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十五个经典的文学典故 1 高山流水 年数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往世,伯牙痛失踪知音,废琴毕生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尽妙。 2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意长短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飘动,怡然自乐。梦醒往后,自身依然是庄周。是以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仍是蝴蝶化为庄周。儿女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看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热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那时已怅惘。”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尽世而自力。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感喟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尽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进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尽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八斗之才,文名卓越,而在长兄曹丕当政往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生齿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萍踪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行为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外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往”,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5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全国年夜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踪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邑以谋晤合。不多,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陌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躲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往,镜回人不回。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意诗,号哭不食。杨素知情后,年夜为激动,终于让他们佳耦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从头团聚。 6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何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谈判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年夜,谢安乐趣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年夜加歌咏,褒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闻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 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操琴认为依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欠安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往后,驰驱于灰尘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叫?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8 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年夜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接事。分辨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去。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茕居,恐有意外,就削发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往,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聚。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9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天资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势楚楚感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密意。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谛视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进。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成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尴尬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往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往,桃花依旧笑春风!”儿女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人重逢一女子,来后不复再会的尴尬脸色。 10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年夜疫,一时文人如徐赶,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逝世亡, 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前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实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往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往,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11沧海桑田 唐太宗年夜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同情他宏儒硕学却仕途失踪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往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转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换,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沧海桑田”,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坏话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无邪无邪,亲近游玩的外形。又以“青梅竹马”喻幼男幼女无邪纯粹,彼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青梅竹马,日共游玩。”典见《李太白集》 13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往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那时年尾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近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昔时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尴尬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往校迟,不须尴尬怨花时。暴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后世。宋诗人欧阳修亦有近似履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往,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分歧,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成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意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成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限。”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成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成言传的妙境。 15 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削发,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合座花醉三千客,一剑冷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昔时万户侯!”额联尤为佳尽。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成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交游自由,不受羁绊。
寓言类国学经典作品
国学经典书籍有经、史、子、集四年夜类,具体如下: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进一点说话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含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轨制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区域为记实中心的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神通、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进“子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小我的文集。小我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精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进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含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证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神通、地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月,那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酬报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意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进修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本,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形而上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代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系统。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叫的,没有主从关系,假如按时代所起浸染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代都施展着或显性或隐性浸染,只是浸染在的领域分歧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惟教化领域起主流浸染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分歧的领域施展着重要浸染,好比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浸染并不代表全数。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寓言类国学经典有哪些
读过的国学读本有以下几个: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值得我们当真的读一读。《论语》由孔后辈子及再传学生编写而成,集中地回响了孔子的思惟,现存的《论语》共20篇,492章。在日常的糊口中,你时常会听到《论语》中的话,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经典的事理。2、《诗经》。《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门。《风》出自各地的平易近歌,是《诗经》中的精髓部门,如我们熟悉的《关雎》、《桃夭》、《氓》、《蒹葭》等;《雅》分《年夜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康年、颂祖德;《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3、《道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是老子的著作。文学年夜师欧阳修曾言: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鲁迅师长教师也曾说道: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理。4、《孟子》。《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书中记实有孟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教训、哲学、伦理等思惟不雅概念和政治运动。《孟子》行文气焰磅礴,情绪充实,雄辩滔滔,极富沾染力。书中的良多比喻、寓言等,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如“揠苗助长”、“明察秋毫”、“出类拔萃”、“好为人师”等。5、《说文解字》。许慎的这部《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字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讲究字源的字书,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说话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说话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还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许慎成长了六书理论,并把六书理论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