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宗亲品德不好的人

宗亲 编辑:国烽 浏览量:161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成为新的魏王。不到半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效仿上古时期的尧舜禹,将皇位禅让给他。曹丕以魏代汉,成为新的皇帝,建立魏国,称为曹魏。曹魏从公元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成为新的魏王。不到半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效仿上古时期的尧舜禹,将皇位禅让给他。曹丕以魏代汉,成为新的皇帝,建立魏国,称为曹魏。曹魏从公元220年建国,到公元265年被司马炎篡夺,一共45年,历经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五个皇帝。

曹魏宗亲品德不好的人

有人说,这五个皇帝中,最后一个皇帝曹奂曹操最窝囊的子孙,一点也没有魏武帝曹操征战沙场,笑傲天下的英雄气概。曹奂和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相比较,确实是最窝囊的,分析如下。

曹奂没有他的爷爷魏武帝曹操的杀伐果断,没有他的叔叔魏文帝曹丕的稳重,也没有他的堂兄曹叡的睿智。曹奂远远无法和他的这几个前辈相提并论。曹奂连前两任小皇帝曹芳和曹髦也比不上,他缺少拼死一搏的血性。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辅佐七岁的小皇帝曹芳。曹芳即位后,先是被大将军曹爽架空,连郭太后也被幽闭。后来,“忠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权臣”曹爽。如果司马懿还政于17岁的魏帝曹芳,那么他就是曹魏的“真忠臣”了。

没想到,司马懿“狼子野心”,不但没有还政于曹芳,还比曹爽变本加厉,诛灭政敌曹爽及其亲信三族。随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先后掌握曹魏大权,比曹爽还做得过分。真的是除掉了一头狼,来了一个更厉害的老虎。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两年后,便去世了,他的长子司马师继承了权力,成为新的权臣。魏帝曹芳看到司马师权势滔天,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他时刻想着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效仿汉献帝刘协衣带诏之举,联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运气不好,事情败露,李丰及张缉、夏侯玄等人被司马师灭族。

曹芳也因领导了李丰等人的图谋,被司马师废黜为齐王。虽然曹芳夺权失败,可是他也经过了努力,尝试,此生无悔。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夺权的,当时大部分朝臣都是司马师的死党,曹芳势单力孤,境遇还不如当年的汉献帝。当年汉献帝还有国舅董承,各地还有刘表、刘璋、刘备等汉室宗亲,而曹髦没有掌权的曹魏宗亲可以依赖,他能奋力一搏,和司马师叫板,已经很厉害了。曹芳被废,曹髦入继大统时,曹魏皇室地位更加岌岌可危。他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是正宗的皇子皇孙。此时的曹魏朝堂,大都是司马家族的党羽,真正忠于曹魏的大臣,凤毛麟角。曹髦的境遇还不如曹芳,曹芳好歹还有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大夫张缉、夏侯玄,而曹髦却连一个能够靠得住的亲信也没。他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这三人,其中两人回头就向司马昭告密。

曹髦没办法,他不得不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向司马家族发起最后的冲锋,赌上自己的性命,博一线生机。曹髦讨伐司马昭,被杀是超大概率的,只有微乎其微的概率成功。可是,曹髦没办法去,他要想摆脱司马昭的控制,只有发起死亡冲锋,用生命来战斗。而最后一任皇帝曹奂,就比较温顺多了。他的前任被杀去,前两任被废,曹奂被杀怕了,只能夹起尾巴,坐以待毙。曹奂的这种做法,是懦夫,窝囊废的做法,狡兔三窟,何况人呢。

曹奂如此软弱,固然是因为司马昭权势滔天,他只是一个傀儡,更重要的是,曹奂的父亲燕王曹宇就是一个没有担当的曹魏宗亲。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冬十二月,魏明帝曹叡病重,拜曹宇为大将军,让他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政,将来辅佐小皇帝曹芳。没想到曹宇多次推辞,没有担当,不敢担重任,只想享受荣华富贵,当个富家翁。曹宇是曹操最长寿的儿子,却是一个胆小怕事之辈,他或多或少影响了儿子曹奂,导致了曹奂在成为一个没有担当,没有血性的亡国之君。他没有曹芳、曹髦的血性,没有敢于反抗的精神,逆来顺受,成为了曹操最窝囊的后代子孙。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迫不及待地逼迫曹奂禅让。司马炎建立晋后,封曹奂为陈留王。

《三国志》中记载: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

曹魏宗亲品德不好的人物

三国初期,论宗室的人才,曹魏最为鼎盛。论文学成就,“建安三曹”是当时最高文学的代表。而论军事才能,曹操本就是汉末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统帅,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除曹操之外,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彰、夏侯尚、曹真、曹休等都可堪称宗族良将,为曹魏一统北部中国与守卫曹氏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曹魏后期,虽宗室子孙更加繁盛,却都难堪大任。魏明帝曹叡病重之际,原想以燕王曹宇(曹操之子)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等对辅政。可见,曹叡对宗室的倚重之心。但最终致使曹叡该托孤计划流产,固然有刘放、孙资专宠弄权,从中使坏的原因。但更为本质的原因是,以这些人的才能与名望,都难以胜任辅臣之位。

作为曹叡的托孤辅臣之首,燕王曹宇固辞辅臣之位,以致曹叡不得不改变初衷。在刘放、孙资的蛊惑之下,曹叡才不得不以曹爽而代曹宇,并诏回司马懿参与辅政。为何曹魏初期,宗室人才鼎盛。而到曹魏后期,宗室子孙虽多,却人才凋零,以致曹魏的江山被司马氏给篡夺了去?

