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是指家族祖先们曾经发迹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如果我们没有家谱,该怎么找到祖籍呢?这个要找到家族祖先所在的祠堂地,而后就可以找到祖籍以及家谱,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确定的是家族的郡望、堂号以及字辈,而这些如何的去确定呢?郡望是我们祖先的封地,在唐朝之前的朝代,中华的人口相对比较少,人们在记录某一个人的籍贯时大多都是用郡望、出生地以及居住地,还有当时的职务来作为一个人的身份标识。比如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孔融,他被世人称为孔北海,这是因为孔融在东汉时期的封地是北海,而且当时他还是东汉末年的丞相,所以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于是就称为了孔北海,这其实也是籍贯的一种定义。堂号是家族祠堂匾额的一种名称,而祠堂是在宋朝起源的宋程朱理学而兴盛的一种家族文化。宋朝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很多了,当时人们为了细化自己所在的家族以及旁支的关系,家族旁支每迁移到其他地方都会建立一个分支的祠堂,并且还用堂号来分辨家族祠堂的亲疏远近关系,这种文化在明朝、清朝都有流传了下来。字辈是家族中的辈分排列,也常常被称为派,在我国上千年的取名文化中都会有一种特别的礼制,这种礼制就是名字的辈分谱,也就是排到了哪个辈分,那个辈分的名字就要有相应的字。
当郡望、堂号、字辈等确定了之后就可以到各个省市的图书馆去查阅,一般图书馆都有各个家族的家谱,通过我们已知的信息就可以查阅到相对应的家谱并找到祖籍。虽然这个过程看上去非常的简单,但是要确定相对应的信息还是非常繁琐的,这个过程大家务必要有耐心。
祖宗与后代
首先咱们来谈一谈子孙的含义,子孙说的是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比如~万代。不肖~。炎黄~。
《书·洪范》:“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
《过秦论》:“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侍郎于京师,遇乡人至,必命子孙出见,而列侍焉。”
《请戒谕群臣疏》:“尔等亦皆垂功名於竹帛,緜禄廕於子孙,顾不美欤!”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便是将来的子孙,有命作官固好。不然,守着这点地方,也还可以耕种读书,不至冻饿。”
这些都是指后代。
而《隋书·西域传·附国》:“有死者……子孙不哭,带甲儛剑而呼云:‘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寃杀鬼。’”指的是儿子,根据语言环境不同,含义不同。
而后裔指的是后代子孙。
后代子孙。
《书·微子之命》:“功如于时,德垂后裔。”
《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我的故乡》:“上面仿佛还讲我们 谢 家是从 江西 迁来的,是晋朝谢安的后裔。”两者相差的就是后代这一个词。所以说由此可见,子孙范围更确切,而中国讲究约定俗成,故此常以炎黄子孙来称呼。
祖宗上面的辈分是什么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直系——————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