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国学经典,收集国学经典

国学 编辑:古熙心 浏览量:61

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初步,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年数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集国学经典,收集国学经典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初步,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年数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回响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见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尽年夜部门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门。《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年夜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缔造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踪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含《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列为重要焦点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3、《周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现实上成书于两汉之间。《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平易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制、礼义作了最权势巨子的记实息争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经学巨匠郑玄为《周礼》作了精彩的注,因为郑玄的崇高学术声看,《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年夜典之一。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周礼》中记实先秦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气、礼制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硕,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4、《仪礼》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年数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实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类礼仪,以记实士年夜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

还有古文仪礼56篇,现已遗失踪。

5、《礼记》

《礼记》别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轨制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重要写先秦的礼制,浮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惟(如天道不雅观、宇宙不雅观、人生不雅观)、

教训思惟(如小我修身、教训轨制、教学方法、黉舍治理)、政治思惟(如以教化政、年夜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惟(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材料,是一部儒家思惟的材料汇编。

6、《易经》

《易经》是论说六合世间关于万象变换的古老经典,是博年夜高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含《连山》、《回躲》、《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回躲》已经失踪传,

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年夜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切的天然法例和和谐辨证思惟,是中华平易近族五千年聪慧的结晶。7、《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年数》,汉代改称《年数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纪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别名《年数左氏》、《左氏》。汉朝往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年数三传”。旧时相传是年数末年左丘明为诠释孔子的《年数》而作。

《左传》素质上是一部自力撰写的史籍。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年数》为本,经由过程记述年数时代的具体史实来阐明《年数》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8、《公羊传》

《公羊传》别名《年数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年数》起讫时刻类似。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学生,战国时齐人公羊高。开初只是口说撒播,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路将《年数公羊传》着于竹帛。

《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年数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9、《榖梁传》

即《榖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也被称作《榖梁年数》、《年数榖梁传》。《年数榖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讲解《年数》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

《榖梁传》夸张必需尊重君王的权势巨子,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步履准则;主意必需严酷看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看君王要留心自己的步履。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换较为架空。

10、《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结集,由孔后辈子及再传学生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重要记实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较为集中地浮现了孔子的政治主意、伦理思惟、道德不雅观念及教训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年夜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年数》,总称“四书五经”。

11、《尔雅》

《尔雅》是辞书之祖。《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斗劲丰硕的古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仍是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焦点组成部门。

12、《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猜忌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绝笔”,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此刻风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1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此外三本为《年夜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学生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还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实有孟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教训、哲学、伦理等思惟不雅概念和政治运动。古代测验重要考《四书》《五经》。

