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赏析】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陈情赠友人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 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辞让。后世称其贤,英风邈难尚。 论交但若此,友道孰云丧。多君骋逸藻,掩映当时人。 舒文振颓波,秉德冠彝伦。卜居乃此地,共井为比邻。 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薄德中见捐,忽之如遗尘。 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他人纵以疏,君意宜独亲。 奈向成离居,相去复几许。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投珠冀相报,按剑恐相距。所思采芳兰,欲赠隔荆渚。 沉忧心若醉,积恨泪如雨。愿假东壁辉,馀光照贫女。 舒亶 虞美人 《虞美人》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二句写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背飞双燕即劳燕分飞,这一意象则隐喻了词人与公度当年的被迫离别。贴云寒,言懔畏云中高寒,回绕过云层,挨着云边寒气而分飞东西。一个寒字透露出心有余悸的寒意。最后独向高楼补叙出所处位置和登楼倚栏目送故友离京远去的情景。下片直抒念远怀人之情。从上片芙蓉落尽到下片雪满长安,交待出词人时至岁暮仍滞留汴京。浮生二句写人生若水面浮沫旋生旋灭的虚幻感和雪满长安的寒冷孤独,更增添了故人杳然的寂寞感。故人早晚是词人悬想公度自秋至冬定然也在怀念着自己,也会早早晚晚登上高台眺望长安,定然会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词人化用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一枝,寄赠长安好友范晔的典故,设想公度想念自己而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怀念。用典贴切自然,而春色一枝梅的莹洁明艳的意象则成为友谊的一种象征。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堪称佳作。 舒羽诗集 舒羽诗集 1、《相遇》 我奔向你这难能的相遇让我喜极而涕你却因我的拥抱而远离好,我不动甚至可以闭上眼睛请你向我走来空气里没有风渴望的窗帘没有动我睁开怅惘的眼你竟端然地坐在阴影里眉目口唇不清如一团幽暗的命运我仿佛听见你说这是我们拥抱的距离 2、《晨曦》 迎接一束光的侵入就像走进你白色的圣幕闭上眼睛任你的明亮充满我的空无当黎明的新枝从窗外伸进试探的手臂我交出了我的心当流动的光线轻柔地摇曳风的流苏哦让我为你哼支歌吧请允我的歌声开放于你蜿蜒而上的庭宇请允我用浓浓的花荫供奉你洁净的灵魂在风琴苏醒的晨曦请剪去我紫色的裙裾 