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年,刘秀建立汉朝。史书上称之为东汉,因为这个汉朝定都于洛阳。其实,到现在为止,很多人都认为刘秀建立的汉朝,和刘邦建立的汉朝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人都说刘秀是汉室宗亲,但其实并不是的。这都是刘秀自己说的。我们看一下,刘秀在建国之后是怎样对待西汉的汉室宗亲就知道了。
王莽篡汉后,西汉宗室很多都被王莽废除或者降低爵位和俸禄了。因为在王莽的新朝时,这些宗室中有很多都在反对王莽,所以王莽就废除了很多宗室的爵位。东汉建立之后,刘秀对这些人的态度可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刘秀称帝后,对西汉宗室那些人,可以说继续封给他们的爵位,对于西汉的皇帝是继续供奉。要知道供奉西汉皇帝就承认你是他们的子孙。刘秀虽然继续优待西汉的皇室宗亲,但也是区别对待的。
刘秀在刚起义的时候,实力并不强大。依靠跟真定王刘杨的联姻,才在河北站稳了脚跟,进而得以击败王郎及铜马等起义军。刘秀的势力才得以坐大并最终取得了天下。而真定王是当年长沙王的后代,而刘秀自己也是长沙王的后代,不过是旁支。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算是同宗,而且人家又帮了你,应该大肆封赏。不过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真定王当时被降为侯爵了。至于其他的宗室可以说,爵位就更低。不过这也能说得通,朝代五代人就没什么关系了,更何况他们这已经两百年的时间了。刘秀虽然说自己是皇室宗亲,但毕竟是旁支,所以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开始找办法了。在大臣们的建议之下,将自己过继到汉宣帝、汉元帝一系。这个虽然更远,但毕竟是正统。
其实,这两件事可以说明一件事,刘秀是皇室宗亲的可能性比较小。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尽办法为自己过继到其他皇帝下面。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一位开国皇帝,而且功绩比较大,对百姓也挺好。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就是这个意思。在位期间百姓过得好就行了,出身如何大家不是很在乎,只知道他是个好皇帝。
刘湘是汉室宗亲
如果按《广东客家刘氏族谱》来看,客家始祖刘开七确实是刘备后裔,取的是刘备之子刘永这条线,蜀汉灭亡后刘永前往洛阳,西晋八王之乱后人刘乾清迁往徐州,并在此繁衍,唐朝时后人刘祥入朝被封为沛国公,因黄巢祸乱刘祥举家迁往福建,为刘氏闽地始祖,而刘开七就是刘祥的后裔,南宋时刘开七出生福建,因担任潮州总兵,举家迁往广东,成为客家始祖。 客家刘氏是刘姓最大的一支,据统计刘开七后人有2000万人,图为刘开七画像。 所以这个问题你如果相信,那就存在,因为族谱是那样记载的,如果你不相信,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刘祥这根线为什么要认刘备呢?往上数大人物多多,有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有开刘姓先河的始祖士雃刘轼、更能攀到上古的帝尧。 图为广东兴宁的刘氏总祠,为纪念始祖刘开七,始建于康熙时期,为世界最大的宗祠。 第二个问题,刘备的出身本就是个谜,他自诩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东汉末年宗室败落,刘备成了卖草鞋的小商贩,而刘胜是汉武帝刘彻的哥哥,来路正,但这哥们唯一嗜好是吃喝玩乐娶老婆,有多少老婆不知道,但有120个儿子,从汉武帝到东汉末年间隔300年,这些儿子繁殖多少后代,所以刘备见人就说我乃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让人查无可查。后因刘备当皇帝了,世人也相信了他是刘胜后人,把他写进了刘氏族谱,如果是一介商贩,早淹没在 历史 长河中。 刘广传为客家刘氏二世祖,为刘氏繁衍贡献最大,至今每天从全世界前往刘氏宗祠的人络绎不绝。 而刘开七出生福建三明,他父亲是河南宣抚使刘龙,刘开七因官授潮州总兵,举家迁往广东,在梅州黄彦章之乱时战死,享年33岁,虽死的早,但他留下的儿子刘广传了不得,这小子收房纳妾,共生了15个儿子,且这15个儿子个个成才,从一品大将军到七品县令都有担任,有从军担任将军、总兵的,有担任地方知府、府尹的,有治学担任学政、校长的,枝繁叶茂,各地开花,散居中华大地。 图为刘氏宗祠敬爱堂。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重臣刘庸、道光状元刘绎、光绪状元刘福姚、民族英雄刘永福、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四川军阀刘湘、广东军阀刘志陆、美军少将刘国英、澳大利亚爱国华侨刘光福、马来西亚拿督刘南辉、香港艺人刘德华、民营企业家刘永好、副国级刘复之等,都是刘开七后人。哈卡又开启攀附模式了闽、赣、湘、粤、桂、云、贵、川,几乎大部分刘氏都被统谱进客家刘氏开七 广传公后裔,根据目前的Y基因检测,疑似刘胜家族的Y与疑似刘邦家族的Y不共祖,客家刘氏的Y与刘邦、刘胜家族也不共祖,只有梅县凤岭刘氏测出的Y是刘邦 刘启家族后裔,别的多支号称是广传
刘墉是汉室宗亲
和珅、阿桂、刘墉、福康安四人同席,座位顺序是有讲究的,但就一点刘墉就垫底!那就是身份,刘墉是汉人。第一、福康安。
福康安无论是从身份地位还是官职,都应该坐在首位。福康安不仅身份特殊,而且是乾隆内侄。他在满洲旗位也是最高,其中官职也做到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从小就受乾隆喜爱,也在皇宫里生活,待遇和皇子无差别。在清朝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人物,甚至死后都追封他为郡王。这种身份肯定是居首座。
第二、阿桂。
阿桂这个人同和珅是不对付的,虽然知道和珅专权乱政,但碍于乾隆对他的宠幸,加上自己年龄已大也就力不从心,不过问和珅专权之事。再加上后期和珅总是拉拢他,就说明他的地位在当时也是非常高的。和珅为满洲正红旗,阿桂为满洲正蓝旗、正白旗。阿桂身居第二毫无争议的!第三、和中堂。
第三位是和珅和大人,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关于和大人和中堂的身份和地位也不过多介绍了,就单单一个“宠臣”二字,足以让他位极人臣!受宠程度让他位居第二都毫无疑问,只是碍于出身和地位才排第三。
第四、刘墉。
历史上刘墉是唯一一同个和珅一直不和的人,不过后期刘墉也只能暗中讨厌和珅,并不敢造次。刘墉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官职都只能排尾席!其实福康安虽然年轻,但是受宠程度绝不亚于和珅,其身份也是最尊贵“镶黄旗”排第一。阿桂虽然明面上高于和珅,其实中后期权力没有和珅高。刘墉最尴尬的其实就是身份,如果不是汉人的身份,刘墉当上军机处行走大臣,个人觉得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