收集国学经典

导语: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本,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形而上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代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系统。下面是我收集的国学经典语录,接待年夜师参考。    国学经典语录 1、不雅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不雅观乎人文,以化成全国。——《易经》 2、敏而勤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6、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烈兮不成凌。身既逝世兮神以灵,灵魂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7、与六合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8、南有乔木,不成休思。汉有游女,不成求思。汉之广矣,不成泳思。江之永矣,不成方思。——《诗经》 9、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孔子《论语》 10、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易经》 11、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苍生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3、全国莫荏弱于水,而攻刚烈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4、王孙游兮不回,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15、六合之性,酬报贵。人之行,莫年夜于孝。——孔子《孝经》 16、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17、人之生也荏弱,其逝世也刚烈。草木之生也柔脆,其逝世也枯槁。故刚烈者逝世之徒,荏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1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生成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19、正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勤学也已。——孔子《论语》 20、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朱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冷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22、正人以自力不惧,遁世无闷。——《易经》 23、六合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4、怙恃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25、即鹿比虞,唯进于林中。正人几,不如舍,往吝。——《易经》 26、六合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全国和平。——《易经》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28、高山仰止,景行去向。虽不能至,心憧憬之。——《诗经》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3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屈原《楚辞》 31、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32、同声响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易经》 33、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警世通言》 3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3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诗经》 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37、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38、前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冯梦龙《警世通言》 39、山上有泽,咸。正人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经》 4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踪那时,其道光明。——《易经》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2、我心匪石,不成转也。我心匪席,不成卷也。——《诗经》 4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4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46、平易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4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 48、正人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49、沅有芷兮澧有兰,思令郎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50、正人以俭德辟难,不成荣以禄。——《易经》 51、年夜道废,有仁义;聪慧出,有年夜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52、生平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3、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4、全国莫荏弱于水,而攻刚烈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全国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5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56、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 57、正人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凹凸能相亲也。——孔子《孝经》 58、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 59、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60、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利便,随遇而安。——《易经》 6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年夜笑之。不笑不足认为道。——老子《道德经》 62、为者败之,执者失踪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踪。——老子《道德经》 6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64、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成为也。——《诗经》 65、风雷,益。正人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66、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逝世步履。——《诗经》 6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苍生日用不知;故正人之道鲜矣!——《易经》 68、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69、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往也,故恶积而不成掩,罪年夜而不成解。——《易经》 70、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 71、正人怀德,小人怀土。正人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72、朽木,不成雕也,粪土之墙,不成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73、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屈原《楚辞》 74、怙恃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7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7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77、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78、正人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7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80、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躲之,何日忘之。——《诗经》 81、制芰荷认为衣兮,集芙蓉认为裳。——屈原《楚辞》 82、正人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83、邻国相看,鸡犬之声相闻。平易近至老逝世,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8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5、二人齐心,其利断金。齐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 86、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孝经》 87、毕生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88、砍木不自其本,必回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国语》 8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回,宜其室家。——《诗经》 9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9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全国先。——老子《道德经》 92、居上位而不骄,不才位而不忧。——《易经》 9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9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9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96、心正天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 9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老子《道德经》 9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9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00、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经》 101、正人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102、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回曰回,心亦忧止。——《诗经》 103、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10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10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106、冬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联袂同业。——《诗经》 107、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 108、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前人,实获我心。——《诗经》 109、人事必将与六合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国语》 110、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年夜业。——《易经》 11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112、激动慷慨年夜方无隅,年夜器晚成。年夜音希声,年夜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1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114、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登时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115、年夜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116、砍木丁丁,鸟叫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叫矣,求其友声。——《诗经》 1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正人。——孔子《论语》 11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全国。——老子《道德经》 119、何旧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楚辞》 120、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叫。风飒飒兮木萧萧,思令郎兮徒离忧。——屈原《楚辞》 12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楚辞》 12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进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 123、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 124、有以无难以沦亡,有以多灾而兴邦。——《国语》 125、招招船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 126、金玉举座,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127、夫年夜人者,与六合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易经》 12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129、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 130、全国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国学经典精髓100句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正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进修而且不竭复习与实习,不也很欢快吗?有伴侣从远方来,不也很快活吗?人家不懂得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正人吗?”

2、子曰:“正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勤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正人饮食不求知足,居处不求舒适,勤恳干事而措辞谨严,到有贤德的人那儿那里往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勤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操作,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懂得我,就怕自己不懂得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进修,三十岁安身于社会,四十把握了常识而不致思疑,五十岁懂得并顺应了天然纪律,六十岁听到别人措辞就能长短分明真假,七十岁可认随心所欲,又不超出端方”

6、子曰:“正人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正人广泛地团结人而不彼此勾通;小人彼此勾通而不能广泛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念书而不深进思虑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理想而不念书就会产生思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搜检自己。”

9、子贡曰:“正人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正人的短处,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短处,人人都看见了;纠正的时辰,人人都仰看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孑立,必定会有志同志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仕进有了余力就可以进修了,进修有了余力就可以仕进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正人。”

《论语》

【译文】孔子说:“朴素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朴素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朴素搭配适中,才干成为正人。”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工作懂得它的人不如快乐喜爱它的人,快乐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工具默默地记下来,不竭进修而不厌烦,教训别人而不感应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全国的人都应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获得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小我一路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为师进修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而且向他进修,看到其中欠好的就纠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莫非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子曰:“正人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正人襟怀胸襟宽广坦荡,小人永远狭隘忧闷。”

20、曾子曰:“士不成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己任,不亦重乎?逝世尔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常识分子不能没有宽广的襟怀胸襟和刚烈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年夜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远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年夜吗?对这一理想的寻求到逝世才可以竣事,不是道路远远吗?”

