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曹丕为啥不重要宗亲
piglettt的回复
曹丕采取九品中正制,但是在最后却成为了加速了宗亲的衰败的因素。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制度导致魏氏的权利越来越小。曹丕采取九品中正制,宗亲手中的势力越来越少,士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所以也就导致了宗亲的衰败。曹丕为了减少宗亲,也就是外戚干政这类事情的出现,慢慢的士族手中得到了很多的权力。其实这也只不过是一个刺激因素罢了,其实曹氏家族的落寞也是必然的结果。当时曹丕为了稳定自己的政局,自然是很大程度上的依附了当时士族的力量。所以双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所以作为回报在曹丕执政的时候,肯定会把一些重要的官职用士族的人,这也是必然。因为当时曹丕还是很信任士族的,所以士族最后拥有很大的权力也是必然。所以采取的九品中正制,虽然有很多的积极意义,也是为之后的科举制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借鉴意义。但是这在当时很大程度的给士族了机会,导致了最后宗亲的衰败。可能之后曹丕会继续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在自己站稳脚跟之后,会抛弃了士族这个拐杖,但是后来也就没有了机会,士族的势力太强大,最后也就加速了宗亲的衰败。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改朝换代其实从进步意义上来说,也是吸收借鉴经验发展的要求。但是当时如果没有执行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还坚持自己传承下来的制度。曹氏家族可能就不会这么快的就被士族取代,可能曹氏家族在历史上存亡的时间会延长,所以说曹丕采取九品中正制加速了宗亲的衰败。
郝大妞的回复
司马懿的子孙最后能篡权成功,到底是因为司马懿命太长还是曹家宗亲衰落了呢?其实这两点原因都有。其实看司马懿的一生,感觉老天注定要让司马家接过曹家的江山,司马懿熬过了三代君王,到了曹芳上位的时候司马家的势力已经盖过曹家了。而且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曹家宗亲被士族打压,士族的成长也和曹丕采用了九品中正制有关。
熟读汉末三国史,很多人说司马懿是最幸运的人,也是最隐忍的人,他凭借着自己的隐忍,取得了曹魏几代掌权者的信任和倚重;他又凭借自己的长寿,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雄主,最终轻易架空魏室,让自己和自己的后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了苹果。如果我们细读历史,就会发现,他之所以能够轻易达成这一目的,除了自己的长寿和隐忍之外,还与曹丕更改了曹操提出的一个政令,为他提供了方便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汉朝的时候,选官的制度一般是举孝廉,举茂才,但是汉末天下大乱,人口流动非常大,这一方法基本不再适用。而曹操本身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因此他三次发出求贤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想法,陈群曾极力劝阻。这件事情从表面上看,是他们在对人才的人品要求上发生了分歧,其根本却是陈群在为士族争取利益。因为曹操此举,会提拔起大量的寒族子弟,与此以陈群等人为代表的大族,就会损失一部分利益。如果我们细看曹操阵营的人才组成,就会发现,除了他自己的宗室曹家,以及嫡系将领夏侯家族之外,不管是谋士还是将领,大都出身于寒门,背后没有家族支持,像陈群、荀彧这样出身于士族的人,少之又少。
可是曹操去世,曹丕上位之后,其用人方略,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陈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制度,他认为可以在各州郡选拔有知人之明的人,担任中正一职,负责考核人才,并将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然后吏部便根据这个品级评定,给选拔出了人才授予官职。这一方法听起来公平公正,但是那需要处于理想状态下,需要人人都没有私心。可是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各州郡选拔出的中正,几乎都是当地的名士,或出身大族,关系盘根错节,评定人才之时,要顾及多方面的利益,而非真正的公平公正。这一选拔制度施行之后,很快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在曹操时期,一时被打压的士族,再次兴起,并成为了曹魏朝堂的主力,而在曹操时期兴盛一时的寒族,则几乎不见了身影。单以后来被司马懿提拔起来的邓艾为例,像他那样报国无门,长期被埋没的大才,在整个曹魏该有多少?像他那般幸运,得遇司马懿改命运的,又能有几人呢?
