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什么之用以和为贵
艾丝缇的回复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1、注释
(1) 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2) 和:调和、和谐、协调。
(3) 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文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 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5) 节:节制,和前面的礼字是分开的。2、出处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街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
3、译文
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先王治国,就以这样为美,大小事情都这样。有行不通的时候,单纯地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3、《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参考资料:礼之用和为贵-百度百科
天穹的回复
“万事以和为贵”的典故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论语》中的《论语·学而》篇。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大小事情都由此出发。有行不通的时候,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产生出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它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源,并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中国自古崇尚“和谐”。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在我国像“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等和谐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扩展资料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i4cuSatsu的回复
问题一:和为贵是什么意思? 礼之用,和为贵(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问题二:记住古人言一句,和为贵来忍为高是什么意思? 翻译:记住前人说过的一句话:贵在能够和谐,高在能够忍耐 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作到和谐。 问题三:和为贵,亨则达 什么意思 和为贵出自孔子《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以和谐为贵。 亨则达,意思是畅通就能达到。 亨的意思是通达,顺利。 问题四:“礼之用,和为贵”什么意思? 30分 【出处】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_____《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 问题五:礼之用,和为贵 表达孔子什么思想 语出自《论语》。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问题六:诸子语录怎样理解有若所说的“和为贵”而又要“以礼节之”的辩证关系 「和为贵」和「以礼节之」是同义词。两者既是订义词,它们当然是两个互相有关但又存在差异的质的替换关系。「和为贵」就是「以礼节之」的意思,但把「和为贵」和「以礼节之」放在一起,那是叠床架屋,同义反覆了。这里没有所谓的「和为贵」,但一定要「以礼节之」为条件限制,不然会怎N样又怎N样的问题。因为既以「和为贵」,那已然是「以礼节之」了,再说什N要「以礼节之」,那就是不识字,无知了。和者为聚、会和同的意思。聚、会和同都是齐平、善美和完全。事物为和,也就是成就、圆融和善美的产物。事因而才能够让什N成为什N,物因而也才是圆融善美的意思。「和为贵」是而说的是「让善美周全生产出来成为极至完善的状态」。而礼者,事、体也。事或体自然指的是事或物。也就是说,这是指明白、分别或次第的这种善美完满。所以礼亦释履的义理。履即踏实是也。「以礼节之」的意思是以为「通过善美明白来衡量,藉以产生出什N来」。力等於力的表现。善美明白自是生产出善美明白来。凡事都考虑周全了,那还会有什N应该顾虑的吗?那N「和为贵」是否就是「以礼节之」了?要再说「而又要『以礼节之』」这句话,不就明摆著是根本不知「和为贵」和「以礼节之」两组词句到底是说些什N内容了吗?中国的古籍里也有很多书籍是由类似现代所称的冬哄先生写的,糊涂无知自是当然。可现代的人要是不知其所以然,一样糊里糊涂地在文字上硬掰,就会被这类的酱缸同样淹死。 问题七:按后面要求答题。(4分)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俗语说 示例:国人共同经受了洪水、干旱、暴风雪、地震、泥石流等各种灾害的严峻考验,体现了“人心和”;北京奥运,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齐声歌唱了一曲祥和的《我和你》;上海世博招来了五洲宾朋,显示了“宇内和”;金融海啸,我国 *** 斥巨资与欧美等国携手对付这场危机,这是和的最佳演绎……天时,地利,人和,唯以“人和”最关键。 这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化感悟。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内容、把握主旨的前提下,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结。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