其实,曹魏的宗室人才凋零,其病源在魏文帝曹丕。曹丕对兄弟们的刻薄,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因与曹植有过“世子”之争,其对曹植尤其嫉恨,曹植的《七步诗》便是为此而作。曹丕对其他的兄弟也不好,并防范甚深。曹丕不但削夺藩王们的权力,还时常变更藩王们的封地,曹魏的藩王没有治权与兵权,行为更受到严密的监视,形同囹圄。

而能获得曹魏朝廷重用的,只是那些对皇权没有威胁的曹氏旁支。故而,一则,曹魏宗室子孙虽更加繁盛,但能受到朝廷起用的范围却很窄(曹宇因与曹叡关系亲善,才被曹叡托以后事)。二则,这些曹氏旁支,其二、三代之后,生於富贵之家,沾染了许多不良风气,如何晏(曹操养子)、夏侯玄等虽有才学之名,却浮而不实。曹爽等人更是纯粹的膏粱纨绔子弟,缺乏基本的磨炼。

而司马氏篡夺曹氏江山之后,鉴於曹氏无宗室夹辅之故。故广封宗室为王,并授以兵权,以拱卫司马氏的江山。却不曾想又使得宗室权力过大,而引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场皇族内乱(八王之乱),并给“五胡乱华”以可乘之机,致使北方汉族几被屠戮殆尽,而给国家与民族都带来了一场最为深重与长久的灾难。

参考史籍:《三国志》、《资政通鉴》等等;

曹魏宗亲品德不好的人是谁

曹操一直把兵权交给自己的宗亲管理,这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一群人,而这些宗亲的确非常厉害,多次帮助曹操击退强敌,立下无数战功,使得曹操能够顺利完成北方的统一。那在曹魏宗亲当中最厉害的人物到底是谁呢?夏侯惇虽然声望最高和曹操关系也最好,但功绩平平,可能还是要在曹仁、曹真和曹休三人中选择。曹仁作为一代大将军兼大司马,应该算是整个曹魏战功最高的人物了,而且曹仁是曹操的族弟,这层关系就比曹真、曹休更加亲密一些了。如果曹仁能够晚生10年的话,说不定获得的成就会更高。曹操最厉害的宗亲被称为“八虎骑”,其中五位曹姓,三位夏侯姓。如果从整个曹魏政权从起步到最后的衰落来看,长期掌管兵权的还是曹真一脉。主要是曹仁去世以后,曹真个他的儿子曹爽几乎是把兵权给垄断了。从辈分上来看,夏侯惇、曹仁、曹洪算是曹操的前辈,而曹真、曹休和曹操是同辈。夏侯惇对曹操忠心耿耿,而且口碑非常好,深得曹操敬佩,但领兵打仗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曹洪算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不过他自己太小家子气,而且跟曹丕也不和,所以曹操对他也就当做一般长辈。曹仁才是他们当中最有能力的一位。曹操在平定黄巾军的时候,便看出了曹仁的文攻武略高人一筹,所以让他担任前将军,之后曹仁所表现出的能力大大高于曹操的期望值,退周瑜、破马超、还将关羽拒之门外,成为了曹魏最能倚重的将军。更有一种说法是说,曹操能决定曹魏的上限,而曹仁决定下限。只是曹仁毕竟年纪摆在那,曹操去世后过了三年,曹仁兵败朱桓,不久便去世了。曹真迎来了自己的事业巅峰,率领大军平定了西北的战乱,而且收获颇多,又带兵西进统治了西域。这时候曹真已经成为了新的大将军,担任魏军新的统领。等曹丕去世后,曹真和曹休担任托孤大臣,同司马懿和陈群共同辅佐曹睿。曹睿是一位非常没安全感的皇帝,认为曹丕给自己留下的大臣肯定也不怀好意,所以经常让他们出征,自己好在朝中独揽大权。但是曹休和曹真先后败在了战场之上,没办法曹睿只能派出司马懿接替曹真的位置,对于曹睿来说如果能消耗司马懿的寿命并且还能击退诸葛亮那是最好不过了。只是司马懿老谋深算,坚决以防守之势退敌,最后竟是把诸葛亮给熬死了。还好曹真在世的时候,将自己几个儿子的势力也给扶植了起来,在朝中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不然司马懿就要两边称王了。只是曹爽不像自己的父亲曹真那样沉得住气,对司马懿步步紧逼,最后却被无情反杀。

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