3、《花火》 我是水无以名状所以无所不能窒息或灌溉我是风呼啸在你孤绝的城堡外而你感到的只是肃静我是雪一朵一朵难以计数累积你所有的时间但终将如数收回我是火燃烧你的一生毁灭你扞卫的一切而烟烬中火种不灭我是一切一切即我而我就是你我是你静夜中的自己是神明的花火 4、《灵魂》 抓住它它曾居住于你而今游离难觅踪影它从你窗前走过目光寒冷像一个饥渴但不愿接受晚餐的孩子有着穷人特有的坚硬而你的柔软是一件不能御寒的雨衣你的屋子灯火通明灼伤了它的眼睛你追出门外握住了它冰凉的手却只道:一叶孤秋 5、《爱之祭》 火把已经点燃让我们登上天使筑就的祭坛迎向亚伯拉罕准许的光此刻我是你的羔羊闭上眼将所有的语言留给微颤的眼睑我从未因肉体而感到欢愉正如我所理解的痛苦从来都是颤抖的幸福 6、《置身于繁华》 置身于繁华我是一座钟楼心向宁静身体却止不住摇摆的时序是谁在添加欲望的柴薪在城市上空用霓虹的光晕焚烧往昔肃静的心灵哦这无辜但有罪的灵魂在火焰里嘶鸣扭动余生直到金子将淡泊的岁月掩埋成一座闪光的坟茔只是经过她的人再也听不见星空下林梢间夜莺那嘀啭的歌鸣我看见死神站在天使的身旁俯身加冕贫穷者的荣光他们安宁的面容之上盛开着一丛白色的玫瑰散发奇异的馨香 7、《孤独归来》 月光的岸有形的无边轻拍的浪呼吸的裙边我在夜色中醒来夜的黑是我的明媚孤独归来我心安在当夜幕低垂星河明灭我蹁跹往来于天际之间夜风的翅膀是我寂静的歌谣我的美丽是无人能懂的忧郁海洋的春天不以四季轮回唯有舒展的夜唯有浪的花唯有瞬间的美和瞬间的幻灭 8、《神秘的力量》 面对一些事物最好保持沉默若欲驾驭之反被其驾之宣战之词未出拔剑之手未举失败已然告终它们无面目无界限相互牵连此来彼往神秘得如同日月一般光明而人类这卑微的狂妄者竟对这超凡的力量举起了猥琐的刀妄图以肢解的方式驱逐恐惧甚至将虚无切割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分分秒秒如围棋的格子翻滚的日历小说的章回破碎的渔网徒劳的道具还有天真的勇气屡败屡战的无知终落得一部漏洞百出的拙作糟糕地署着未完待续的名面对一些事物最好保持沉默不用刻意寻找一切皆是原貌有些东西放手后才能看到:如时间、水、雾、风和爱 9、《身世告白》 我来自树叶婆娑的华彩来自七弦琴彻断的瞬间来自抛书空对一枝梅的凝视来自姓氏荒芜的族谱我来来回应你穷极一生的呐喊来成全你步履沉重而依然行行复行行的意义来拥抱你要的永恒和虚无要的虚无 10、《猫》 又是午夜时分像天使与魔鬼产下的灵异的婴孩长一声短一声尖一声叹一声如此哀伤凄厉的恣意妄为、声嘶力竭的天真与世故、本能与矫作的从容与紧迫、长吁与短叹的甚至充满着怨愤的声音是浸淫于欲望不能自拔的感官呼应还是空闺怨妇寂寞灵魂深处的呼喊是天使的咏叹还是魔鬼的梦魇更可怕的它仿佛是介于多者之间的一种人类的声音又像是一种古老但从未失传的仪式黑夜中那一对绿石的眼睛许是祭祀时必要的神情悼念死者的灵魂或召唤生者的意志来自喉咙更来自身体之外的一种驱使来自意识更来自意识之外的一种奇异的矛盾与统一它是声音的宗教是专事诡异之歌唱家的一种直透命理的表演天一亮就隐匿如散去的雾不是因为光明而是因为黑暗但它只是猫人们无法将它与白天相联系或许这正是猫在白天之所以温顺娴静甚至慵懒的内在原因猫有九条命我信但不要直视它的眼睛它并不想看你你只是它眼中的一条线状的影子猫的夜晚猫的上空猫的世界究竟是欲望还是灵魂为何只在午夜响起且一呼便能百应?