21、子曰:“巧语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甜言甘言,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刻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竭地流淌。”

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呼吁不才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当然发号出令,不才者也不会屈就。”

24、子曰:“正人和而分歧,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孔子说:“正人器重和谐而不强求完整类似,小人强求完整类似而不器重和谐。”

25、子曰:“正人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正人温顺激动慷慨年夜方而不娇纵,小人娇纵而不温顺激动慷慨年夜方。”

26、子曰:“正人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正人以此为耻辱。”

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牢骚很难做到,富有而不自满等闲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懂得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9、子曰:“正人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正人肃静严肃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侵害仁德,只能殉国自己来成全仁德。”

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小我假如没有久远筹算,必定会有面前的忧患。”

32、子曰:“正人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正人事事严酷请求自己,小人事事严酷请求别人。”

33、子曰:“正人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译文】孔子说:“正人不单凭说话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破除他的谈吐。”

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毕生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甘愿宁可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5、子曰:“巧语乱德。小不忍则乱年夜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甜言甘言能废弛德性。小事不能忍耐就会废弛年夜工作。”

36、子曰:“道分歧,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意分歧,不能在一路彼此谋事。”

3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伴侣有三种,有害的伴侣有三种。结交朴重的伴侣,诚信的伴侣,常识宏壮空阔的伴侣,是有益的。结交捧场凑趣的人,结交概况奉承而背后离间人的人,结交擅长甜言甘言的人,是有害的。”

38、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活有三种,有害的快活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活,以宣传别人的利益为快活,以广交贤良的伴侣为快活,是有益的。以娇纵淫乐为快活,以豪恣放任无度为快活,以宴玩荒淫为快活,都是有害的。”

39、孔子曰:“正人有三戒;少之时,血气不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

【译文】孔子说:“正人有三戒:年青时,血气不决,要戒女色;到了丁壮,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40、孔子曰:“正人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译文】孔子说:“正人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确,听的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柔,立场要考虑是否谦恭,说话要考虑是否虔敬,干事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要考虑若何向人就教,心里不服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获得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41、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学生规》

【译文】和公共相处时要齐截泛爱,而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进修,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成的事,假如做了之后,还有过剩的时刻和精力,就理当好好的进修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42、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学生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琐细较劲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需要的冲突、怨恨的工作天然消散不生。

43、怙恃教须敬听怙恃责须顺承《学生规》

【译文】怙恃教训我们做人处事的事理,是为了我们好,理当恭顺的凝听。做错了事,怙恃呵教诫时,理当虚心吸收。

44、称长辈勿呼名对长辈勿现能《学生规》

【译文】称号长辈,不成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成以夸耀自己的才干。

45、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学生规》

【译文】早上要尽量夙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时刻等闲消失踪,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爱护此刻可贵的时刻。

46、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学生规》

【译文】穿衣服需正视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态,才是持家之道。

47、年方少勿喝酒喝酒醉最为丑《学生规》

【译文】青少年未成年不成以喝酒。成年人喝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若干好多长短?

48、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学生规》

【译文】干事不要急仓猝忙快快当当,因为忙中等闲犯错,不要畏苦怕难而游移退缩,也不成以草率,随便搪塞了事。

49、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学生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必定要事先批注,哀告承诺。假如没有事先搜聚核准,私行取用就是偷盗的步履。

50、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学生规》

【译文】启齿措辞,诚信为先,承诺他人的工作,必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拐骗或甜言甘言,更不能应用。

51、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学生规》

【译文】任何工作在没有看到秘闻之前,不要等闲揭晓定见,对工作懂得得不够明确明确时,不成以肆意撒播,以免造成不良功效。

52、见人善即思齐纵往远以渐跻《学生规》

【译文】看见他人的利益或善行义举,要当即想到进修看齐,即使今朝能力相差良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53、己有能勿自私家所能勿轻眦《学生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处事世人的时辰,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支出。假如别人有能力,不能厌弃,更不能吃醋。

5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学生规》

【译文】只若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崇奉,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六合所生万物滋生的,理当不分你我,合作合作,才干连结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配合体。

55、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学生规》

【译文】假如一小我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踪就赌气,听到别人嘉奖自己就欢欣,那么坏伴侣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撤退了。

5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恶,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惕。

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措辞没有文采,就撒播不远。

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译文】常用来浮现记着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5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译文】走失踪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踪误要后实时解救。