曹丕时代,在重用士子的被打压的不仅是寒门子弟,还是曹魏宗室及其嫡系。例如他掌权之后,最受信任和倚重的人,成为了司马懿、陈群等人,曹魏宗室中,曾与他一同成长,一同被曹操教养的曹真和曹休也要差一些。最终他选择的托孤大臣,也是以士族为重,宗室次之,寒门子弟则一个也没有——《三国志·陈群传》记载: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
当然了,陈群虽然在为士族争取利益,但是作为一个君子,他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也不会想着窃取曹魏的权势,毕竟他在朝无适无莫,雅杖名义,不以非道假人的人,也就是说,他在朝堂上从来不做违背道义的事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偏见。可是另一士族代表司马懿却不这样。司马懿出身于河内司马家族,自商周时代便开始传承,一直是名门望族,在世家中本就颇有号召力,只不过曹操时期,他没有太多出头的机会而已。到了曹丕时代,他开始被委以重任,到了曹叡时代他开始掌握兵权,曹芳时代高平陵之变后,他则军政一把抓,彻底架空了魏室。试想,如果不是曹丕时代就开始打压宗室、打压寒族,让士族开始崛起,他能够得到如此多的支持吗?能迅速架空魏室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九品中正制是人才选拔制度的一种进步,但是它对魏室被架空,埋下了伏笔,而若仔细算起来,这好像仅仅是因为曹丕改动了曹操的一个政令而已。当然了,这并不是否定曹丕的能力,毕竟估计他自己也没料到自己会英年早逝,说不定还留了后招,只不过没来得及实施而已。不知道大家对这件事持会什么样的看法呢?
一叶心情的回复
关于曹魏宗亲当中,为何由曹真一脉掌权的原因是由于他是曹操收养用来辅佐直接儿子的人,即便是在曹丕去世之后,依然精心辅佐曹丕的儿子曹叡。至于曹氏宗亲当中的仁、洪、休、惇、渊这几脉,并不是曹操的亲兄弟,所以他们自然没机会掌权。与其说是曹真一脉掌权,倒不如说是曹操的后人掌权。
曹魏宗亲为何有诸夏侯曹之说
毕竟自从曹丕称帝之后,曹魏大权基本掌握在曹氏宗亲手中。由于曹操的父亲曹嵩当初是由夏侯家过继给曹家的,所以曹操既跟夏侯敦、夏侯渊等人是血缘上的兄弟,跟曹仁、曹洪等人是宗室兄弟。还有侄子辈的曹休、曹真、夏侯尚等人,一同构成了所谓“诸夏侯曹传”的宗亲势力。虽说跟着宗亲子弟有很多,但是真正能成为顶梁柱的只有早期跟随他的那些出众人物,他们也是曹魏政权建立和稳定的重要力量来源。毕竟跟随曹操的曹魏宗亲当中,就是以曹真、曹仁、曹洪、曹休、夏侯惇以及夏侯渊等人为主。等到曹操掌握大权之后,他们这些当初就跟随曹操的人自然发展壮大起来。由于他们跟曹操并不是亲兄弟,所以关系自然有近有远。即便是兄弟跟侄子辈的,也无法跟自己的养子跟亲儿子相提并论。
曹真是曹操什么人
曹真之父秦邵早年为曹操招兵买马的时候,被豫州牧黄琬所杀,留下年幼的儿子。曹操看到他比较可怜,就收他做自己的养子,并让他跟自己的儿子曹丕等人一同生活。由于曹真力大勇猛,曹操觉得他有猛虎之势,所以让他率领虎豹骑,之后被封为灵寿亭侯,先后担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等到曹操去世后,当时的魏王曹丕直接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自己登基为帝。作为曹操养子的曹真跟曹丕没有利益冲突被委以重任,拜为镇西将军,负责镇守西北边境。
曹真为何能掌握大权
后来因为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多胡人组成联军在河西作乱,当时负责镇守西北边境的曹真很快就率军平定了这场战乱,一时间声名大噪,很快就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就连曹丕得知他大破胡军的消息之后都非常开心。这场战役不但打击了这些胡人,还成功打通了西域跟中原地区的联系,成功促进了曹魏的经济发展。即便是在曹丕去世之前,掌握大权的曹真一直备受重视,还被其任命为辅政大臣,负责辅政准备登基为帝的曹叡。等到曹叡即位后,直接被封为大将军,进封邵陵侯。到此率军抵御蜀国诸葛亮进攻,算是魏国的中流砥柱。可惜的是,曹真后来因病不幸去世,这才给了司马家族可乘之机。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