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20 20:02 183 人浏览

梧桐论语什么意思

卡洛斯的回复

1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 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 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唐孟郊《烈女操》)又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 3、 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4、 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此时,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树中的银杏,代表古老文明,称为国树。花中的牡丹,代表繁荣富强,称为国花。草中的兰花,代表正气所宗,称为国香。这些堪称中国园林三宝。

花语,是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示人的某种感情或愿望。它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逐渐形成而为大众所公认。在欧洲人民生活习惯中,送你一技红蔷薇就表示求爱,回你一枝香石竹就表示拒绝。紫藤花是说欢迎你,水仙花是说尊敬你,等等。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与文字运用中也形成了不少花语。 用花来寄托爱情:玫瑰表示初恋,蔷薇表示恋爱,秋海棠表示苦恋,并蒂莲表示夫妇恩爱。

用花来表达某种情操,松柏表示坚强伟大,竹子表示虚心正直,山丹表示坚持斗争,红枫表示革命真心,茶花表示战斗;铁树表示庄严,含羞草表示知耻,木棉(攀枝花)代表英雄,桃花表示淑女,荷花表示纯洁,菊花表示高洁,梅花表示清高,木芙蓉傲占秋红故叫拒霜花,金银花不畏风雪故叫忍冬藤。

用花来表达某种感情:橄揽枝是和平之希望;黄月季是和平之胜利。紫荆表示兄弟团结;茑萝表示亲戚相依。合欢消忿;萱草忘忧。椿萱是父母代号,表示祝父母健康。杜鹃花是怀念家园或是盼望解放;水仙花是避邪除秽,给家庭带来吉祥如意。凤仙花是说此人碍不得,红豆树是说使人最相思。木槿花早开暮落,表示荣华不久;凌霄花朝花暮憔,表示人贵自立。

中国花语也有些是从生活习俗礼尚往来中形成的。当送亲人远行,两人分手时赠一枝芍药,表示惜别,这个惜别中含有前程远大之意;如赠一枝杨柳,也是表示惜别,这个惜别中却是含着依依不舍、黯然神伤之情。为老年人祝寿,送一盆虎刺(又名寿星草)表示敬祝长青不老,送拘杞桩头盆景(又名王母杖)表示敬祝轻身延年;赠送一盘鲜桃子,一盆常春花(又名金盏菊),也都表示祝贺长寿。在喜庆吉日的礼品中,万年青是祝愿情谊常存,吉祥草是祝愿鸿运祥瑞,百合是希望百事合心、团结友好,枣儿、桂圆(龙眼)是愿你早生贵子,石榴是愿你子孙繁昌。3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以菊象征不畏风霜。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以牡丹象征富贵。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以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以折桂象征荣耀。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条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门生。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以桑梓代故乡。《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以垂柳表示依恋。《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以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以桃象征长寿。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面,表示“三桃五福”。

以水仙象征来年好运。“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好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以枫叶象征鸿运。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头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轩然的回复

意思是男子为自己的知己而死,女子愿意为欣赏自己的人打扮。 原文节选: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智伯,智伯宠之。及三晋分智氏,赵襄子最怨智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仇矣。”译文: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智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智伯,把智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智伯复仇。”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背景: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出自东周四大刺客之一豫让,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灭智氏,豫让为给智伯报仇,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赏析:

这句话,成为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信条,它反映了因为知音难得,人们为了报答知己,虽万死不辞的精神。尤其是知识分子,一方面是洁身自好,"凤非梧桐不栖";一方面是士为知己者死,如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向往、倾慕的典范。启示:

它告诉我们,一个有品德的人应该以友情为重,而不是追求虚荣和享受。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真正的友情,不计较得失,为朋友着想,为朋友付出。我们也应该追求内在的美,并且理解那些只注重外表的人,他们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的。只有在内在和外在都健康美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gao121的回复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论语》,原文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它的意思是,好的鸟会选择适合自己栖息的树木,而贤能的臣子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君主。也就是说,人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或领导者,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凤非梧桐不落”则是后来演化出来的说法,意思是凤凰只会选择梧桐树栖息,而不是其他树木。这个说法强调了凤凰的高贵和独特性,也暗示了梧桐树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这句话传达的是一种选择合适的栖息地或工作场所的思想,以及对于特定的人物和事物有着特殊的选择和偏好的认识。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