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19 19:37 123 人浏览

论语季氏什么年代

春天是恋爱的回复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了。”孔子说:“冉求!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以前先王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在兽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冉有说:“李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人都不同意。孔子说:“冉求!周任说过:根据自己的才力去担任职务,不能胜任的就辞职不干。后人遇到了危险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了,是谁的过错?”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攻占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囗少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均衡就没有贫穷,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匚少,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仲由和冉来你们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又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守住;反而谋划在国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他自己的宫墙之呢。

全文赏析:就季氏将伐颛臾一事,孔子与弟子冉有和子路展开辩论,他不仅直截了当地揭穿了冉有的狡辩,还提出了治国应该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掌权的人只有做到这三点,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牵涉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财富分配,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关系和睦,第三个问题是社会秩序。孔子告诫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要从这些层面人手,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国家自然就治理好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一分配。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从事某种劳动,维持自己的生存。也正是这些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自然都有权利享受社会财富。因而,社会财富的分配原则应该是均。

均不是说平均分配,而是指均衡,既要多劳多得,也要照顾到贫病孤寡。人人生活都有保障,这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均无贫”。在孔子所在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有一大半要上缴,上层统治者不劳而获还是当时社会的常态。

这就导致了人和人之间在财富占有上的巨大差异,这种结果的长期存在,必将引起付出实际劳动的人们的不满,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回顾历史,有很多朝代因为严重贫富分化而崩溃。

孔子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合理。如何分配社会财富是任何国家和社会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关系的和睦。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以人力为王的古代史是如此。因而,人囗多少就成了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基础。在孔子时代,由于社会动荡,连年征战,人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各个国家的人囗增长很困难。

孔子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退而求说社会环境如此,国家人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全国上下能齐心协力,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就能战胜人少的缺陷。

有的国家虽然人多,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人们各不心事,甚至还互相攻讦,这种内耗必定使整个国家成为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这样的国家不仅无法强大起来,还会随着内部争斗的加剧而迅速瓦解。认识到了这一点,统治者就要注意做到“和无寡”,不论人多人少,都要上下和睦,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就不会觉得人少。

第三个问题是社会秩序。安定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如果社会混乱,官贪吏暴,贼盗横行,百姓又怎么能安安稔稳地过日子呢?社会无序不仅使人民遭殃,生命和财产统统得不到保障,而且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还会危及国家政权。

历史上,因为统治阶级无道,使社会陷人混乱,最终被新力量推翻的情况不可胜数,比如东汉和西晋。因而,维护社会秩序是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维护社会秩序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详尽的法律制度,用法律约束君的行为。如果上层都能遵纪守法,那么整个社会就会良性发展,社会秩序就会非常稳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就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而国家政权也会因此而更加巩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安无倾"。

黑夜品鉴师?的回复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是谁的过错呢?难道是老虎、犀牛以及龟玉的过错吗?显然不是应是看守人员的过错,是看守人员的失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在这个比喻句中,孔子第一是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如果颛臾在鲁国境内被季氏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层比喻义,有力地揭讨了季氏的贪暴及其伐颛臾的非道义性。其二是把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龟玉的保管人。出现“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的情况,其过错既不在于虎兕和龟玉,也不在于柙和椟,而在于它们的看管人和保管人。同样,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辅佐季氏的冉有和季路的责任。这层比喻义表现出孔子对自已学生的严肃批评。

医学屠夫的回复

孔子是春秋末期,孟子是战国时期。

1、孔子是春秋末期,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孟子是战国时期,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孟子拜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为师,也是儒教学派的代表人物。

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

1、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他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2、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 “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

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他认为施刑是“网民”,他倒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而他最赞同的是发展经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十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的经济就是“教养”二大问题,毕竟“仓廪实而后知礼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