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族谱家谱制作,宁氏家族字辈

族谱 编辑:俊羽 浏览量:155

1、电脑打开Word文档。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5、如

1、电脑打开Word文档。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族谱的内容

宁族谱家谱制作,宁氏家族字辈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宁氏排辈

六百余年前,甯发祥乃朝庭将军,收复梅山,受朝庭之令,战将就地镇守为封,初定居益阳,后临时定居于马迹塘、大福坪,最后定居东山山旁双井湾。道兴老祖生于东山,是始祖发祥公的的第四代子孙,至2015年刚好六百岁。东山甯姓人士,多为贵公子孙。甯世贵为名,甯道兴为字,道兴老祖为尊称。《宁氏四世道兴世贵公600岁纪念》六百多年前,宁发祥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十一都圳上上春坊迁至湖南梅山归化九区东山。发祥第三子达公,达公长孑以德,以德生四子温、良、华、贵。其中第四子派名世贵,名钧,字道兴。公元一四一五年(大明朝永乐十二年)甲午岁正月十五日生,享年七十五岁。按当时寿命计算,相当现代百一十岁寿命。宁氏排辈、从老祖开始、发祥远以世、公文单季朝、嘉记明之启、孔学永崇高、孝忠加国本、礼义圣贤操、我属于忠字辈。后人为什么独尊道兴,为其建堂予以纪念。一、因为道兴为梅山道教文化的兴旺起了一个拓荒者作用,将梅山道教文化发扬传承至今。二、宁氏梅山系子孙上万人中,其中八成是道兴子孙。三、是当时高寿之人。2015年正月十五,在道兴六百岁前夕,为宁氏四世道兴老祖在安化东山八角庙建立堂庙,供后人祭拜。特发此贴纪念。为道兴老祖修建了道兴堂,设计大气,古色古香。有专人服待香火,天天有孝男孝女前来朝拜和祭祀

