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20 05:07 76 人浏览

夏侯渊和曹仁谁是宗亲

迈斐西的回复

关于曹魏宗亲当中,为何由曹真一脉掌权的原因是由于他是曹操收养用来辅佐直接儿子的人,即便是在曹丕去世之后,依然精心辅佐曹丕的儿子曹叡。至于曹氏宗亲当中的仁、洪、休、惇、渊这几脉,并不是曹操的亲兄弟,所以他们自然没机会掌权。与其说是曹真一脉掌权,倒不如说是曹操的后人掌权。

曹魏宗亲为何有诸夏侯曹之说

毕竟自从曹丕称帝之后,曹魏大权基本掌握在曹氏宗亲手中。由于曹操的父亲曹嵩当初是由夏侯家过继给曹家的,所以曹操既跟夏侯敦、夏侯渊等人是血缘上的兄弟,跟曹仁、曹洪等人是宗室兄弟。还有侄子辈的曹休、曹真、夏侯尚等人,一同构成了所谓“诸夏侯曹传”的宗亲势力。虽说跟着宗亲子弟有很多,但是真正能成为顶梁柱的只有早期跟随他的那些出众人物,他们也是曹魏政权建立和稳定的重要力量来源。毕竟跟随曹操的曹魏宗亲当中,就是以曹真、曹仁、曹洪、曹休、夏侯惇以及夏侯渊等人为主。等到曹操掌握大权之后,他们这些当初就跟随曹操的人自然发展壮大起来。由于他们跟曹操并不是亲兄弟,所以关系自然有近有远。即便是兄弟跟侄子辈的,也无法跟自己的养子跟亲儿子相提并论。

曹真是曹操什么人

曹真之父秦邵早年为曹操招兵买马的时候,被豫州牧黄琬所杀,留下年幼的儿子。曹操看到他比较可怜,就收他做自己的养子,并让他跟自己的儿子曹丕等人一同生活。由于曹真力大勇猛,曹操觉得他有猛虎之势,所以让他率领虎豹骑,之后被封为灵寿亭侯,先后担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等到曹操去世后,当时的魏王曹丕直接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自己登基为帝。作为曹操养子的曹真跟曹丕没有利益冲突被委以重任,拜为镇西将军,负责镇守西北边境。

曹真为何能掌握大权

后来因为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多胡人组成联军在河西作乱,当时负责镇守西北边境的曹真很快就率军平定了这场战乱,一时间声名大噪,很快就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就连曹丕得知他大破胡军的消息之后都非常开心。这场战役不但打击了这些胡人,还成功打通了西域跟中原地区的联系,成功促进了曹魏的经济发展。即便是在曹丕去世之前,掌握大权的曹真一直备受重视,还被其任命为辅政大臣,负责辅政准备登基为帝的曹叡。等到曹叡即位后,直接被封为大将军,进封邵陵侯。到此率军抵御蜀国诸葛亮进攻,算是魏国的中流砥柱。可惜的是,曹真后来因病不幸去世,这才给了司马家族可乘之机。

遇到的回复

曹操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从一地方小武装,成为雄据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三分天下有其二,除了曹操本人的非凡能力外,还与曹操获得了同乡曹氏及夏侯氏宗亲的紧密支持是分不开的。

两汉时期的家族观念尤其浓重,上阵父子兵,打仗同宗族,当时的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都是以宗族为单位抱团取暖,以宗族利益高于一切利益,所以就有了延续数百年的士族门阀,代代相传,世世作官。

东汉末年的乱世,一般情况下,都是同一宗族聚集在一起成为一方势力共同创业或者抱团取暖,比如曹操宗族,孙坚宗族,陈登宗族,也有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宗族势力,比如诸葛亮宗族,荀彧宗族。

乱世之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毫无疑问是信任、是忠诚,尤其是那种沾亲带故或者血浓于水的宗亲家族,一般情况下是值得信任的。

乱世之中不是你有才能就会让领导信任你,比如韩信是军事天才,照样受到刘邦的猜忌被杀,就连与刘邦同乡的萧何也受到猜忌,还是萧何自毁清白,送上宗族子弟作人质,才消除了刘邦的猜忌。

乱世之中也不是你有名声就会让领导信任你,边让、孔融、杨修诸多名士都被曹操所杀,能让曹操得到信任的,只有曹氏及夏侯氏宗亲。

因为曹操手中的所有兵权都是曹氏及夏侯氏宗亲掌握的,乱世之中有兵权,就是一切行为的资本,也是创业打天下的基本条件,曹操可以让荀彧等一班文人去处理朝政及与汉献帝的关系,但是对于兵权,曹操永远是一直牢牢控制在自已的信任的人手中,也就是曹氏及夏侯氏宗亲。

按照理论来说,无论是曹仁、曹洪、夏侯惇还是夏侯渊,都是得到曹操同等的信任,他们四人之所以有职务高低之分,是因为他们四人的能力有所不同,从信任上说,首先他们四个人姓曹或者姓夏侯,并且与曹操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其次曹操根据四人的能力不同,给予不同的职务和责任。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两人共一个曾祖父。曹洪也是曹操的从弟,两人也是共一个曾祖父。