6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译文】指在一个陷阱的情况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年夜的、配合的仇敌。

6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译文】仁慈的人视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聪慧的人视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62、天行健,正人以蹈厉高昂。《周易》

【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正人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争提高,永不竭息。

6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文】自满自满会招来丧失踪,谦虚虚心会获得利益。

6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译文】非论做什么事,事先有筹办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踪败。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译文】玉石若不经由砥砺,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进修,就不会懂得事理。

6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译文】进修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思疑的处所。

67、年夜道之行也,全国为公。《礼记》

【译文】只要做人正大光明,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允。

68、博学之,鞠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译文】宏壮空阔的进修常识,仔细地询问常识,谨严的思虑常识,明确地分辨常识,诚心诚意地用常识。

6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译文】吸收了别人的礼物而不思回报,是失踪礼的步履。礼,原是礼仪礼貌。此刻人们凡是指礼物。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年夜戴礼记》

【译文】这句话警告人们求全不要太苛刻,看标题不要过于严酷,否则就等闲使年夜师因怕惧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亮养不住鱼儿一样。

71、天将降年夜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译文】上天将要下达重年夜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心坎苦楚,筋骨劳顿,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各种行为往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留存,要有作为,要有前程,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患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力的人生锤炼。

72、生于忧患,逝世于安泰。《孟子》

【译文】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留存,而安泰必将导致衰亡。

7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文】尊重自己的怙恃和白叟,同时也尊重别人的怙恃和白叟;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74、不以端方,不能成方圆。《孟子》

【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外形来。比喻干事要遵守必定的法例。

75、得道多助,失踪道寡助。《孟子》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赞助支撑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撑赞助他的人就少。

7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年夜丈夫。

《孟子》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惟,贫贱不能转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胜过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年夜丈夫。

7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译文】不竭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镂。比喻干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艰辛也能克服。

7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色彩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经由过程进修和堆集,进修跨越先进。

79、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译文】马不竭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竭行走。比喻先天前提差的,只要通

shihd155011

79、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译文】马不竭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竭行走。比喻先天前提差的,只要经由过程不懈的勉力,也能取得很年夜的成绩。

80、水则载船,水则覆船。《荀子》

【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切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工作如不加以适当带领就会造成坏的功效,坏的工作如经公允劝导则可以引出好的功效。

8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译文】天道公允,作恶就要受处分,它看起来似乎很不殷勤,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走不了功令国法公法的惩处。

8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译文】真实可托的言词不俏丽,俏丽的言词是不真实可托的。

8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常识是无限的。

84、正人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文】正人结交讲究志同志合,不求私利,他们的友谊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结交往往慎密亲密狎昵,他们的友谊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85、知彼良知,百战不殆。《孙子兵书》

【译文】懂得自己,懂得仇敌,百战都不会失踪败。即假如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懂得,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8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年数》

【译文】勉力往做的人经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经常可以达到方针。

87、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

【译文】行为游移不决办不成事,干事游移不能成功。

8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利益,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8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踪;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不管多聪慧的人,在良多次的考虑中,也必定会涌现个体短处。泛泛的人在良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准确的。

9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译文】初步时当然相差很细微,功效会造成很年夜的短处。比喻干事须谨严,不能出一点点短处。

91、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理当越判断。老年人越是年长,精力理当越壮豪。

9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处所,就算是坚如金石的工具,也要被打开。

93、少壮不勉力,老迈徒伤悲。《汉乐府》

【译文】少丁壮华时不勉力进修,待到年迈时就只能哀痛了。劝勉世人要爱护时刻,有所作为。

94、功不成以虚成,名不成以伪立《答宾戏》

【译文】不成以骗取功名,不理当虚伪名声。

9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9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译文】指别人已有提高,不能再用老视力眼光往看他。

97、鞠躬尽瘁,逝世尔后已。《三国志》

【译文】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警惕谨严,竭尽全力,进献出全数精力亲善力,一向到逝世为止。

9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晚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译文】有志向的人当然年迈,仍有弘愿壮志。铁汉到了晚年,壮志弘愿并不衰减。

9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大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不雅观情况对人有很年夜影响。

100、井蛙之见,时见一斑。《晋书》

【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花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门,指所见不周全或略有所得。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