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操练# 导语】国学文化,博年夜高深,经典故事,不胜其多。每个故事都蕴躲着聪慧,值得细细品味。下面是 分享的国学经典故事简短十篇。接待浏览参考! 学无绝顶苏东坡从小就快乐喜爱念书,他天资聪慧、过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经由几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士。一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年夜门口。上面写到:“读遍全国书,识尽人世字。”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家丁传递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位鹤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全国书,识尽人世字了吗?”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欢快,狂妄地说:“莫非我能骗人吗?”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他不禁羞愧万分,感应自己说的鬼话太难看,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失踪。老太太忙上前禁止:“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高昂读遍全国书,立志识尽人世字,”并谆谆警告:“年青人,学无绝顶啊!”聪慧小语:我们且则拥有了人身,但凡夫的设法没什么恒常可托的,故必定要夜以继日勤恳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在肄业的过程中,也要记住“学无绝顶”这句话,万万不能自满自满、得少为足。 鹿乳奉亲年数时代的郯(tán)子,素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郯子的怙恃年迈体衰,都患有眼疾,他出格沉痛,处处求医。传闻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往深山混进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年夜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很是激动,想措施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聪慧小语】《学生规》中说:“怙恃命,行勿懒”,怙恃有呼吁,要赶紧行为,不理当拖拉,这也是进献怙恃的行为。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怙恃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往孝养。 孟母断机孟子小时辰厌倦进修,有一天不愿念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年夜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很是进献,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念书肄业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需从一根根线初步,然后一寸一寸地才干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念书也是这个事理,假如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功败垂成、浅尝辄止,往后怎能成才呢?”若是此刻的孩子,可能不懂搜检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本事实下场分歧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年夜悟,从此同心专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聪慧小语】《学生规》中说:“怙恃教,须敬听,怙恃责,应顺承。”对怙恃长辈的呵,理应乐于听受。对怙恃的攻讦,也要视为一种教训。 程门立雪宋朝的时辰,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教员十分尊重,一贯虚心勤学。“程门立雪”即是他尊重教员、吃苦肄业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很是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仕进,持续访师求教,研究学问。那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闻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教员,学到了不少常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持续进修,他又拜程颐为教员。这时辰,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教员仍是那么谦虚、恭顺。有一天,天空彤云密布,眼看一场年夜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教员就教一个标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一路往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教员的午睡,便一言不发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年夜雪,越下越年夜。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凛的寒气,冻得他们全身颤栗,他们仍然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刻,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良久,便赶紧叫他们进来。这时辰,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杨时这种尊重教员的精巧道德,一向受到人们的嘉奖。正因为他能够尊重师长,虚心向教员求教,学业才提高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驰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教员,年夜师尊称他为“龟山师长教师”。【聪慧小语】教员,是给以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进修的过程里,从胸无点墨直至才当曹斗,无不是教员用辛苦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常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常识、转变你命运的人吧,假如不是教员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常识的俏丽。 孔子学琴畴前,孔子跟凯旅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涓滴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把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又过了良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把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又过了良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懂得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领会出作曲者是若何一小我,尚未深进他的心坎世界。”又过了良多天,孔子稳重地向远处远看,说:“我此刻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段魁梧,襟怀胸襟弘愿,要统一四方,必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当即离席施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聪慧小语】进修需要专心专一,深进其中。借使倘使勾留在概况,或是深进得不彻底,便难以贯通其中更深的事理。而且进修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把握常识,晋升能力,处事社会而学。是以,真正有志于进修的人,会专心投进,深进下往,不会等闲带过或是功败垂成。 三人成虎魏国年夜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往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小我说估客上涌现了山君,年夜王信任吗?”魏王道:“我不信任。”庞恭说:“假如两小我说估客上涌现了山君,年夜王信任吗?”魏王道:“我将信将疑。”庞恭又说:“借使倘使三小我说估客上涌现了山君,年夜王信任吗?”魏王道:“我信任了。”庞恭就说:“估客上不会有山君,这是很显著的,可经由三小我一说,似乎真的有山君了。此刻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估客远多了,群情我的又不止三小我,假如我走后有人说我坏话,希看年夜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后来太子竣事了人质的糊口,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诽语,没有再召见庞恭。