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言而有言论语
甜辣咸鱼的回复
意思是: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叫草率;话已经说到这了,你本来应该自然而然地往下说,可你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这叫有话不说;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叫做盲目。
出自:《论语·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释义: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叫草率;话已经说到这了,你本来应该自然而然地往下说,可你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这叫有话不说;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叫做盲目。”
《论语·季氏篇》选自《论语》第十六章。
本章记录了孔子对鲁国政局的敏锐洞察,其中有两处值得注意:第一,孔子教育冉有和子路要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要求在任职时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其位谋其政,而且要求大家时刻衡量、反省自身,力所不及就应辞职不做。
这本身也是崇高的人格体现,除了承认、承担过错的勇气,更包含了面对自我、面对世界所保持的一种正直坦荡的作风。 像冉有那样粉饰错误,为自己开脱,则是一种自欺欺人错上加错行为了。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果子果的回复
意思是: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卫灵公》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扩展资料
赏析:
这段话主要讲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卫灵公
喋喋以喋以喋喋的回复
三、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在《论语》中虽然出自子夏之口,但绝对是孔老夫子的秘传。《论语·学而篇》第7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对于妻子,看重的是她的德行,而不是她的容色;侍奉父母,能够尽心尽力;服务君上,能够尽职尽责;与朋友相交,能够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我也一定说他是学过。”“诚”与“信”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论语》中曾子说,每日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则明确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篇》第7章)通观《论语》,“信”贯穿全篇,也是孔子及其弟子非常珍视的重要道德品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是个诚信问题。其实这与“事君,能致其身”是相互关联的,与朋友或同事交往,若是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就要尽力去做。倘若能够做到则是最好,即便是没有做到,只要你尽力了,也不会失信于人。大家都知道“人无信不立”的道理,这是与人交际的根本。尽心尽力地替人家做事,就是恪守诺言,忠人之事。若是表面上答应帮忙,背地里却另有一套,也没有丝毫的愧疚之心,这就是失信于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在《论语·季氏篇》第10章,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要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白,听要听得清楚,待人接物脸色要温和,容貌要恭敬,言语要忠实,做事要认真负责,有问题要发问,气愤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果,看见利益要想想是否该得。在说话方面,孔子强调一个“忠”字。《说文解字》释“忠”为“敬也”,尽心曰忠;《左传》说:“无私,忠也”;《周礼》将“忠”列为六德之一。忠,从心,中声,本义为尽心竭力,中心不二,心无旁骛。“忠”往往与“信”相连,“信”从人从言,意为人的言论应该是诚实的,没有任何的虚枉不实。“忠”是指人之内心毫无保留,全心全意,真诚无私;信则指人之外在言行真实无欺,足以信赖。“言思忠,事思敬”是从为人处世上说的。要想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就要会说话,会办事。孔子教导我们,要重承诺,言出必行;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具备敬业精神。前面孔子回答子贡问政时说:“民无信不立”,恐怕是对诚信重要作用的最好诠释了。忠信是孔子及儒家文化特别看重的。在《论语·卫灵公篇》第6章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意思是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做事要笃敬,即使是不通教化的地方也能行得通了。说话不忠信,做事不笃敬,即使是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就看到这几个字罗列在眼前;坐在车厢里,就看见这几个字倚在衡木上。像这样才能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了衣服的大带上。“言忠信,行笃敬”,即说话要忠实诚信,行为要笃厚恭敬。就君子而言,言与行是不可分割的,说“言忠信”,行为也必定是忠信的;说“行笃敬”,言语也必然是笃敬的,所谓的言行一致就是这个意思。而且“言忠信”并不是通过“言”来表现的,尽管它打着“言”的招牌。何为“忠信”?说到的能做到才叫忠信,可见忠信只靠说是做不到的,必须要靠行动来配合。孔子强调“言忠信、行笃敬”的重要性,目的是希望子张能把这六个字作为座右铭,铭记在脑子中,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到行动上。子张也确实这样做了,正因为有子张等弟子的“书诸绅”,才有了《论语》。忠信不仅是一个人的通行证,是立身之本,不忠不信,寸步难行。忠信也是君子治国安邦所依仗的大原则,《大学》云:“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在上者忠诚守信,言出即行,表里如一,就能得到人民的信服,获得人民拥戴;骄横放纵、说到不能做到,就会失去人民信赖,进而失掉民心。《论语·子路篇》第.20章,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这里子贡问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士”,孔子回答说,知道礼义廉耻,能出使四方,完成君王的任务,就是士了。子贡又问,比士稍微差一点的呢?孔子就说,宗族内的人赞扬他有孝道,乡亲邻里都把他当做兄弟的,就是次等的士。子贡又接着问,再差一点的呢?孔子回答说,说话讲信用,做事有始有终,这样浅薄的小人,可以算再次等的士吧。最后子贡问孔子,如今当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就说,那些都是不成大器的,一个个才短量浅,哪能算士呢?结合“言必信,行必果”的前后文,我们可以得知,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小人”并非我们所理解的小人,而是指地位低下的一般人,在孔子看来,“言必信,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