江姓族谱在哪里
姓氏起源——江姓 姓氏起源 关于江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春秋时被出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
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翁"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自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又自淮阳继续北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
唐初,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随行军校又91人60多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又河南江姓,这是江姓最早入闽者。宋代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数次大规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迁至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还有一支由江塙率领迁至江西都昌,其后江万抗元殉国,江万之弟及子孙由江西迁福建宁化石壁村。其后又有徙永定高头乡及平和葛布大溪村。
台湾的江姓,从大陆移入,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几百年来,江氏在台湾繁衍,遍於各县、并成为全台的第二十五个大姓。江姓迁居台湾,始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江士浩,台湾的下淡水港。来自广东、福建的江姓人氏,台湾江姓的聚住之地,首为台北、嘉义、彰化三县,苗栗和台南,再次为新竹、台中、南投、花莲等地。明清之际,有江氏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在台湾定居,后有的又移居海外。
清初,又江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阳县淮河湾定居,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 郡望
济阳郡:西汉治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晋惠帝时,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东晋后此郡废。此下距今河南省境德正阳县不远。此支江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江德。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成帝时相当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及唐又曾改陈州为淮阳郡
六 桂:即为"六姓"联芳德誉称,分布在古时德泉州。泉州,隋开皇九年改丰州始置郡,治所在闽县(今福州市),相当今福建全省。后改为闽州。 堂号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
另外还有"济阳"、"淮阳"、"六桂"等堂号。 历史名人
江 淹:梁时文学家,曾历仕宋、齐、梁三代。以文章称于世,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遂有"江郎才尽"之典故。
江 永: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他长于比勘,深究"三礼",通中西历算。所著《古韵标准》一书,对研究中国古韵有重要创见。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
江 藩:清朝经学家。以著《国朝汉学师承记》称著。博览群惊,精于训诂,旁及诸子佛老,著述颇丰。
江 斅:南朝宋齐间士族名流。
江 声:清朝学者。在经学、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建树,且精于训诂,著有《尚书集注音疏》。
江 参:南宋画家。擅长山水画,笔墨细润。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
江 标:清末维新派人士,光绪进士,曾入同文馆学习,研究时务。与黄遵宪及谭嗣同等办时务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
螺江陈氏族谱
螺江陈氏宗祠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为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出资倡建。该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宗祠”的大门上许多“南元”、“馆元”、“进士”的横匾。其中”螺江陈氏宗祠”是由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亲题匾额,更由李鸿章亲自撰门联曰:“冠带今螺渚,诗书古颍川。”宗祠第二进有一座”横墙”,隶书横匾:“代羹墙”。这“羹”字的重点在于教育。横墙进去是大殿为悬山单檐,屋构为穿斗式贺构。正中置放着大供桌,供桌后为大型神龛,供有列祖列宗神牌约1000余面。大厅为道光皇帝在陈若霖70岁生日时御赐的“福寿”大字匾牌,可谓皇恩浩荡,隆宠有加。
1992年11月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螺江陈氏最早是陈广在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从新宁(今长乐玉溪)迁来,“吾螺之分支于陈店而上溯玉溪”(陈宝深语)。至于其远祖世系,则无从稽考,便独树一帜,取居住地名而称“螺江陈氏”。以陈广为开基祖。广号巨源,明赠征仕郎。传孙五人:曙、暄、映、晔、▲,是为恭、从、明、聪、睿五房之祖。再传而长房又衍为三派,合之为七房。后代子孙以此七房为祖,繁衍生息。“江山代有才人出”,仅从明朝至清末,就出了二十一个进士,一百零八个举人,可谓人才济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后期陈承裘父子四进士,陈宝深兄弟六科甲,真是占尽风流。陈氏子孙中,最为著名的人物,清代的有陈若霖,清刑部尚书,精于律学,善于办案;陈宝深,清末著名教育学家,官至太子太傅,补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和弼德顾问大臣。现代的有中国海军第一任轮机中将陈兆锵;侨梁公路建设专家陈体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之夫人陈意映等等。陈氏宗祠,给人印象最深的特色有三:其一牌匾联对多,这里的匾联多达一百余幅,且多为名人题咏及御赐之作。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程序等人题辞,给祠堂添色不少。其二为青漆白壁,显示出为士大夫府第,名门望族。其三,大殿中高挂灯笼的灯杆放置于“紫微銮驾”主梁下之外侧,这与其他屋宇架构有所不同,寓意着宗族子孙只有向外发展方更有前途,显露出建祠祖先的远见卓识。
有清陈若霖修、道光元年刻本《螺江陈氏家谱》,及民国21年(1933)续修排印本《螺江陈氏家谱》等谱牒。
在封建科举时期,螺江陈氏有过许多的进士和举人,在民主共和的年代仍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螺江陈氏之所以历百年而不衰,人才辈出,都源于“教育”二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家族、一民族如此,一泱泱大国更亦然。相信这些孩子在这些文化底蕴的熏陶下,也有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