【聪慧小语】:剖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需经由仔细考虑,否则就会误把假话当真。评论他人要警惕谨严,看别人有短处时,必定要再三视察,否则,妄加测度就初步离间,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毕生的危险。 失踪人之察《吕氏年数》记实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尽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儿那里。一天,学生颜回找来一点米,筹办煮给教员吃。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静静地看在眼里,感应颜回有点失踪“礼”,所以不年夜欢快。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颜回马上答复:“万万不成!适才有土灰失踪进锅里,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颜回了。事后,孔子深有感叹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成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学生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说:我信任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成靠;我凭借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学生们要切记:懂得一小我,原本就不是很等闲的!【聪慧小语】:有人认为“耳听为虚,目睹为实”,但有时辰也不必定。不要认为自己所见所闻都确切不移,不容猜忌,凭一己之见剖断别人的口角,不必定出格靠得住,很可能杂有不实的成分。 管鲍之交年数时代,齐国称霸,与齐国的年夜政治家管仲分不开。把管仲举荐给齐桓公的,是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是好伴侣,开初他们俩合资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出的成本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辰,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欢快,骂管仲贪心。鲍叔牙却诠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糊口艰辛,是我自愿让给他。”有好几回,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处事,反而把工作办砸了,鲍叔牙也不赌气,还安慰管仲,说:“工作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欠好,而是因为机会欠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可是每次都被褫职,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干,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着不雅鉴赏他的人。管仲曾经带兵干戈,进攻的时辰他躲在后面,撤退的时辰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往干戈。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掩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逝世。”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死力袒护管仲的短处,完整是为了爱护管仲这小我才。管仲听到这些话,很是激动,叹口吻说;“生我的是怙恃,懂得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逝世之交。 王冕学画明朝时辰,浙江诸暨出了一个闻名的画家,叫王冕。王冕小时辰家里很穷,父亲让他给田主放牛。在一个初夏雨过晴和的傍晚,王冕到湖边往放牛。太阳透过白云,照得满湖通红。树叶经雨水洗过,绿得加倍可爱。湖里的荷花也开得非分格外鲜艳,荷叶上的水珠像珍珠似地滚来滚往,真是美极了。王冕心里想:若是能把这幅情景画下来,该多好啊!于是他向书院里的学生要了几枝破笔,把树叶捣烂,挤出汁水算作绿色的颜料;把红色的石头研成粉末,和水调匀,算作红色的颜料,就坐在湖边上画起荷花来。开初,王冕画的荷花荷叶,都像长了同党要飞似的,一点也不像。可他并不悲不雅观,画一张不像,就再画一张。他一边画,一边对着荷花仔细地揣摩。这样画来画往,揣摩来揣摩往,他画的荷花简直跟湖里长出来的一样。画荷花成功了,他接着进修画山水,画牛马,画人物,到后来,非论画什么工具,他都画得很好。 老汉粘蝉《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楚国往,路上经由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白叟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很是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白叟说:我确实有自己的措施,我经由五、六个月的操练,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踪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踪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跨越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等闲。我立定身子,如同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当然天算夜地年夜,万物品类繁多,但我同心专心专注于知了的同党,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尽不因纷纷的万物而转变对蝉翼的留心,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学生说:“收视反听,本事就可以练到出神进化的境界。这就是驼背白叟所说的事理。”【聪慧小语】一小我假如能够解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把握一门过硬的本事。
国学经典简短内容摘抄
1、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圣人不至。《荀子粗略》2、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第二十五章》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回,宜其室家。《诗经桃夭》4、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毕生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5、霸王之所始也,以酬报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6、全国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踪之。《老子道经第二十九章》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8、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兔罝》9、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端方,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1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篇》11、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12、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中庸第二十八章》13、正人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1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篇》15、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篇》16、故先平易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墨子05章七患》17、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人。《诗经七月》18、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平易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19、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2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自在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坚定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21、仁人之于弟也,不躲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22、当断不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24、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25、今日不为,明日忘货。