夏侯渊与曹操是连襟,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老婆的妹妹,夏侯惇是夏侯渊的族兄,夏侯兄弟祖上也是共一个曾祖父。从亲疏关系上来看,曹仁、曹洪与曹操的亲戚关系更为亲近,至少比夏侯渊、夏侯惇兄弟亲近得多,但从受曹操重用及能力上来看,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三人地位差不多,都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只有曹洪的地位稍低。

从曹操中后期的部署来看,夏侯惇是曹魏东部合肥战区的总司令,曾经都督26军镇守居巢,防备南边的孙权;曹仁是曹魏中部襄樊战区的总司令,率部都督襄樊及宛城一带,在襄樊之战对抗关羽的主力也就是曹仁的军队。

夏侯渊是曹魏西部关中战区的总司令,率领曹军坐镇长安及汉中一带,在汉中之战,正是夏侯渊率军在汉中抵御刘备的攻击,夏侯渊阵亡后,曹操才匆匆赶往汉中与刘备对战。

而同一时间的曹洪只是归夏侯渊节制的一员大将,同样在汉中抵御刘备的军队,包括手下的曹真、曹休这些将来的曹氏二代中精英人物,都在当时的曹洪手下。

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中,曹操并没有特别信任哪一个人,而是根据各人的能力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而已。

四人中综合能力最强的是夏侯惇,夏侯渊,再次是曹仁,曹洪。

所以与曹操亲戚关系最远的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和官职是最高的,同时封邑也是最高的,夏侯惇在曹操在世时,就被封为前将军,与关羽在蜀汉政权的官职相同,而夏侯惇早在公元207年,他的食邑就达到了2500户,位居曹魏当这无愧的第一。相比之下公元216年的夏侯渊食邑才800户,公元219年的曹仁食邑是1500户,公元220年的曹洪食邑是2100户。

夏侯惇的能力不是主要体现在军事上,而是综合能力,夏侯惇既能行军打仗,又能治理地方,而受到曹操的重用。夏侯渊与曹仁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行军打仗上,夏侯渊在关中及凉州一带独自领兵获得了很多战功,可以说夏侯渊的地位及封赏都是来自战功,当然曹操给了夏侯渊这么一个领军的机会,然后夏侯渊创造了战功并得到了封赏,巩固了自已在曹魏的地位。

曹仁也是如此,早年大多随曹操从征,曹仁进攻没有多大战功,但是守城却创造了非常大的功劳,比如赤壁之战后发生的南郡之战及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因为曹仁的死守,才创造了曹魏的有利条件,尤其是襄樊之战,正是因为曹仁死守,才导致关羽没法继续前进攻打宛城,为后来徐晃击败关羽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比之下,曹洪能力就差多了,曹洪在汉中之战还搞歌舞表演,就连曹魏内部官员都看不惯,再加上曹洪贪财吝啬,曹操曹丕父子二人都看不惯曹洪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曹操时代并没有计较,而曹丕则敲打李曹洪一把。

如果硬要说曹操信任谁,只能说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是受到曹操同等信任的,否则也不会让三人承担如此重任,相对而言,曹洪就差远了,曹操也并非不信任曹洪,只是曹洪毛病太多,不能重用。

Ramance.的回复

曹仁、曹洪是曹操族弟,曹休、曹真是曹操族子,这是在《三国志》等正史中有记载的。

而夏侯惇、夏侯渊与曹操的关系。根据坊间野史传说,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之叔父,后来曹嵩过继给大太监曹腾为养子;夏侯惇、夏侯渊与曹操是本家族兄弟的关系。这种说法出自《曹瞒传》,这本书中对曹操有许多负面描述,有很大偏见;而其作者一说为吴人,一说为被山,至今尚未有定论。“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操予惇为从兄弟。”这句出自《曹瞒传》的话,却被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但曹操与夏侯氏到底有无血缘关系,史学家至今尚无定论。(夏侯惇)

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与曹操都是沛国谯县人,也就是现在安徽省亳州市人。他们都是曹操的同乡,最早跟随曹操在陈留起兵,曹操当时的职务是行奋武将军,而夏侯敦为司马,夏侯渊、曹仁和曹洪是别部司马;所以说,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四人是曹魏的开国元勋。曹操自诩为汉开国元勋曹参的后代,而夏侯氏是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曹氏家族与夏侯家族在曹操的长辈已经开始交往,甚至联姻;后来跟随曹操起兵,两家关系更加紧密,已经形成利益同盟,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夏侯渊)

曹氏家族与夏侯家族的联姻关系

夏侯惇次子夏侯楙娶曹操之女清河公主为妻,夏侯楙与曹丕交情深厚,在魏国历任侍中、尚书、安西将军、镇东将军,假节,封列侯。

夏侯渊其妻丁氏为曹操原配夫人丁氏之妹,其长子夏侯衡娶曹操弟海阳哀侯之女。(曹洪)

夏侯家族与曹氏家族都是沛国谯县的大族,两家之间不仅有同乡关系,还有姻亲关系。加之,夏侯兄弟最早跟随曹操,同时军事才能突出,一直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夏侯惇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夏侯渊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追谥愍侯。曹洪官至骠骑将军,封乐城侯,追谥恭侯;曹仁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封陈侯,追谥忠侯;四人都享受从祀于曹操祖庙的待遇。曹仁)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