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姓氏族谱字辈
家族族谱排辈用字有: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族谱里面的字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辈份在中国人起名里面,以前是都必须表现出来的。例如:我父亲姓张的话,他的名字就是:张元×,到我们这一辈就必须是:张德×,儿子辈就必须是:张为×,孙子辈就必须是:张普×。
一直这样往下传,到外面碰到了一个家族的人,只要通报姓名,就知道您的辈份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了。也就决定了我和对方的称呼和地位。
字辈的选取,一定要按家族流传下来的字谱选取,否则就会乱了家谱中的规定,是必须沿用家谱里面流传下来的取名字谱。如果您的名字中没有家族字谱中留下来的“字”,这个家族是不会承认您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只会认为你是同姓的外家族人员。
要根据自己的家族搬迁史,寻根续谱,确定中间字的排序。实在找不到根源,可请人排辈,——就是姓的笔画数、中间字的笔画数及二者加的总数都是吉数,才好。
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欧阳姓氏族谱
欧阳姓氏的辈分的排序:
元梦应祖子;添永秀文才;思颜承德正;道积享荣华;洪范征恩锡;彝伦叙典常;信余贻厚泽;安符绍辉光;钧学儒林圣;功名世焕彰;酬图开甲第;寿富起休祥。
欧阳姓氏的辈分作为我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且延续的时间很长。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这是许多家谱的序言中常常提到的话。欧阳氏家族的家谱,传到宋代欧阳修时,他编写了《欧阳氏谱图》,这个族谱与苏洵所编的苏氏族谱,被称作欧、苏二体,是中国私家修谱的先例。
它们修谱的体例,成为后代家谱的基本定式,即家谱中有: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元明以后的家谱的谱例,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发展,形成一套成规:增谱论、像赞、族规、家训等。欧阳氏的家谱从欧阳修后,元、明、清及民国,各地都有修撰的,约有数十种。
中国的氏族作谱的历史虽然比较早,但是作为一个氏姓完整而系统的撰著体例应该是在欧、苏族谱以后才形成的。
欧阳宗族的族谱,从欧阳修编撰《欧阳氏谱图》以后,虽有数十种族谱、家谱、通谱及续修的谱系著作,但是都是在《欧阳氏谱图》所定谱例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就其内容和特点总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条:
修谱强调“断于可见之世”,这是考虑到一个家族生生不息传下去,人员众多,家谱载不胜载,繁复琐碎。对家谱、族谱要根据亲疏、远近的关系,有详有略。凡是亲的近的应该详记,远的、疏的便要略记。
玄孙后另为一世。谱系的原则,是由高祖、祖、父、子、孙、重孙、玄孙七世为一系,或五世为一系。玄孙以后,另为一系。这是按照中国古代礼法五服制度为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