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宗亲的意思

宗亲 编辑:兰馨 浏览量:71

祭献流程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每当除夕到来时,家家户户都

祭献流程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

祭祀宗亲的意思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每当除夕到来时,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家规、遗像、神牌灵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神)。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列祖列宗、诸神拜年。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

1、拜祖先日期: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合称五大节日。【习俗上拜祖先是拜中午,只有除夕日是下午4点左右开始拜。

2、应备供品:饭一锅、汤一锅、菜十项〈荤、素皆可〉、米酒一瓶。

3、其他物品:碗7个、筷子7双、小酒杯7个、饭匙一支、汤杓一支、亦可再备一小酒壶,将米酒倒入小酒壶中比较好斟酒。

4、应备金纸:刈金6支〈或6只〉。除夕日加倍用12支〈或12只〉。《环保金纸一小叠用红纸困住算一只》【金纸请购买,贴真正锡箔纸做成的刈金,才算真钱,祖先才能使用】

5、另安神位当天、入宅安祖先牌位时也须要用汤圆拜祖先。(共须买二斤汤圆)。

6、又冬至早上只拜一锅清汤圆即可(一斤汤圆),不须准备饭菜,亦不必烧金纸。(因为一般习俗冬至当天会搓汤圆,故一并祭祖。而冬至当天神明也要拜三碗汤圆(约一斤汤圆)。)(故共须买二斤汤圆)。

7、神桌的下桌是拜神明专用的。拜祖先,须另外准备一张桌子拜祖先。

参考资料:

祭祖(习俗)百度百科

祭祀宗亲的意思解释

一、宗亲

是我国古代亲属分类之一,另外是外亲、妻亲。

1、同源于一个祖先的男系血亲。如高祖父、曾祖父、孙、玄孙等。

2、旁系(男性)宗亲。如族曾祖父、族祖、族兄弟、从祖、从父、从祖兄弟、亲兄弟、伯父、叔父、兄子弟子、从子、族子、族孙等。

3、本宗男系血亲的配偶,即嫁入本家的女性。如曾祖母、祖母、母、儿媳等。

二、外亲

在封建社会,外亲的地位远不如宗亲,范围很窄。

1、母亲的亲戚仅算及上下两代,即上溯至母之父母(外祖父母),旁及母之兄弟姐妹(舅、姨),下至母之兄弟姐妹之子(舅姨的子女——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超出词范围就不能算亲属了。

2、父系方面的亲属包括上下九代,范围很宽。扩展资料一、三亲六戚:

三亲即指宗亲、外亲、妻亲,六戚即指父亲、母亲、兄长、弟弟、妻子、儿女这六种亲属。泛指亲戚和旧故。

二、其他称呼:

“妻亲”:妻系的亲属。就是妻子的直系亲属,这种亲缘关系是后天的,是由于婚姻的关系组成的,所以最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亲六戚

祭祀宗亲的意思是什么

文 | 读书君“族”和“宗”,“族亲”、“宗亲”,这几个词,很多人都不太能分清它们的区别。

我们具体来说说,这几个词怎么理解。01 “族”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制的国家,它始建于西周,时至今日,这种宗法观念仍然存在。

什么是宗法制呢?就是指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而“家族”正是一群具有血缘关系共同聚在一起的人群。▲选自于《白鹿原》剧照“族”这个词,用古汉语来解释的话,它的甲骨文是一个会意字,由两个部件组成,上方表示一面飘扬的旗帜,旗帜下面竖立着一支“矢”。表示以旗帜召集军队之意,会意是聚集。

“族”呢,它的本意应该指聚集。《庄子·在宥》有句话这样说:“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说云气不会等到聚集在一起了,才变成雨落下来。草木也不会等待发黄了才落下来。这里的“族”,就是指聚集的意思。

引申为人的话,就是指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为此就有了“家族”、“种族”、“民族”的说法。而家族就是更强调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种族”“民族”则是表示同一性质的人群。我们说的“啃老族”、“打工族”,这里添加的“族”作为修饰的词,指的就是同一性质的人群的意思。02 “宗”

宗,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它的本义,是宗庙,祖庙的意思。而我们都知道,古代人祭祀,拜的就是宗庙,祖庙等,实际也就是拜祖先。“宗”除了指祖先,还有宗族、宗氏等意思,也同样是以家族为中心的一个大族群构成的集体。汉语词典中的“宗祠”、“宗法”,说得差不多就是这方面的意思。(注:这里要解释一下,我们常说的祖先,往往是指祖父辈以上的先辈)

和“族”相比,“宗”的涵括范围更大一些。族通常是指以血缘为关系的,上面的先祖流传下来的后代血脉。就是宗在前,族在后,宗包括了族在内。它不仅涵括了族的一部分,还包括了同族远房兄弟等的“宗表”。“宗”和“族”,这两个字其实是经常被合在一块讲的,正所谓“宗族”、“宗族”,说的就是同一个支派的同源族群。对于乡下的朋友来说,也许能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乡村最常见的就是以宗族为村落聚居划分的,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祠堂。

在一些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宗族往往还具有排他性,比较排斥作为邻居的其他姓氏,甚至可能会出现,异族人群拉帮结派打群架的情况。

03“ 族亲”

族亲,就是指具有血缘关系或是有姻亲关系的家族。

血缘关系这个比较好理解,我们就不展开论述。

姻亲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它包括直系、旁系血亲关系比如儿媳、姐夫、岳父、夫之妹,以及妯娌、连襟等。我们常说,近亲不能结婚,就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象表哥和表妹结婚,亲上加亲这种封建的思想,就显然不合适,咱们听听就算了,为了后代考虑。中国古代有严酷的族刑制度,其范围有宽窄之分,比如三族、七族、九族等,我们经常听到的“株连九族”,算是这其中最为残酷的刑罚了。

比如明律规定:

“凡谋反乃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这里所涵括的大体就是族亲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大体就能知道,我们说的族亲,基本上就是指同源的男系亲属。在旧中国,族权就是男性掌握的,家长、族长可以代表“宗祠”权势。

04“宗亲”

宗亲,就是指以姓氏为区分的同宗亲属,它既指同宗的亲属,又指同母的兄弟。

《三国演义》第一回写道: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

这里的宗亲,指的就是刘姓氏的同宗关系。

宗亲,既包括直系宗亲,也包括旁系宗亲。直系宗亲:比如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子孙等。旁系宗亲:比如伯父/叔父、堂兄弟、侄辈、侄孙辈等。

曹雪芹的《红楼梦》,其小说里众多的人物关系,就是一个很好例子说明,里面的人物关系,就是一个大型的族亲和宗亲关系网。▲选自于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比如贾府的族亲,以贾政、贾赦、贾琏、贾珍、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贾迎春、贾探春……等构成。《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就是一个个的族亲关系网。

贾府的宗族,就是以贾赦、贾效、贾敦等往下为代表组成的庞大关系网。05 小结

总言之,宗族,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色社会组织形态,它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如今。什么是族,什么是宗呢?简单地概括一下:“族”就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族群聚居体;“宗”就是在“族”的基础之上,组织和管理族众的;宗族,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等规范下组成的一个群体。

“族”和“宗”,是不分开讲的。

还有祖亲、乡亲等说法,也都是由宗族观念延伸出来的各种叫法。受宗族观念影响,中国人有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传统。也是受宗族观念影响,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认祖归宗”的说法,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实现了多大的人生成就,都不能忘记了“根”,忘记了“祖宗”。

自古以来,很多远渡重洋,背井离乡,到异国谋求发展的中国人,即便在外生活多年,也往往会不远万里地从异国回来,认祖寻亲。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