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姓一、姓氏源流许姓源出有二: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2、传说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也称许氏。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二、迁徙分布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都。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三、历史名人许 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许 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许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B
沪江世家是什么意思
庐江世家何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共诞生七大何姓郡望,分别是:庐江何氏(安徽)、陈郡何氏(河南)、东海何氏(山东)、郫县何氏(四川)、扶风何氏(陕西)、丹阳何氏(江苏)、齐郡何氏(山东)。“东海家声远,庐江世泽长”,说的就是何姓郡望。郡望初步形成于东汉后期,发展于魏晋,盛行于东晋、南北朝。“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西汉沿秦设置庐江郡,但历代庐江郡治有很大变化,安徽省的庐江、潜山、六安、霍邱、霍山、合肥等,都曾经是庐江郡的郡治所在地。庐江何氏,并非指居住在庐江郡中所有何姓人,而是指庐江郡中“灊”地一支有名望的何氏家族。庐江何氏兴起于魏晋时期的“小族”,至东晋才确立高门地位。其先祖始于何桢,历四世三朝,至东晋何充居中枢宰辅之重。
何充弟何准之女成为晋穆帝皇后,才得以跻身士族之列,虽未及当时的王、谢及桓氏之显赫,亦权倾一时,后庐江何氏家族一直绵延不绝,入南朝后在政治上仍屡有作为,直至梁末侯景之乱才衰落。
沪江属于哪一个市
1、上海——沪、申
2、北京——京
3、广州——穗
4、武汉——汉
5、重庆——渝
6、成都——蓉
7、福州——榕
8、宁波——甬
9、南宁——邕
10、开封——汴
11、兰州——皋
12、太原——并
13、晋城——泽
14、大同——云
15、安阳——邺
16、亳州——亳
17、苏州——苏
18、杭州——杭
19、厦门——鹭
20、贵阳——筑
21、深圳——鹏
22、佛山——禅
23、西安——镐中国各个省简称及省城
河北省(冀,石家庄)、山西省(晋,太原)、辽宁省(辽,沈阳)
吉林省(吉,长春)、黑龙江省(黑,哈尔滨)、江苏省(苏,南京)
浙江省(浙,杭州)、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厦门)
江西省(赣,南昌)、山东省(鲁,济南)、河南省(豫,郑州)
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
海南省(琼,海口)、四川省(川或蜀,成都)、贵州省(黔或贵,贵阳)
云南省(滇或云,昆明)、陕西省(陕,西安)、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台湾省(台,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