宁氏家族字辈

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有一村落,叫裴村。裴村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还专门写了一篇《裴村记》赞之。《辞海》中注曰:“古地名,今山西闻喜东。”《闻喜县志》记有:“裴村,古为裴城,裴氏祖受封之地。”而欧阳修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写道:“非子之支孙封裴乡,因以为氏,今闻喜裴城是也。”由此看来,裴村已经存在了2500多年。裴村的闻名是因为裴氏,裴氏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出过59位宰相。在裴氏家族耀眼的光环下,人们常常遗忘了裴村的另一个望族——宁氏家族。裴氏家族自宋以后逐渐衰落,而宁氏家族自元以来逐渐兴起。据《宁氏家谱》记载,从明正统到清康熙年间,宁氏家族就出了进士11人、文举人21人、武举人5人、明经14人、例贡28人、武科2人,无怪乎康熙年闻喜知县沈光瑀感叹道:“宁氏不数传而文物蔚起,习弦诵者若而人,服先畴者若而人,子姓之繁衍,且耕且读,几偏裴村间,昔以名裴村者,今竟俨然为宁村!”宁氏家族何时居于裴村?众说纷纭。顺治年间的中州学使者李震成认为,“宁之先世为稷山人,唐时徙闻喜八裴村,盖晋公故里也。”清初,根据在裴村汤庙灌底景云宫出土的元代碑记记述来看,元时宁氏已族殷人繁。《宁氏家谱源流考》记述,“余祖则自(稷山)钟楼巷徙闻喜之西裴村,占藉甘泉里三甲,亦以顺为户名。”宁氏自始祖宁景先居裴村,至清末,传二十世,其间人文蔚起,俊杰不绝,烂勋名于当代,流声施于奕礼,声名渐近裴氏。在闻喜县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套雍正六年(1728年)的《宁氏家谱》,家谱共四集,十卷,一集曰孝,二集曰弟,三集曰忠,四集曰信。“孝弟忠信”也正是宁氏的治家之本,也是宁氏成功的秘诀。宁氏家族有庭训十八条,如:身不可不修也,尊卑不可不辨也,孝思不可不永也,教子不可不严也,出仕不可不清也,邻里不可不睦也,输粮不可不先也,等等,不正是宁氏家族对“孝弟忠信”的最详实的注解吗?宁三翰,明万历丁未(1607年)科进士,初仕河南武安县知县,有异政,调陕西泾阳县知县,京兆有“青天”之颂。后以直言忤上官,遂挂冠而去。临行前,两地士民拥马前,号泣之声响彻天地。任山东布政使兵备霸州时,一年秋天,霸州发生蝗灾,蝗虫遮天蔽日。三翰公率领大家扑杀蝗虫,并规定,凡得蝗一斗者,予粟同蝗。很快,蝗虫灭净。皇帝嘉其能,赐之诰命,进阶通议大夫,赠其祖、父同其官,祖母、母、妻为淑人。宁七翰,明万历丙午(1606年)科乡试见进士。崇祯七年(1634年)至十四年(1641年),天下荒歉异常,人食人肉。七翰公闻而痛其心,捐粟数十车赈灾。看到邻里朋友家不举火,人人面似菜色,他就在门前架起锅,熬粥以果其腹。日就食者四十有九人,期间至者不计其数。大家送其牌匾旌奖之,曰“公之为人,富而能恭俭”。宁光野,清顺治戊戌(1658年)科进士。辛卯(1651年)冬,父文正公遇疾,光野侍汤药,数月有余,目不交睫。父殁,痛不欲生。葬父后,与弟宪野矢志力学,苦不少懈,先后中进士。凡此中人,数不胜数。宁氏就是靠着“孝弟忠信”四字经来平身齐家治天下的。宁氏家族的功绩也得到了历朝最高统治者的肯定,从明朝的泰昌帝光宗到清朝的雍正帝世宗的一百年间,六位皇帝给宁氏家族下的诰(敕)命就有26道。宁氏家族十分重视教育。清初,宁氏家族的书斋书院有“淇园”、“我园”、“暇园”、“谁楼”、“品斋”等。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卫蒿在《淇园记》中写道:“淇园也者,宁耀野先生读书训子之所居也。”宁氏的“品斋”更是广丈二有余,中堂左檐匾曰“修德”,右檐匾曰“讲学”,东廊檐匾曰“尊师”,西廊檐匾曰“亲友”,三屋对峙,形似“品”字,意为重“品”。宁氏族人多建书斋,以居内专心读书,辄晓大义。宁元胄在“淇园”里读诗书,每诵必百遍乃止,夜诵非三鼓不休。宁宪野在“暇园”里夜研经史,昼论天下。有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闻喜廪生董象贤、张齐尹、杨莪呈山西学政的折牒,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儒士张国宠年仅十五岁的长女张氏嫁入宁家,做了四十二岁的宁奇翰的继妻。清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初一,宁奇翰病故,二十六岁的张氏强忍悲痛,把年仅六岁的儿子世珩送外延师受业。每每世珩回家,张氏必询以所为何事,所读何书。每晚织纺伴攻,稍懈,即切责之,以为负先君之遗命。由于张氏的严厉督教,世珩终中康熙丙子(1696年)科进士。县、府、道感其行,批示予以表扬。山西督学道刘梅的旌匾曰“柏舟永矢”,平阳府知府梁继祖的旌匾曰“操同水筠”,闻喜县知县王士美的旌匾曰“彤管芳徽”,闻喜县儒学教谕田茂、训导阎文炳的旌匾曰“苦节凌霜”。正是宁氏子弟的勤勉自强和宁氏长者的严格要求,才使的宁氏家族人才辈出,科甲蝉联,为祖上增添荣耀,替家族声播万世。从宁光野身上就可以看出宁氏是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光野的曾祖锦川为通奉大夫、山东右布政使,祖父为增生、遥授贡士冠带,父二翰为进士、刑部云南司主事,祖上三代皆从仕;光野兄希野为文林郎、河南开封府祀县知县,弟宪野为进士、内阁撰文中书候补府同知,而光野本人为进士、刑部浙江司员外郎,兄弟三人都为官。为官就要治学。光野任汾州府教授时,创建汾州府儒学;宪野任河南遂平县知县时,重修河南遂平儒学;其从兄凤翔为三晋书院文衡。光野有《文稿》、《义经近编》,宪野有《文稿》、《联捷真稿》,凤翔有《缄庵文集》。正是宁氏子弟的过人才学,才使抚院赞其“风雅渊博,人文蔚起”,监院赞其“才学兼优,西河再观”。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