昔之日曩昔而不来矣。《管子乘马》2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不雅观复。《老子道经第十六章》27、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不雅观之,乐非所以治全国也。《墨子07章三辩》28、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29、飞鸟尽,良弓躲;狡兔逝世,帮凶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30、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传习录卷上徐爱录》3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篇》32、勤学沉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33、言悖而出者,亦悖而进;货悖而进者,亦悖而出。《年夜学第十一章》34、马骇舆,则正人不安舆;庶人骇政,则正人不安位。《荀子王制》35、全国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成能也。《中庸第九章》36、君人者不成以失慎取臣,匹夫不成失慎取友。《荀子粗略》3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38、士虽有学,而步履本焉。《墨子02章修身》39、正人安礼乐利,谨严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外也。《荀子臣道》40、同心专心认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4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42、真积力久则进。《荀子劝学》43、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墨子26章天志(上)》44、冬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联袂同业。《诗经冬风》4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46、正人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捧场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47、人之生不能无群《荀子富国》48、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4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15章兼爱(中)》50、有女同业,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51、正人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52、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53、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论语子罕篇》5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55、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5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57、天降下平易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天主,宠之四方。《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5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59、毂则异室,逝世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诗经年夜车》60、以全国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正人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61、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管子形势》62、治则衍及苍生,乱则不足及王公。《荀子君道》63、朝闻道,夕逝世可矣。《论语里仁篇》64、年夜道之行也,全国为公。《礼记礼运》65、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儒行》66、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全国至诚为能化。《中庸第二十三章》6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全国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68、举年夜事,必慎其终始《礼记文王世子》69、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第十四章》70、圣人之行分歧也,或远或近,或往或不往,回洁其身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71、瞻彼日月,悠悠我思。《诗经雄雉》7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73、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亲善;有亲善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74、学生进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75、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年夜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76、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7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7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老子道经第四章》79、爱平易近者强,不爱平易近者弱《荀子议兵》80、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墨子49章鲁问》81、名声若日月,功烈如六合《荀子王霸》
国学经典简短内容大全
何为国学?它首先理当是“集一国学术之年夜成”,我国的国学重若是指古典文献中重要的典籍所设计的传统学术著作,它包含欠亨历史时代的哲学、历史、宗教、文学、天然科学和社会学等的有学派、学理和思惟,它带有斗劲光鲜的平易近族立场和情绪偏向,几乎代表了每个时代的主导文化精力与价值形态。
而学术界斗劲认可的界说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国学经典则是专门指中华传统文化中斗劲具有权势巨子性和典范楷模性的论著。
国学经典涵盖的内容可以说很是广泛,可以举例一些斗劲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
1、经部以儒学经典为代表,分为:诗、书、礼、易、年数、孝经、四书、乐等。
2、史部历史著作重要书目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战国策》等。
3、子部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重要书目有《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等。
4、集部是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重要书目有《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等等。
那什么是传统文化呢?它一般指的是中华凹凸五千年所缔造的长久的历史和残暴的文化,其中的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昆曲、越剧、演义小说等是代表,至今对今世读者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成为我们全数平易近族斗劲推重和器重的可贵精力财富。传统文化不仅凝聚了我们平易近族的说话习惯、思维不雅观念、情绪认同和习俗轨制,还蕴含国平易近广泛认同和广泛吸收的道德规范、思惟道德以及价值取向,因而它一向对国平易近素质的养成施展着潜移默化的浸染。
跟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竭睁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时辰,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撒播和话语权的争取,回复传统文化,把握文化成长自立权,重建平易近族文化自亏心与发掘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已经初步成为国内学界的广泛认同和精力需求。是以传承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的撒播对小我、家庭的早期启蒙,以及小我的道德涵养和爱国情结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这也是当今社会国学热的焦点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