔氏等家族的族谱就很完善。
中国的留存族谱是什么
家谱录入是延续家族人脉记录。
在我国很多传承好的家族都有家谱,就是记录族人代代相传的记录,但一般只记录男人,女人往下不再记录。录入家谱就是把子子孙孙一代代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主要内容姓氏源流
中国古姓大多是图腾的遗留,中国今不少姓氏中,都保留着原始图腾名称的遗迹。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
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中留存的图腾信仰,均佐证了这一观点。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考古与基因等科学研究,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