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
二儿子关兴,关羽之子,字安国。年少成名,深得诸葛亮器重,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小女儿关氏,关羽之女,传说名为关银屏,又称关三小姐,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后嫁李恢之子李遗。
关羽的两个孙子:
关统,关兴之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关兴的庶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扩展资料
在2012年,有一个关女士,拿着一本《关氏族谱》,来到武侯祠博物馆,对馆内专家说:我是关羽的后裔,这本族谱可作证明。
关女士的这本《关氏族谱》介绍:关羽是生有三子:关平、关兴、关索。这一点与正史有出入。《三国志》记裁关羽只有二子关平和关兴。怎么会冒出一个关索。
有人解释说:其实关索一直存在野史中,当年,刘备、关羽、张在桃园三结义,刘备单身一人,而关羽与张飞已有家室,为了使关羽与张飞决心带兵起义,他们相约杀掉对方的妻儿。
关羽杀掉张飞妻儿,但张飞只是杀了关羽的亲属,放走了关平和怀有身孕的胡金定,胡金定后来生了关索。
正史上没有记载关索,是因为关羽的忠义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史家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坏了关羽的光辉形象,所以正史一直不记录关索,但野史的记载却星罗棋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羽
关羽后代交族谱的人是谁
[字义]
“关”的本义为门闩。许慎《说文解字》:“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遗迹]
河南洛阳关林
河南许昌西郊灞陵桥
[关姓源流]
关姓在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153位。
关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源自颛顼帝的后裔关龙氏。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有圣德,为五帝之一。帝舜时,颛顼的后裔董父为舜养龙,被赐为豢龙氏。上古时豢与关二字互相通用,所以豢龙氏又写作关龙氏。到夏朝末年夏桀在位时期,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大夫关龙逢苦苦劝谏,反被杀害。后来关龙逢的后人把姓简化为关氏,并尊关龙逢为关姓的始祖。夏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河南、山西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夏朝的国都曾设于安邑,亦即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方。关氏的始祖关龙逢,便是当时的安邑人。换言之,关氏家族的发源地也就在这里。二是春秋时期关尹喜的后人,以官名为氏。关尹即守关的关令。春秋时期老子见周王室衰败,欲离开周地西游,走至函谷关时,负责守函谷关的关尹喜非常景仰老子的学问,再三请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就写了《道德经》,阐述了其哲学思想。传说喜将此书传播于世后,也随老子成仙而去。喜的后人就以其官名为氏,称关氏。这一支关氏主要是繁衍于山东、江苏的交界之处。三是一些少数民族改姓为关。如清朝满族姓氏瓜尔佳氏和乌扎拉氏的后人有改姓为关的。如嘉庆年间延绥镇总兵关腾,为镶黄旗瓜尔佳氏。道光咸丰年间黑龙江副都统关保,为正黄旗乌扎拉氏。
春秋时期有郑国大夫关其思。关氏子孙到三国时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关羽。根据目前见到的一些关氏族谱记载,三国蜀汉大将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为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人,是夏代忠臣关龙逢第二十七世(一作三十七世)后裔。关羽的祖父关审,字问之,号石磐,深谙《易经》、《春秋》。关羽的父亲关毅,字道远。关羽作为忠、义、勇、武的代表,受到中国人普遍崇敬,关羽本人也被神话,与孔子共尊为“文武二圣”。后世的关姓人也都骄傲地称自己是关羽的后裔。关羽的后裔在史书中记载不详。《三国志》中提到魏灭蜀汉后,将关公的子孙全部杀死。然而依照现存的关氏族谱记载,关羽、关平父子于麦城兵败被杀后,关平之妻赵氏带着八岁的儿子关樾,在安乡避难,改姓为门。直到西晋灭吴后赵氏才带儿子出来恢复关姓。清雍正十年(1732年),朝廷确定由关樾一支后裔世袭五经博士。关羽另一子关兴,在蜀汉时任侍中,为诸葛亮所器重,惜早卒,遗有两子关统和关彝,因为嫡子关统无子,所以由庶子关彝承袭爵位,成为关公后裔的一大宗派。至北魏时期,关羽的后代关朗,精通经史,为魏孝文帝所器重。此后还有一支关羽后人向南迁移至今湖北江陵一带定居下来。西晋末年关姓又有一支从山西迁至江苏定居。南朝宋有名儒关康之,精通经史,著作甚丰,其祖籍为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人,后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唐朝五代时,关姓已经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据《旧唐书》记载关羽后裔关播,字务先,在唐朝德宗时担任检校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其祖上即从山西迁入河南。五代时有著名画家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擅画山水。
至宋代末期,关姓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关汉卿,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年)之后。他是元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安国(今属河北)人,一说大都人。一生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种。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种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流传至今而不朽。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就有关姓将士入台驻守,后定居于当地。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又有不少关姓人从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迁居台湾。现在关姓子孙已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并流播海外。
[祖地今日]
[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省会郑州,距郑州市38公里,是中原商贸城郑州市的卫星城市,居河南省经济发展核心区。全市总面积873平方公里,总人口 60万人,城镇人口15万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红薯、小麦。养殖业有生猪、禽、蛋等。新郑红枣非常有名。工业有机械、电力、建材、化工、烟草、食品加工等行业。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建都之地,也是众多姓氏的祖地。春秋战国时的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500多年。因此新郑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 “中华第一古都”。主要旅游景点有轩辕故里、郑韩故城、始祖山文化游览区、新郑博物馆、欧阳修陵园等。郑韩故城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另有风台寺塔,唐户遗址,华阳故城、裴李岗文化遗址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羽后人
关羽有后人留到现代。世人所传关羽二子都被后代的仇人给全部杀掉,但是不知道他其实还有个小儿子叫做关索,并且在邓州这一代所生活,繁衍。根据记者所调查的信息里,他们曾经采访了找到这份家谱,并且带到档案室。关羽被后人一直称作武圣、武帝,但很少人知道其人是文人家庭出身。关羽的后人
直到康熙年间的时候,解州守王在修古井的时候,从古井中挖掘出了关羽家族的墓砖,才让关羽身份这些东西慢慢浮出了水面,让世人所知一二。墓砖上面刻有他的祖、父二世的字以及生辰年月,资料不仅详细,还提到了一些家族的家庭情况,因此发现古井的王朱旦根据这些信息写了《关侯祖墓碑记》。
在墓碑上记载道关氏家族是个文人世家。关羽有个祖父叫关审,家庭居住在山西这一代,经常以书文来教育其子,卒于68岁,而关羽的父亲叫关毅。而这块墓砖所描写的与关氏家谱上的各种记载基本上都吻合。
这本家谱上面的内容也是十分的丰富,其中包括关羽的受封经过、事情简述、世代分布甚至连其后代的官职和传记。针对关羽的后代,三国演义中也只提到了他的儿子关平的下场,其他的情况并没有很详细的记载,而导致缪误的前提,是《蜀记》上所写的。
关羽在成都这一代的后人都被邓艾带人全部杀掉。根据记载,当年关羽和胡氏生的除了众人所知的关兴、关平外,还有一个儿子,叫做关索,但是这个叫做关索的小儿子却在各类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
而且在关羽的大儿子,也就是关兴,还有两个儿子。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关羽后人全部被杀,是不可靠的。虽然关兴的大儿子关统没有子孙留下来就死了,但是小儿子关彝却把老关家的香火脉脉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