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20 01:30 94 人浏览

数学论语是什么

辰亦儒的回复

《论语》五则:

第一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则

原文: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第三则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第四则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第五则

原文: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

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十则

生活不简单的回复

1. 把以下十个古文数学题解答其一,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 最早提出并记叙这个数学问题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题目.这道“物不知数”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一些物不知其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二个;如果五个五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三个;如果七个七个地去数它,则最后也剩二个.问:这些物一共有多少?” 不是如你所理解的那样.实际上70是能被5和7整除但被3除余1,21能被3和7整除但5除余1,15能被3和5整除但被7除余1.题目中此数被3除余2,那就用70乘以2,被5除余3,那么就用21乘3,被7除余2,那就15乘2,相加.70*2 21*3 15*2=233.看情况减3、5、7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此题减105的2倍,得到23.这个系统算法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研究后得到的.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 2. 要初一语文古文试卷题目和答案 要快 7-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通假字(说-悦 女-汝 知-智)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分章说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 3. 【5年级上册有趣的数学题10道附答案.】 1.鸡与兔共100只,鸡的腿数比兔的腿数少28条,问鸡与兔各有几只?六.抽屉原理、奇偶性问题 1.一只布袋中装有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手套,颜色有黑、红、蓝、黄四种,问最少要摸出几只手套才能保证有3副同色的?2.有四种颜色的积木若干,每人可任取1-2件,至少有几个人去取,才能保证有3.某盒子内装50只球,其中10只是红色,10只是绿色,10只是黄色,10只是蓝色,其余是白球和黑球,为了确保取出的球中至少包含有7只同色的球,问:最少必须从袋中取出多少只球?1.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2.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3.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 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 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4.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5.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6.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 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7.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8.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9.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10.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4. 求一道有趣味的怪数学题~ 1、复制的 5个同学排成一排照相,问:(1)共有多少种排法?(2)如果某人不坐在两端,共有多少种排法?(3)如果某二个座位相邻,共有多少种排法?分析(2)中限定某人的坐法,可以先安排这个人,再安排其他人,分两步进行,采用乘法原理,也可以先不考虑这种限制.算出排列总数,然后去掉例外的情况(减去某人坐在两端的排列数).(3)中 可将那两个人先当作一个人,然后再考虑那两个人的排列(即乘以2).解(1)5x4x3x2x1=120 (2)3x(4x3x2x1)=3x24=72 或 5x4x3x2x1-2x(4x3x2x1)=72 (3)(2x1)x(4x3x2x1)=48 若改成某二人座位不相邻,怎么解?甲赶群羊逐草茂,乙拽肥羊一只随其后,戏说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小半群就是四分之一群) 得你一只来放凑. 玄机奥秘谁猜透?答案是甲有羊36只. 我赴圣地爱弗司,路遇妇人数有七,一人七袋手中携,一袋七猫不差池,一猫七子紧相随,猫及猫子,布袋及妇人,共有几何同赴圣地爱弗司?很简单的,答案是2800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孙子算经》,是著名的“孙子问题”,也称“鬼谷算”,“剪管术”等,这个题目的答案是23 在波平如镜的湖面.高出半尺的地方长着一朵红莲.它孤零零地直立在那里,突然被风吹到一边的水面.有一位渔人亲眼看见,它现在离开原地点两尺之远.请你来解决一个问题,湖水在这里有多少深浅?答案.先自己猜吧!这个是著名的“莲花问题”,是印度古代数学家拜斯卡用诗歌形式写成的,它与我国《九章算术》中的“池中之葭”的问题十分相似:“今有池方一丈,葭(芦苇)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2、记得是在中学的趣味数学书上看到的,据说是数学黑洞.不知道现在有数学方法证明没有.那就是:4位不全相同的4位数,将它4位从大到小排列减去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结果反复如此.将会得到结果6174 然后用字母代替数字的方法推倒他 四位数 1000a 100b 10c d-(1000d 100c 10b a) =999a 90b-90c-999d =999(a-d) 90(b-c) 三位数 100a 10b c-(100c 10b a) =99a-99c =99(a-c) 所以答案应该不唯一,例如:如果a-d=2那么四位数相减的末尾就是8。

