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元璋是从草根出身的,社会最底层的那一种人朱元璋是从乞丐一路走到九五至尊皇帝的位置,他的一生仁义满天下,我先说说我什么他会改名字。在古代的是后名讳必须是寓意吉祥,有各种特殊的含义。如果他不改名字,史册中就会记载,明太祖朱重八,。这样子的话似乎显的这个名字岌岌无名,没有任何特色。朱元璋曾三次改名,最后订为元璋。元是代表在元朝之后,璋是古代玉器的一种,地位是比较崇高的。为什么之前要叫做朱重八,这个和他的家族有关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族系一直都被大家尊重。在古代的时候都是大族居住,名讳什么的都有族里德高望重的人决定一本族谱,后辈就需要按照规矩来命名。朱元璋的祖上曾祖父名叫朱仲八,生下了三个孩子分别叫做:朱六二、朱十二、朱百六,可见他的家族就是按照数字来命名,朱百六又生二子朱四五、朱四九,朱四九生下四个孩子,又叫做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这个人也就是朱重八的太爷爷。爷爷朱初一生了父亲朱五四和朱五一两个人。朱重八的父亲生育五个孩子。可见数字就是他们的族谱,至于后来只剩下朱重八一个人。朱元璋开辟的明朝也是一代传奇,是唯一一个历史上以仁心治天下的皇帝。明代开发了国子监和各种科举,为很多寒门学子找出路,一直延续很久,我觉得现在高校制度都是科举制度的改版。
元朝族谱都是数字谱吗
从本姓氏村落的“始迁祖”开始的。家谱一般不是从历史上最有名的那位祖先开始的,而是从本姓氏村落的“始迁祖”开始的。人们只会在有名祖先下,简单介绍后头的传承,然后再认认真真,从始迁祖书写子孙的名字及其配偶姓氏。中国各村一般都有一到三个人数较多的姓,每一个姓氏的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中国从明朝洪武大移民和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大移民后,才定格为现在的村落格局。此前很多地方是空无一人的,因为在宋朝末年一直到元朝末年,局势动荡,灾荒连绵,十室九空,很多村庄连人都没有了。所以朝廷才决定从人多的山西等地,移民到山东、河南等地。很多华北的村落,村子的建立就是明朝初年。元朝及以前的族谱,往往遗失不见,同时因为没有建立非常完善的族谱系统,多数姓氏的族谱没有留存下来,只好从明朝的“始迁祖”开始算。这里头有一些例外,如孔氏等家族的族谱就很完善。
元朝族谱都是数字的吗
我找了一下,就我这里的资料,只有姓张的元进士不多,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张元玉张起岩(1285—1354年),字梦臣,祖籍章丘,移家禹城,延祐二年(1314年),元朝首开科举,张起岩状元及第张以宁(1301年-1370年),字志道。福建古田人。
元泰定四年(1327年)中丁卯科进士,
因其家在古田翠屏山下,称翠屏先生。张以宁著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元朝的进士录流传下来的很少,似乎只有元统元年(1333年)的保持完整
一下就是这一年的张姓进士(跟刘伯温同届的)
张兑,四川普州安
张宗元,衢州路开化县,字仲
张周干,真定人,寓扬州路,字国桢
张崇智,邓州,迁襄阳路均州郧县,见居武昌,字惠贞
张桢,汴梁人, 字约中
张本,延平路将乐县,字在中
张文渊,汴梁路尉氏县,字希颜——元朝科举极少,汉人更是受到歧视;我也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人,就我查的,没有张元玉这个人,是否写的是“谱名”而不是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