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属于什么术语
商业变现研究所的回复
孔子的道就是指仁道。分开来讲,有天道、人道,先王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大同之道等等。这些道,孔子都是以仁来表达的。天道是仁,人道也要求是仁义的。个人和社会要求是仁义的,这就是孔子所要在人类社会中实现的道。孔子的弟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认为,老师的文章,是可以学得到的也是可以领悟得到的,而老师所说的性和天道,是很难学得到和领悟得到的啊。这个道存在于孔子的心中,却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对于这个仁道,孔子看得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尽管有时孔子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也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的困难,而他对于“道”执着是从来不动摇,对于道的追寻也是从来不会停止的。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表达了孔子对于道的重视是超过了对食物和居住条件的要求。他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他说:“君子无终食物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所说的仁道,不是在我们的自己之外去寻求的,而是存在于我们得内心里面。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快来熊德的回复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经》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这种观念的萌芽。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后来“诗言志”的说法就更为普遍。《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左传》所谓“诗以言志”意思是“赋诗言志”,指借用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的某种政教怀抱。《尧典》的“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战国中期以后,由于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重视以及百家争鸣的展开,“志”的含义已逐渐扩大。孔子时代的“志”主要是指政治抱负,这从《论语》中孔子要观其弟子之志就可看出来。而庄子“诗以道志”的“志”则是指一般意义上人的思想、意愿和感情。《离骚》中所说“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节”,这个“志”的内容虽仍然以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为主,但显然也包括了因政治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激之情及对谗佞小人的痛恨之情在内。至于他在《怀沙》中所说“抚情效志兮,冤屈而志抑”,“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这里的“志”实际上指的是他内心的整个思想、意愿、感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先秦“诗言志”的内容是有发展变化的。诗缘情:诗歌的问题特征,出自陆机的《文赋》“诗缘情而绮糜”,“缘情”就是抒情,指内容而言;诗的特点是抒情,这比“言志”的提法更符合诗歌本身的实际,“诗缘情”这一主张具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它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孚礼仪”束缚的巨大作用,诗因情而产生的提出是中国诗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诗言志、诗缘情很难说是哪一家的学说。
走失的鹿的回复
论语的体裁属于语录体散文。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是一部古代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属于儒家经典之一,也被视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礼教。《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观点,并强调了修身、为政、君臣、父子等各个方面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论语》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哲学性。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对后世的文化、伦理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传统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语录体散文知识扩展
语录散文体,一种写作术语,是指以记录人物言论为主,不重文字修饰的一种文体。风概春秋末年产生的《论语》,是我国最早的语录斗散文著作,由孔子的门徒记录孔子的活语汇编而成。后世佛教徒和理学门生等,也用语录体记录其师傅传教或讲学的内容。
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多半是简短的谈话或对话,很少记叙人物的行动姿态,但从中展示了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议论往往只有论点,没有论证。即使有论证,也只是三言两语,而无长篇大论。
语言接近口语,质朴简练,自然无华,富有哲理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耐人寻味,其中精辟的语句被后人视为格言、警句,为后来的文学语言起了示范作用。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