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什么什么不悔孔子
初九的回复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商张渼茜的回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知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我们翻译一下这段话。孟懿子问如何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替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懿子问我如何是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制来侍奉,死了,按照礼制来安葬,按照礼制来祭祀。”我们如何来解读这一段话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孟懿子,他是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是鲁国的一个贵族,孟懿子对他的父母,不太尊重,经常违背父母的意志,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孔子对孟懿子的问孝的回答是无为,不要违背;不要违背什么,孔子没有回具体的回答。孔子在与樊迟的对话的时候,对这个“无违”作了具体的解释,就是不要违背各种的礼制。
“生,事之以礼”孔子指出,父母活着的时候,侍奉父母要遵守礼制,这里的礼表现为子女对父母侍奉的各种规范。学而篇里提到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是对子女孝顺父母的一种礼制。子女对父母孝顺的规范,后面还有很多。就是子女要做到为人子女要做的事情。“死,葬之以礼”这是从葬礼方面来说的,为人子女要做到安葬父母的各种礼制的要求。“祭之以礼。”这是要求子女要遵守祭祀的各种礼的要求。
这一段话孔子提出了对于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要违背,不要违背的意思,也就是要孝顺父母。那么再具体来说,怎么孝顺呢?也就是说我们要孝顺父母,但不是盲目的孝顺父母,要符合子女孝顺父母的各种礼仪规范。
孔子对孝的回答对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生活中同样要孝顺父母,但是孝顺父母不是盲目的,不是对父母什么都言听计从,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分辨,父母说的对的我们认同,说的不对的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要注意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要忘了尊重父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小夕的回复
意思是: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
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