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里什么什么是仑
望舒的回复
论。lun,从言从仑。言明条理。
其它字义:
1、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
2、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
3、学说,有系统的主张
部首: 讠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6
汉字首尾分解: 讠仑
汉字部件分解: 讠人匕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字源解释
文言版《说文解字》:论,议也。从言,仑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论,辨析证明。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仑”作声旁。
组词:
1、讨论
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2、辩论
对不同的观点,双方展开争论。
3、论坛
对公众发表议论的地方,指报刊、座谈会等
4、绪论
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多用以阐明全书的主旨及内容。
5、论证
逻辑学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
swag到爆炸的回复
《论语》的“论”假如读lùn语,也没有大错,不过读lún语,可能意思比较好一点,尤其从古以来都读lún语。这个字,其实本来也应该读做lún不是读做lùn。
“论(论)”字有两音,其中一个是本音一个是破音。而它原本应读为什么呢?我们看这个字的结构,一个“言”字,旁边一个“仑”字,是个形声字,言字旁是形符,仑字旁是声符,声符其实就是注音,所以这个字的读音就是“仑”。现在我们有拼音,注在字的旁边,古人没有拼音的方法,但是中国字有80%都是形声字,把声音融在字里,所以看到一个字,照它的偏旁读出声音,往往八九不离十,所谓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
“仑”,虽然是注音,但是文字学上有一种“形声兼会意”的现象,音符同时也代表了意义。于是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分析“仑”字的结构以了解它的意义。它上面是一个“亼”,这个字念做“集”,这个字加个“口”不就是“合”了吗?我们有一个辞语说“集合”。“亼”就是集合的意思。这个“亼”是个象形字,象屋顶的梁和椽的结合,屋顶有两面的斜坡,中间有横梁把它连接起来,所以“亼”是合起来的意思。“亼”下面是什么呢?是“册”。所以“仑”是“集册”两个字合起来,是所谓的会意字——两个字结合起来,让人从两个字体会出整体的意思。所以要了解“仑”的意思,我们要从“集”跟“册”来了解。“亼”是集合,那“册”是什么呢?古时候的文章,是写在竹简上面的,竹简多了,把它用线编起来,画出竹简编列的形状,这个字就是“册”。所以闽南语中把读书还叫做“读册”,多么古雅的词语。那“亼册”又是什么意思呢?“册”既然是由一根一根的竹简编起来的文章,而文章是有意义的,编辑是要有顺序的,所以“亼册”含有“有理有序”的意思,所以“仑”就是有理有序的事物了。有条理,有秩序叫做“仑”,我们可以从由“仑”所构造的一些字来证明这个意思:除了言字旁之外还可以加什么旁?加“亻”,就是“伦(伦)”,“伦(伦)”就是人间的应该遵守的条理以及秩序,所以我们说“人伦”,说“伦理”。古代有所谓“五伦”,就是五种生活上最必须注意的条理和秩序,假如这个条理秩序乱了社会就乱了。哪五伦呢?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这是亲情的伦理,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是社会的伦理。“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条理和秩序。
还有哪个字?车轮的“轮(轮)”,加一个车字成为“轮”。车轮是有条理有秩序的结构,你看它的条幅不是很平均吗,假如幅不平均,车轮可能就不平稳,还有车轴跟外面的轮廓距离要相等,也就是轮子要很圆,要不然车子就一颠一簸了,所以用这“仑”字做偏旁。还有呢,加了“三点水”成为“沦(沦)”,“沦涟”的“沦”,是水的波动,你如果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颗石头,它起的涟漪,那个涟漪就是沦涟,水的波动是很有秩序的,它从一个点,向外作同心圆的扩散,层层扩散,有条理有秩序。依此而推,加个言字旁就是有条理有秩序之语言,所以这本书我们称为lún语不叫lùn语。那么“论”为什么还有lùn的声音呢?“论”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言语的有条理,有秩序,而如果我们把这个字作为动词用,就是讨论、议论,就有互相表达、互相沟通,甚至互相辩论、互相指责的意思。当有这种意思的时候它做动词用,当动词用就念做lùn。那么你看论语,论语有孔子自己的表达,它是不是跟你讨论呢?不是。如果是弟子问孔子来答,这个跟一般的讨论也不一样,何况论语里面没有所谓的互相辩论,互相指责,它只是圣人心中义理的表达,其所表达出来的是合条理,有秩序的,所以这本书古人就把它称为论语。
城市的尽头的回复
“论”的意思是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