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姓钟的跟哪个姓是宗亲关系
走失的鹿的回复
钟和锺不是同一个姓。
在古代中国,“钟”和“锺”两个是不同的姓氏,但在50年代,中国大陆把两个字都简化成了“钟”。原本姓“锺”的人,都被迫姓了“钟”,而对原本就姓“钟”的人没有影响。
中国大陆传媒及大众普遍不使用“锺”字,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则依当地锺氏宗亲会所请于2017年定为“锺”。来源:
锺氏的源流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宋微子建立宋国,是商汤的子姓后裔。张澍《姓氏寻源》认为锺氏“当是以官为氏”,其始祖曾食采于叫作锺离(今安徽临淮关一带)的地方,所以子孙“以邑为氏”,开始以“锺离”或“锺”为姓。复姓“锺离”及单姓“锺”,实际上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
白饭的回复
钟姓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氏,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
出自姬姓,伯州犁居钟离故曰钟离,即钟氏,钟子期即其后。伯州犁是周武王的后裔,他在周平王时期被封于钟离邑(今河南省新郑市),建立了“伯州犁国”,后来改为“钟离国”。他的后代以国名为氏,称为“钟离氏”,简称“钟氏”。
源于嬴姓,为复姓钟离所改。出自周王朝时期伯益的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将伯益的后人封在钟离邑(今山东省济宁市),建立了“童鹿国”,又称“钟离国”。他们的后代也以国名为氏,称为“童鹿氏”或“童鹿子”,简称“童子”或“童氏”。到了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嬴姓和童鹿子合并为一族,并赐予他们复姓“嬴童鹿子”或“嬴童子”。秦灭楚后,“嬴童鹿子”或“嬴童子”的部分人员逃亡至楚地(今湖北省),并改复姓为单姓,“嬴”字去掉,“童鹿子”或“童子”的最后一个字去掉,“鹿”字变成与之相近的声旁,“子”字变成与之相近的形旁,从而形成了单姓“钟氏”。
源于芈姓,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国,其后为钟吾氏,后简写为钟氏。芈是楚庄王之母申夫人所生六卿之一芈八父之孙芈寅所创立的分支。芈寅有三个儿子:芈昭、芈庄、芈建。其中芈建被封于江苏新沂市境内的一个小诸侯国——— “ 钟吾 国 ” ,其地位仅次于楚王室。他和他的后代都以封地名作为自己的家族名称——— “ 钟吾氏 ” 。到了战国时期,“ 钟吾氏 ” 的部分人员迁徙至其他地方,并将自己的家族名称简化成单音节——— “ 钟 氏 ” 。
钟姓的来源和历史的简要介绍。
七冷的回复
钟烈。
钟氏尊钟烈为得姓始祖。钟姓源出有四:源于姬姓,属以邑为氏;源于嬴姓,属于以国名为氏;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1、出自姬姓
伯州犁居钟离故曰钟离,即钟氏,钟子期即其后。2、源于嬴姓
为复姓钟离所改。出自周王朝时期伯益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3、源于芈姓
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国,其后为钟吾氏,后简写为钟氏。东周时钟吾子爵封地,建立“钟吾国”,在今江苏新沂市。
宿迁为钟吾子国,后归附楚国。公元前512年钟吾国被并入吴国。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国夺回。4、源于羌族和吐谷浑部落等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汉甘肃临洮的钟羌,以族名汉字音译为姓。
5、源于畲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少数民族中钟氏最多的是畲族,传说是高辛氏后裔伯夷的后代。畲族钟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桂数省之地。6、源于蒙古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钟吉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抚顺(今辽宁抚顺)、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ngg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钟吉氏所冠汉姓即为钟氏。7、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8、源于彝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钟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钟里氏、钟拉氏。后在名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省改为单字汉姓钟氏,世代相传至今。9、源于裕固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裕固族,起源于唐朝时期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该民族曾称自称为“撒里维吾尔”。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其本民族的意愿,确定以同明朝时期的称谓“尧呼尔”谐音相近的“裕固”(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民族称谓。
钟姓历史名人:
1、钟烈
钟姓的受姓始祖。战国时期宋国末代君主宋康王三弟,生于公元前334年,卒于公元前250年。公元前318年,宋康王自立为王后,封烈公为“钟邑大夫”。
公元前286年,宋国灭亡,烈公逃到豫州钟离山定居。因宋康王曾封烈公“钟邑大夫”,所以烈公就以封地“钟”为姓,成为钟氏烈系受姓太始祖。
2、钟会
钟会(225~264年),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 出仕魏国,官居要职,累拜中书侍郎,封关内侯,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
随平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为张良,拜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迁司隶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务,设计杀害嵇康。
景元年间,力挺司马昭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
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打压太尉邓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3、钟繇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三国魏大臣、大书法家。颍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
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4、钟离眛
钟离眛(?—前200年),钟离氏,名眛(多被误为“昧”或“眜”),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的大将。
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但后来遭项羽猜忌,在垓下之战时逃离楚军。最后自杀身亡。
5、钟嵘
钟嵘(约468年—约518年),字仲伟,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市)人,魏晋名门“颍川钟氏”之后。
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书名为《诗评》,这是因为除品第之外,还就作品评论其优劣。
后以《诗品》定名。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姓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