火讶令剑咏拢瓶的回复

1.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即使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 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文言文 熟读成诵掌握重点字词会解说。 2. 初中语文教科书里共有几篇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蒹葭(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题破山寺后禅院赤壁浣溪沙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幼时记趣》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三峡》《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论语八则》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目录第一单元(人物风采)《赵普》第二单元(童年趣事)第三单元(建筑艺术)《黄鹤楼》《于园》第四单元(动物世界)《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第五单元(信息传播)第六单元(诗词拔萃)《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古诗二首》黄鹤楼归园田居(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晏子使楚》《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人琴俱亡》《古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己亥杂诗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第五单元(人与环境)《治水必躬亲》第六单元(高新科技)《古诗三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目录第一单元(借物抒怀)《竹溪记》第二单元(道德修养)《陋室铭》《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第三单元(事理说明)《活板》《山市》第四单元(小说之林)《核舟记》第五单元(人生体验)《送东阳马生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第六单元(精彩演讲)《两小儿辩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16.陈涉世家(司马迁)17.桃花源记(陶渊明)18.与朱元思书(吴均)19.捕蛇者说(柳宗元)20.岳阳楼记(范仲淹)21.醉翁亭记(欧阳修)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目录9.曹刿论战10.愚公移山11.出师表12.观潮19.邹忌讽齐王纳谏20.《孟子》二章 1 2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墨池记 桃花源记。 3. 初中语文数学学习重点归类 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一、文言文语文默写字要写清楚,不要匆忙落笔,保证字迹端正。 写完当场就看句子前后是否连贯,这要比做完以后再检查好。词语解释:解答要根据语言环境,注意不要把脑子里背的东西都写上去。 语段阅读:一要仔细,二要想一想命题老师出题的意图,要看清题目要求。很多考生之前背过很多,但不一定都符合要求。 最后两道大题要在看懂文章基础上再答题,对文章做些思考,切忌随意。课外语段中尤其是说明、启发类题目,考生要进行一下提炼,答题越是集中、针对文章,越容易得到分数。 二、现代文阅读做题前先要读通、看懂文章,思考命题老师的意图,特别是理解题更要注意这点。记住题目都有一定的层次,做题时要有所安排。 有字数限制的话,特别要当心,要组织好语言,写的话太多,就会给阅卷老师找得分点带来困难。第一个语段:说事例比较多,考生要搞清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 第二个语段:更多是讲情理。考生要找文中能表现情感,说明事情发展变化的句子。 若考到散文题材的内容的话,考生要记住寻找线索,搞清楚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情,分清主次。记住句子重要,词语同样也很重要。 数学,其实我觉得初一初二的知识中考的时候考得比较少,重点都是在初三、初三的知识,你都要认真去学。试卷最后两题如果你基础不好你可以放弃,选择题那些一般会出: 倒数 、绝对值、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让你分清楚这几种是哪个。 需要看得懂、根号、分母,什么时候有意义,需要弄懂什么是中位数、众数、平均数。选择题会出那些找规律的题,这些就要靠你自己理解了。 选择题,还经常会出那些求面积的,经常会考阴影问题,一般都是是扇形半圆之类的,所以你求扇形的公式一定要填空题一般都会出因式分解,所以要弄懂它。概率问题要弄懂经常会出大题,三角函数要背会,因为计算题一定会出的,大题有时候算距离,还有楼高都需要用到三角函数,而且经常会出这样的题。 大题一般会出证明题,证明题有证明四边形角度或者是圆形证明是切线,还有求小路的面积或者小路其他的面积,这个呢简单的说,就是把小路合再一起然后直接计算。加减价问题一定要弄懂,还有方案问题,我中考的时候就这个吃亏了,压轴题很难。 我中考的时候还是放弃了。但是第一问一般都是送分的,倒数第二题是函数的,也很难,这些题你需要多做才会,因为这种题很灵活。 4. 初中有哪些科目 初一:【主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次科】历史、地理、生物(这3科比较重要)【次次科】美术、音乐、信息科技(电脑)、体育初二:【主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次科】历史、地理、生物(这3科要中考,即是学业考试而已)【次次科】美术、音乐、信息科技(电脑)、体育初三:【主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体育【次科】美术、音乐、综合实践(基本上不上,我只上过1节)PS:初三课程比较多,所以次科到了下学期音乐美术等都基本上不上的了,体育也算入中考总分以内。 5. 初中中考必背 H版(7-9年级) ■7年级(上):爱莲说、陋室铭、卖油翁、两小儿辩日、周亚夫军细柳 ■7年级(下):教学相长、河中石兽、扁鹊见蔡桓公 ■8年级(上):少年中国说(第三段)、小石潭记、核舟记、去私、口技、山居秋暝、回乡偶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清平乐·村居、游山西村、元日 ■8年级(下):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桃花源记、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虞美人、浣溪沙、如梦令、西江月 ■9年级(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小重山、山坡羊·潼关怀古、弈喻、干将莫邪、池州翠微亭、渔家傲、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舟夜书所见、黄鹤楼、泊秦淮、书湖阴先生壁、论诗(各领 *** 数百年)、山园小梅 ■9年级(下):唐雎不辱使命、岳阳楼记、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登泰山记、夜月、赤壁、题破山寺后禅院、观沧海、青玉案·元夕、子夜吴歌、武陵春、咏煤炭、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过零丁洋 S版(7-9年级) ■7年级(上):石壕吏、卖炭翁、扁鹊见蔡桓公、周处、童区寄传 ■7年级(下):愚公移山、狼、小人无朋 ■8年级(上):核舟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爱莲说、陋室铭、别董大二首(其一)、咏柳、游园不值、论诗、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年级(下):小石潭记、登泰山记(第三、四、五段)、孔子论学(五则)、江雪、忆江南、宿建德江、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观书有感 ■9年级(上):春望、古从军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武陵春、少年中国说(第三段)、捕蛇者说(第四段)、枫桥夜泊、清平乐·村居、黄生借书说、马说、渔歌子、山居秋暝、望天门山、登科后、南园十三首(其六)、望岳、再经胡城县 ■9年级(下):曹刿论战、晏子使楚、周公诫子、出师表、河中石兽、勤训、乞不用赃吏、鹰、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韩冬郎(二首之一)、琴诗、元日、杨柳枝词、赠刘景文 新教材(7-9年级) ■7年级(下):黔之驴、黠鼠赋、狼、蝶恋花(伫倚危楼)、浣溪沙(一曲新词)、采桑子(群芳过后)、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剪梅(红藕香残)、论诗(其二)、凉州词、题都城南庄 ■8年级(上):公输、两小儿辩日、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诉衷情(当年万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夜雨寄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横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竹枝词 ■8年级(下):活板、陈涉世家、答司马谏议书、小石潭记、花非花、过零丁洋、梅花绝句、早梅、蜀相、步出夏门行(其二) ■9年级(上):孔孟论学(前四则)、勉学(第二段后半段)、熟读精思、黄生借书说、问说、冷泉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满江红、春夜洛城闻笛 ■9年级(下):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出师表、桃花源记、捕蛇者说(第四段)、登泰山记、木兰诗、兰溪棹歌、和《淮上遇便风》、寄扬州韩绰判官 。 6. 我该上初三了 有那位高人可以指点我 初三语文古文和诗词有什么可行 背古文和诗词,都要先理解,然后再背诵。 死记硬背固然可行,但是会事倍功半,不仅花的时间比较多,也非常容易忘记。学语文,没有捷径,只有自己下苦工。 初三了,各门功课都要抓,时间就比较紧张。如果总是花很多时间背同一篇诗词或古文,不仅自己比较焦躁,也会在思想上就会对它产生恐惧和厌烦。 与其先理解它的意义,再反复背诵直至深刻脑海。这样不仅可以应付考试,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融汇贯通,甚至可以在作文中活学活用。 不要仅仅为考试而学习,也要为自己能积累知识而学习。这样你的成绩就能更上一层。 在平时课间休息的时候,诸如前一节课是物理、数学,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翻翻古文中的某个古字意义(实词、虚词)、看看作者写作背景等等……不要说自己脑子比较笨,你和其他同学一样!包括你们班上的某门课的尖子生。做好自己,不骄不躁,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你可以的。 7. 初中语文一共多少文言文啊 没有说是什么版本! 是苏教版!不好找,我们这里是语文版的,逃不过这么几篇的!重点的,我标在后面!其他没标的,不是每个版本都有,应该不会是重点!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文言文(20篇) 1、《论语》六则 其他版本有,肯定是重点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这篇绝对是重点4、鱼我所欲也《孟子》 5、曹刿论战《左传》这篇也是6、三峡 郦道元 这篇也是7、与朱元思书 吴均 比较重点8、出师表 诸葛亮 绝对重点,但比较难9、桃花源记 陶潜 一样是重点10、五柳先生传 陶潜 11、送董邵南游河北记 韩愈 12、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3、陋室铭 刘禹锡 重点14、岳阳楼记 范仲淹 重点15、醉翁亭记欧阳修 重点16、记承天寺夜游记 苏轼 重点17、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18、墨池记 曾巩19、爱莲说 周敦颐 重点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比较重点古诗词(50首) 1、关雎《诗经》 2、蒹葭《诗经》 3、君子于役《诗经》 4、陌上桑汉乐府 5、龟岁寿 曹操 6、观沧海 曹操 7、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潜 8、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9、木兰辞北朝乐府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11、望洞庭湖寄张丞相 孟浩然12、使至塞上 王维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5、渡荆门送别 李白 1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18、次北固山下 王湾 19、黄鹤楼 崔灏20、望岳 杜甫 21、春望 杜甫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2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2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25、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寞 刘禹锡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27、观刈麦 白居易2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29、雁门太守行李贺 30、赤壁 杜牧 31、泊秦淮 杜牧32、夜雨寄北 李商隐 3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4、忆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35、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温庭筠 3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李煜37、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38、登飞来峰 王安石39、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4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1、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4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43、游山西村 陆游44、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45、过零丁洋 文天祥46、别云间 夏完淳 47、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8、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49、论诗 赵翼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说明: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教材不一定都选做课文。 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