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中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普通人的回复
1.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2.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被动-介词结构后置
4.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5.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7.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8.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
9.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13.则曰-省略句
拓展内容:
《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1.之:结构助词,的。 学者:求学的人。2.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3.人非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明之的人。4.闻道:语本《论语·里仁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儒家之道。5.从而师之:跟从他(并。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吴曲霖的回复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解释: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解释: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解释: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解释: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可耻啊。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解释: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指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
吴京,郭帆的回复
【原文】14.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原文】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的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位置。”【原文】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我的理解(25-27):
就一个克字,前面谈了“克什么”、“怎么克”、“克谁”。下面再谈,就要谈“谁克”了。
蘧伯玉“欲寡其过而未能”,碰到这事,他的使者肯定要帮他“寡其过”。
他的使者能帮他“寡其过”,那、还仅仅是个使者吗?俗话说“拿人钱财、给人消灾”,使者拿蘧伯玉的钱,肯定要让他少犯错,如果不拿蘧伯玉的钱呢?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我们在蘧的手下时,“蘧无道、谷,耻也。”,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他无道。
当我们不是蘧的手下时,不妨想想子游的那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我们不是子路,所以不讲究“君辱臣死、父耻子亡”;我们讲究的是“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在我们眼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当我们不在他的手下时,那对他的错只能规劝一下,规劝不了也就算了。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自由,你不能剥夺他的这种自由!
另一种是、当我们在他手下、却又劝不了他时,那、你最好就不要干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你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而放弃自己的自由!“君子思不出其位。”则是补充。
前面说过,礼的另一面是陋俗、节的另一面是束缚。
他做了、你觉得他错了,他又是不是真的错了?
父子抬驴是很老的笑话,说的是父子一驴上街,父骑子可怜、子骑子不孝、合骑驴可怜、不骑大笨蛋,于是最后——抬驴走……
父子抬驴、有学而不思的悲哀,但我们的评价、又何尝不是拘泥于眼前。父亲骑驴时、你们说儿子可怜;儿子骑驴时、你们说儿子不孝;……
你们说的好听,可你们想没想过:如果是你们、会怎样做?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是的,如果你不能提供一个正确的方法,而只是泛泛地批判。那你不是小人,也是君子之耻!以上三段(25-27),谈的是“谁克”,以及克者应有的态度(方法)。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