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误,哪里的百官得到优待了?国都亡了,还有什么优待可言,连蜀汉太子都杀!如《资治通鉴》载:(魏军)杀汉太子璿及姜维妻子,军众钞略,死丧狼藉。卫瓘部分诸将,数日乃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问,为何关羽后代被诛灭全族了?毕竟刘关张三兄弟的后代中,就关羽一家遭了灭门。
刘备后代和张飞后代,都留下了血脉和相对的优待。如刘禅就非常安乐,还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还有张飞的儿子张绍,曾代表刘禅手捧玉玺出去向邓艾投降,最终不也是被封为列侯了吗?那么关羽后代这是怎么了?其实是由两个方面导致。
其一,关羽在西川无势力
一提关羽,必跟着荆州。荆州才是关羽的地盘,他所有的势力等全集中在了荆州。那么西川有吗?起码没有代言人吧!因而这就造成了,关羽在西川没有实际影响力,你人没在,也无代言人,何来影响力?尤其是在刘备和诸葛亮死后,这种情况更是如此。
对比张飞就不一样了,张飞一直在西川,且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成了皇后,这自然就拥有了影响力了。关羽后代怎么比?刘备更别提人家后代是皇帝!不要小看这种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生死。如蜀汉灭亡后,为何没人敢动诸葛亮一家?因为连对手都佩服,影响力太大!张飞一家有皇后,自然也要顾及颜面。
其二,关羽杀了庞德
关羽一生斩将无数。这属于国与国,或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矛盾,在当时基本上没人会引申到“私仇”上。但就怕遇到奇葩!如庞德的儿子庞会。关羽水淹七军后,连于禁都不杀,有什么理由非要杀庞德?是庞德求死。关羽最初还不答应,用马超在西川呢,那是你的老领导,你还投降吧。可庞德就不干,非逼着关羽杀他。为何?因为他要完成诺言,他是抬棺而来的。
所以关羽最终杀庞德,其实是一种成全。且更是国与国之间战斗中,不可避免的情况。按理说后代是不会为此耿耿于怀的。但庞会却不这么想,在随着邓艾和钟会破了西蜀后,他便趁机杀了关羽全族。这是保持吗?这完全是给庞德抹黑!所以庞会也就在这里露了一从此就销声匿迹了。说实话曹魏也好,司马家也罢,都丢不起这人。
关羽全族被杀,是一种特殊情况。也就是说,就算杀,也轮不到他家。可惜却只因遇到一位奇葩庞会,来了个趁乱公报私仇,这就谁也没办法了。不过再强调一下,蜀汉灭亡后其实是很惨的,并没有说有啥优待。而我们如今看到的优待,都集中在了刘禅身上。哪怕劝刘禅投降的谯周,都吓得不敢去洛阳,这叫优待?根本没有!
诸葛诞的儿子及女儿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长子诸葛乔,字伯松。次子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乔,本字仲慎,不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而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儿子。起初,诸葛亮没有子嗣,就写信向他哥哥求乔为嗣。诸葛瑾于是就向孙权汇报了这件事,得到孙权的批准后,诸葛瑾就将诸葛乔送到了成都,诸葛亮遂以乔为嫡子,将他的表字由仲慎改成了伯松。后诸葛乔被封为驸马都尉,跟随诸葛亮屯住汉中。蜀汉建兴六年,病逝,年仅二十五岁。遗有子攀,后来在蜀汉为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可惜诸葛攀和他父亲一样,也短寿,很早就去世了。也遗有一子,名曰诸葛颢。 次子诸葛瞻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生于蜀汉建兴四年,是诸葛亮的老来子,那年诸葛亮已经四十八岁了。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军出武功时,曾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瑾说:“瞻今年已八岁,而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年,其父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中。诸葛瞻幼年丧父,是很可怜的。诸葛亮作为丞相,日理万机,事必躬亲,对儿子诸葛瞻的指导教育很自然的要比普通人少得多。除了一篇传世的《诫子书》,诸葛瞻都是由他的母亲黄氏教导成人的。父亲死后,他承制为父亲守孝三年。八岁的孩子,披麻戴孝,到十一岁才脱了下来。他承袭了父亲的武乡侯的爵位,时人称他为葛侯。诸葛瞻这个人呢,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诸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此或可谓虎父无犬子也。 诸葛瞻到了十七岁,蜀汉后主皇帝刘禅将公主许配给了他,诸葛瞻开始迈入仕途。他官拜骑都尉。第二年,升迁为羽林中郎将,后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可见诸葛瞻是有才的。我们说,诸葛瞻在事业上的成长是与他的父亲诸葛亮有着很大的影响的。