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除了国内工作迁移,还有海外迁移,上一辈在那里发家致富,娶妻生子,并从此定居那里。不修族谱,他们这一代会记得祖籍,但是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我觉得他们会忘了祖籍,毕竟后代从小就在外面生活,受到那里的文化熏陶,父辈们也不提及,自然忘得更彻底。

就拿我的家族来说,虽然是湘西少数民族中的土家族,但是打小我就说汉话,也就是新湘语,土家族的本民族语言我一点儿都不会说,而且也没有听我爷爷奶奶他们说过土家语,连土家族本民族的服饰我都没见过,更别提穿了,都与汉族融合了,现在我就只有民族和周围人不一样,其它都一样。
我想,我们家族,可能从我爷爷奶奶辈开始,或者是太爷爷辈时,就已经出现文化断层了,不然,到现在的我们这一辈,也不会除了知道自己是个少数民族,其它关于本民族的东西,真是一片空白,啥也不知道。
虽然我家也有族谱,不过我们从来就没见过这个族谱。因为我们那里的族谱传男不传女,女孩子是不能看族谱的,只有这个家里的男孩子,也就是长子的长孙才能看族谱,因为这个族谱是要传到他们手里的。我弟弟就是长孙,他见过族谱,但是对于祖上的文化传承,那是啥也不知道,要是以后他在外面工作,在外面定居,我想,他的下一代可能都会忘了族谱了,因为我弟弟对族谱就不熟,没啥概念,这让他传给他儿子,那是更不知道说什么了,只知道好好保管,传下去。
如果一辈一辈传下去,又不修族谱,肯定是会忘了祖籍的,我这一代,就已经连祖上是干啥的,有什么文化,那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现代族谱的特征包括
现代人中,仍然有家谱的说法,家谱的作用有:可以让人们更加团结、传承民族文化、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脉络、可以有助于人们分别亲属远近、可以解答一些历史难题。一个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文化脉络,研究家谱可以发现祖先运行轨迹,更可以反衬出时代变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姓氏文化尤其家族谱牒文化历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讲究家国天下的理念,把家放在国之前,不能认识自己怎么来的,又如何更好的爱国呢?尤其封建时代,家谱成为家族维系团结、社会得以安宁的重要纽带,它对人们有着教化功能,让人们知道孝道、重情义、感恩祖德等,这对封建统治是非常有利的。当代,我们研究家谱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熟悉自己。通过家谱分析,可以很快得出自己姓氏中的远亲旁支之间的关系,起到追根溯源的目的,让后人知道先辈的艰辛,从而激发一代代人努力奋进。家谱也起到寻根问祖的目的,是许多很远的人可以通过同一个家谱得以联系到一起,这也有助于民族向心力的提升。正所谓:没有家谱,寻根问祖犹缘木求鱼;没有家谱,追根溯源犹无本之木。好的家谱就是一个好的家风。家谱中往往将先人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为官之道等罗列以供后人学习。好的家风可以从家谱中摘录出来供大众学习使用,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德”“法”相容,汲取其有益的成分,推动“家庭助廉”等活动,丰富家庭廉政文化建设载体。可以说,深入挖掘家谱中好的东西是完全可以为我们现在服务的。

一个家谱就是一个姓氏乃至一个家族嬗变史,传承好、利用好家谱,更加有助于发展。
现代族谱的特征有哪些
金寨修谱,家谱是宗族传承的文字记录,一般聚居稳定的广大农村基本上都有修订家谱的习惯,城市中与老家联系紧密、传统意识较强的居民也会在老家续家谱。 尤其是二零零零年以后,民间修谱大热。一个企业家不修谱,村里老人家都会给你找麻烦,挣了钱你为什么不修谱?”对于现代某些宗族热忠于修祠堂而言,修家谱是一项繁杂浩大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完成的文化工程;而修建祠堂是一项比较容易且工期较短的宗族内有钱者的活动,两者相比前者是隐性的;后者是显性的,更能突显宗族在地方的颜面,有能体现宗族内捐资兴建者的面子和地位! 以前都是按姓氏聚族而居,各方面比较便利。现在村也拆了,人也散了,意识也单薄了,自利心更强了,宗族意识淡薄了,姓史祖宗忘怀了........钱权取代了族权。家谱国际整理了现代人不修谱的八大原因:要钱就不要修。有的人说,修谱要钱吗,要钱就不要修!这类人对不修家谱还是比较坚持的,少部分人还会劝说他们的族人联合抵制修谱。 没有儿子不要修。很多家谱都是只有男子才能上谱,他们觉得亏了。远离老家,不想与老家人有关系,不要修。这些人没有故乡情,认为离开老家,户口也不在老家了,从此与家族一刀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