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曹操为什么不冒充汉室宗亲
小妮子的回复
汉末中央宦官当权,董卓祸乱天下,各地不断爆发起义,但凡有点势力的都趁着这个机会打算以讨贼的名义聚集在一起,可趁乱讨贼是假,夺利却是真。当时也就只有曹操是真的要讨伐董贼,匡扶汉室,事实证明最后他也成就了大事,能代行天子事。正因为他最初这面讨贼助汉的大旗数的好,很多汉室旧臣都纷纷来投奔他,其中不乏有才之士,这些人在他最终成就大业的路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有的人在为他谋大业的路上,逐渐看出了曹操最真实的意图,这个人就是荀彧。荀彧原本是袁绍阵营的,但因为袁绍背叛,他转而投靠曹操。他这个人非常务实,而且清高,一生都以平乱治世,匡扶汉室为己任,在当时的乱世,他一个儒生,自己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他只能通过投靠和他有相同志向的主公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在众多势力中他看中了曹操。可惜事实证明,他的这次选择并不明智。在初期他和曹操确实有过“蜜月期”,他也为曹魏的大业出谋划策。但是在曹操处死董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曾经对这位枭雄的判断是错误的。对方绝非甘于人臣。而此时的曹操确实已经表现出了要取代汉室自立,他不仅把持朝政,甚至可以不经天子的同意就随意发布号令。荀彧对此非常失望,开始渐渐对曹操表达不满,而曹操也看出荀彧意图并开始疏远他。为什么同样都是以匡扶汉室为口号,他当初肯投奔曹操,却不帮助刘备呢?这还是和他的出身有关,他出身门阀家族,地位显赫,但是刘备还只是一个地方司马,没有势力也没有名气,在众多的讨贼大军中,他认为只有曹操有实力,即便后来刘备有了号召力,但对于他这样的门阀家族,也是看不上对方存疑的出身的,在加上当初曹操这表面功夫做得好,自然也就赢得了他的信任。可能有人还会问,那后来他和曹操有隔阂,可以再去投奔刘备啊。小编倒认为,他没有这么做,恰恰也是因为他的出身,他一向自诩高洁,前面抛弃袁绍尚可以说是志向不合,如果再抛弃曹操,转投蜀汉,那和吕布这样的三姓家奴有什么区别。他这么有志向的人是不齿这样的行为的,一旦这么做也是毁了门阀百年的名声。所以他只能继续去效忠曹操,即便他自己非常清楚两人早已经不是同道中人了。
不动情的咳嗽的回复
第一阶段:黄巾起义。(曹操在这个阶段还是忠于汉室的,很卖力的讨伐黄巾)
第二阶段:讨伐董卓。(曹操在这个阶段也很忠于汉室,拟诏讨贼可以看出)
第三阶段:群雄割据。(曹操此时在不断地讨伐战争,后来发展与袁绍抗衡,野心终于开始膨胀)
第四阶段:官渡之战。(曹操在这个战役中击败袁绍,北方统一,开始有了称王的想法。)
第五阶段:赤壁之战。 (曹操现在最大的敌人就是刘备和孙权。刘备实力很弱,但是孙权和刘备形成孙刘联军,以3万人之势抵抗曹操二十万大军,此时曹操的这场战役胜利,就统一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他的忠心此时已经在数百场割据战争中烟消云散)
第六阶段:攻取汉中。(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只得退守北方,而刘备和孙权趁机发展实力,尤其是刘备势力膨胀很大,已经取得蜀川。曹操趁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之际攻占张鲁地区,但没有听从刘晔的意见,放弃了攻占蜀的念头,这也放弃了消灭刘备的最好时机,而他此时已经没有对皇上而且对良心的忠心了)
最后阶段:晚年称王。(皇帝已经无法做些什么了,连衣带诏这样的计划也无法实行了。刘备称汉中王。孙权更是表面依从,内心不从。曹操更是进出宫殿如无人之境,且杀害伏后,逼迫献帝迎娶自己的女儿。)曹操的一生从忠臣到了奸雄的阶段,是因为讨伐战争的频繁,让他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做一个忠臣了,于是慢慢成为一代奸雄,慢慢忠心也削弱了。
茜草的回复
曹操在历史当中口碑,一直都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某些历史学家说某种程度上讲,是曹操延缓了汉室灭亡速度。但其实汉室自从被曹操把控就已经灭亡,只不过名义上汉献帝刘协还是皇帝。曹操年轻时也是一腔热血想要拯救汉室,特别是在讨伐董卓时曹操出了大力气。随着年龄增长,曹操意识到汉室已经再也救不起来,但又不可能马上灭亡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并且在其中可以为自己捞些政治资本。随着曹操权力越来越大,曹操内心欲望也是越来越大,不仅封魏王还加九锡,皇帝在他面前只是个摆设。但曹操知道皇帝此时还是一面旗帜,留着他对于国家统一大有好处,因此一直没有采取行动替代汉室。
1、年轻时确实想要拯救汉室曹操年轻时被举孝廉入朝为官,那时候他一腔热血想要拯救汉室,到地方上做官他尽心尽力,讨伐董卓时曹操差一点死在战场上。但汉王朝积重难返,曹操意识到既然已经救不回去,那就干脆维持现状并且可以利用皇帝向诸侯发出号令。因此皇帝一直被”尊重着“摆在那里。
2、权力了以后继续利用皇帝名号发令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向群雄不断发号施令并予以打击,最终北方各种势力不断被消灭。随着曹操权力不断增长,内心欲望也开始膨胀。他实际上是有心要建立一个新王朝,但在当时维护汉室还是一面很有用的旗帜,因此曹操赋予自己无数权力与名号,加九锡封魏王,无皇帝之名但行皇帝之权利。
3、将好事放在儿子身上曹操身边谋士不止一次进言,请曹操代汉登基为皇帝。但曹操认为当时天下并没有统一,还需要利于汉朝皇帝来大做文章,另外如果此时灭亡汉室自己就会成为天下公敌。因此他说“若天命在我,我为周文王”,也就是说将来当皇帝的好事,让我儿子去做吧,因此又让汉室存在了一段时间。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