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实在是太大了,他在蜀汉朝廷中的威望也实在是太大了。他接连辅佐了刘备父子二十七年,又做丞相十五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旦死去,蜀汉的百姓会十分地思念他、怀念他。于是,百姓们就将这份感情传送到了诸葛亮的遗子诸葛瞻身上了。“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诸葛瞻)之所为也。’”美声溢誉,响彻西蜀。其实呢,也是有点言过其实的。诸葛瞻却是有才,但和他的父亲相比,他还是远不能相提并论的。他不是一个能将大厦将倾的蜀汉王朝重新扶立起来的人,也不是一个能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将才。但他的忠志之情是和他父亲一样矢志不变的。干宝就曾经说过:“诸葛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蜀汉后主景耀四年,诸葛瞻升任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国军队大举讨伐西蜀,魏国大将邓艾、钟会两路进发,蜀汉大将军姜维急驰表奏于后主刘禅,刘禅却听信宦官黄皓之言,用巫师做法去敌,不加防御。姜维寡不敌众,连失汉中等地,退保剑阁,与邓艾、钟会相持。冬十月,邓艾引兵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超近路直入江油,并将其占领。此时,蜀汉朝廷已是岌岌可危了,邓艾军队已逼近成都。后主无奈,只得派遣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领兵相敌,瞻从命而往。 引兵至涪城屯住以挡魏兵,邓艾遣子邓忠及将军师纂攻打涪城,诸葛瞻迎敌,胜之,退保绵竹。邓艾见诸葛瞻父子英勇,又不忍诛伐,遂命人带信给诸葛瞻,劝他投降,许诺事成之后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诸葛瞻见书大怒,将邓艾斩首,领兵出战,终因寡不敌众,临阵身亡,时年三十七岁。其长子诸葛尚见父死,哀叹曰:“父子荷国垂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奋勇冲入阵中,力战身亡。 随着诸葛瞻父子的阵亡,蜀汉朝廷也顿时天塌地陷。后主听取大臣谯周建言,面缚舆梓投降邓艾,邓艾持节解缚焚梓,准其投降。至此,历经二主,四十二年统治的蜀汉王朝,终于灭亡了!后来,后主被解入洛阳,魏晋公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县公,予以重赏。刘禅见司马昭不杀他,反而有重赏,于是欣欣然又重新逍遥作乐,以至于“乐不思蜀”,遭后人千秋万载的唾骂!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也跟随后主北迁中原,在晋朝为官历任郿令、江州刺史。同诸葛京一同北迁的,还有诸葛乔之子诸葛颢等人。 诚然,诸葛瞻在蜀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但他报国尽忠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是值得后人称道的,他的这份忠志之情是丝毫不逊于乃父的。临危之时,奋不顾身,率疲弱之卒迎虎狼之师,却丝毫无退却之心。受重利之诱而心神不改,不忘先主知遇之恩,临死而能不改颜色,面亡而不改初衷,像这种人,可谓英雄!诸葛瞻也是生不逢时,他的死,也未能改变蜀汉被曹魏灭亡的命运。再加上其父诸葛亮对历史的影响,令后人读至此段,未免产生几许哀叹之声。但令人庆幸的是,诸葛亮尚有一孙诸葛京留世,不至于有灭种之难,相比于关羽,还是幸运的!
诸葛诞是谁的儿子
诸葛诞,宇公休,诸葛亮的从弟,出生年代未详。史书未明确记载是何人之后,只近代著名学者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中认为诸葛诞应是诸葛玄之子。 汉末“避乱”从琅琊阳都进入中原,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入仕。《世说新语笺疏》
品藻第九
4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①吴书曰:“瑾字子瑜,其先葛氏,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诸葛’,因为氏。瑾少以至孝称。累迁豫州牧,六十八卒。”魏志曰:“诞字公休,为吏部郎,人有所属托,辄显其言而亟用之。后有当不,则公议其得失,②以为褒贬。自是群寮莫不慎其所举。累迁杨州刺史、镇东将军、司空。谋逆,伏诛。”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③吴书曰:“瑾避乱渡江,大皇帝取为长史,遣使蜀,但与弟亮公会相见,反无私面。而又有容貌思度。时人服其弘量。”
① 嘉锡桉:魏志诞传不言诞为亮之从弟,然吴志诸葛瑾传注引吴书曰:“族弟诞显名于魏。”诸葛恪传载臧均表曰:“故太傅诸葛恪伯叔诸人,遭汉祚尽,九州鼎立,分托三方,并履忠勤,熙隆世业。”又孙皓传注引襄阳记,载张悌答诸葛靓曰:“且我作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拔。”并可为诞与瑾、亮是同族兄弟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