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家谱中记载着祖宗的来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说到字辈,是修家谱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前每三十年修一次家谱,即使衰落的家族,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年。在修谱的时候,就要决定排出新的字辈。以蔡家的字辈为例是“世泰家声启,运隆教泽长”十个字。在1944年修谱的时候,就另外决定了新的十个字,作为后十代命名用的,假如本人名“世”信,儿子则名“泰”来,孙子名“家”珍,曾孙名“声”传,玄孙名“启”伟。由名字上一看,就辈分分明,尊卑有序。在同辈中,也有不同字用同一部首的。如启字辈的同胞兄弟姊妹,兄弟名启伟、启仕、启优、启侠、妹妹用启侬、启仪、启仙等等。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
在家谱中,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我是河南人,我们傅姓怎么由平陆一带到南阳来的?然后历代祖先,有谁到那里去了,都有记录。
宗法社会的组织,就有这样严密,对于个人的名、字、号、谥法、事业、行状,等于一篇小传,在家谱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在家谱族系表的线都是红的,如果中间看见一条蓝线,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因为红线是代表血统;如果是蓝线,就是表示没有生孩子,而是由兄弟的孩子,即侄子过继来承宗祧的;如果没有兄弟侄子,由外甥(姊妹的孩子)过继来延接香烟的,则加双姓,一般是本姓血统最近的过继(也叫承祧)。其中也有一子双祧的,如兄弟两人,哥哥无子,弟弟也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个独子,就同时是伯父的孩子。而且除了生父给他娶一个太太外,伯父也给他娶一个太太,称为长房媳妇。(弟兄排第几,就是几房)。那么长房媳妇生的孩子,就是伯父的孙子,本房媳妇生的孩子,为生父的孙子。如果没有叔伯兄弟,就从叔伯祖的后代同辈中承祧,一直追溯到五代上去。如果外甥过继承祧,要经过族长的同意才可以,而且过继来的第一代要加双姓。如张家由李家外甥过继而来,在家谱中的蓝线下就写张李某某。
在人类学的立场看起来,好像红线或蓝线没有多大关系,“民胞物与”的精神,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谁的儿子都是一样;可是站在宗族血统的立场,就绝不敢以开放的思想来做。还有的人声明不是外甥,是“路边妻”生的孩子。所谓“路边妻”是有的地方有租妻的风俗,租一个妇人来,生下孩子以后,将孩子交给男方,各走各的路,没有夫妻关系。可是怎样去证明呢?“路边妻”等于西藏的多夫制。在西藏有一夫一妻制,有一夫多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有的是兄弟同妻,也有的是一个妇人同时是张、王、刘、李几家的太太,女权很高。所以“路边妻”的孩子,碰到几家修谱时就发生问题了,因为无法证明这个孩子到底是哪一个丈夫的。但无论是红线或蓝线,有一个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对于没有后代的,一定想办法把他的宗祧继承下去,香火延续起来,这是中国民族思想的精神。
每一宗族的家谱,依照老规矩,仅有两部。正本放在祠堂里,副本放在族长的家里。如果为了法律问题或者宗族上其它什么问题,要查家谱的时候可不容易,非要全祠堂的董事、负责人到齐了,才可以打开这个藏家谱的箱子。我当年在家里修家谱,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当时回去修家谱,有所变革,不像以前那样有半张书桌宽大的正副两本,而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四开本,同时印了一百多套,凡是出了钱的,或一家送一套,或三五家送一套,以资流传。所捐的钱,绝对超过预订的价格,甚至有的超过十倍以上,以表示对祖先的孝道,为宗族尽力。领家谱时,非常隆重恭敬,视为一种光荣,除了用古典鼓乐,到祠堂中恭领,如迎神一样,而且当天还要设宴,邀请诸亲友,因为这也是一件喜事,宗族、亲戚、朋友、邻居都会来道贺。领回的家谱放在“谱箱”里面,供奉在祖先牌位的旁边,是不能轻易打开的。如果是几家合领的家谱,就由合领的几家轮流供奉保管,一家以一年为期,对这件事是非常严肃庄重的。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值,在于其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在历史这方面,寻查个人的史料,像岳飞、文天祥这些人的传记,就是从他家乡中的家谱里,找出很多真实的资料与记载,这些资料在历史上很重要。换言之,家谱家乘,就是它这个宗法社会的一个小的历史。我们常说,大家都是黄帝子孙,就是各家循家谱研究,追溯到黄帝是每一家族的根源。发展下来,就表现了“兴灭国,继绝世”的民族观念。更新于 2018-04-27
来自作品集姓氏普籍
族谱里有名的人是谁
应该是姓李的吧。
李是中国的大姓,甚至是朝鲜和越南的大姓。由于李姓开创的唐朝文治武功,许多名将被赐姓李,历史上李姓名将数量应该是最多的,但在仅仅是个人观点。李是上古高阳皋陶之后人,后渐分为陇右、河北两支。
战国时,陇右成纪的李姓甚为强大,累世名将,英雄豪杰辈出,之后延续了数百年。其中有秦末兼并战争的秦国将领之一李信,李斯的儿子李由是秦朝的名将,在秦国的对立面上,赵国有名将李牧。
到了汉朝,陇右成纪的李姓又出名将,飞将军李广。李广之子李当户、李椒、李敢都有名将之才。李当户遗腹子李陵,是罕见的军事天才。率军五千在居延军屯,后奉命出击匈奴,五千人与敌全国十几万大军激战,杀伤无数敌人。三国时,又出现了一些李姓名将。如曹操部下李典李曼成,李通,西梁李堪,蜀汉的李恢、李严、李丰。
西晋的农民战争,领头人是几十万入蜀的流民代表巴氐人李特。李特、李雄父子带领起义几十年,彻底打乱了西进的统治秩序,给北方“五胡”入侵中原制造了可乘之机。在唐朝,李渊开创了唐朝,主要依靠的是两个能文能武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都有将人之才。唐朝还有有大批功臣和少数民族将领赐姓李,如李子和、李忠臣、李抱玉、李国臣、李宝臣、李光进、李光弼、李晟等。
族谱里有名的人有哪些
家族族谱排辈用字有: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族谱里面的字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辈份在中国人起名里面,以前是都必须表现出来的。例如:我父亲姓张的话,他的名字就是:张元×,到我们这一辈就必须是:张德×,儿子辈就必须是:张为×,孙子辈就必须是:张普×。
一直这样往下传,到外面碰到了一个家族的人,只要通报姓名,就知道您的辈份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了。也就决定了我和对方的称呼和地位。
字辈的选取,一定要按家族流传下来的字谱选取,否则就会乱了家谱中的规定,是必须沿用家谱里面流传下来的取名字谱。如果您的名字中没有家族字谱中留下来的“字”,这个家族是不会承认您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只会认为你是同姓的外家族人员。
要根据自己的家族搬迁史,寻根续谱,确定中间字的排序。实在找不到根源,可请人排辈,——就是姓的笔画数、中间字的笔画数及二者加的总数都是吉数,才好。
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