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要编撰论语
直至消失天与地的回复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它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论语》并非由孔子亲自编撰,而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后人在其去世后编撰而成。详细内容如下:
1、论语最初由孔子的学生记录孔子的言行,后来通过多个版本的整理、编辑和注释形成现今的版本。其中最为著名的版本是由孔子的弟子之一颜回、子贡等人所整理编纂。后来,汉代的学者也对《论语》进行了注释和整理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其内容。
2、孔子的学生记录:《论语》最早的版本是由孔子的学生记录的,他们在孔子的教学活动中记下了他的言行和思想。颜回和子贡版本:后来,孔子的弟子颜回(颜渊)和子贡(曾参)进行了整理和编辑工作,将这些记录整合成了一部书。他们的版本被认为是《论语》的基础。3、汉代注释和整理:在汉代,特别是西汉时期,学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注释和整理工作,为《论语》增加了注解和解释,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后续整理:之后的时代,包括宋、明、清等朝代,也有学者进行了各种版本的整理和注释工作,进一步丰富了《论语》的内容。
4、论语的内容主要由对话和格言构成,其中包括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对话以及一些有关道德、政治、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言论。这些内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论语的历史意义
1、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传承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些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影响了政治、伦理、教育、社会制度等多个领域。2、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石:《论语》中强调了学习和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经典论断,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教育都有深刻的影响。它强调了培养有德行的君子,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品德的塑造。3、政治伦理和国家治理:《论语》中的一些章节涉及政治伦理和国家治理,强调君子的道德操守和忠诚,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官员选拔产生了影响。儒家思想的政治理念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被用来塑造国家治理模式。
4、道德伦理观念的传承:《论语》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持续传承,对道德标准和个人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伦理观念仍然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塑造了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
辰术的回复
《论语》为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论:lún古同“伦”,条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孔子称学生从来直呼其名,独独这里对闵损称字,不能不启人疑窦。有人说,这是“孔子述时人之言”,从上下文意来看,这一解释不可凭信,崔述在《论语余说》中加以驳斥是正确的。我认为这一章可能就是闵损的学生所追记的,因而有这一不经意的失实,至于《闵子侍侧》一章,不但闵子骞称“子”,而且列在子路、冉有、子贡三人之前,都是难以理解的,以年龄而论,子路最长;以仕宦而论,闵子更赶不上这三人。他凭什么能在这一段记载上居于首位而且得着“子”的尊称呢?合理的推论是,这也是闵子骞的学生把平日闻于老师之言追记下来而成的。《论语》一书有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孔子再传弟子的笔墨,著作年代便有先后了。这一点,从词义的运用上也适当地反映了出来,譬如“夫子”一词,在较早的年代一般指第三者,相当于“他老人家”,直到战国,才普遍用为第二人称的表敬代词,相当于“你老人家”。《论语》的一般用法都是相当于“他老人家”的,孔子学生当面称孔子为“子”,背后才称“夫子”,别人对孔子也是背面才称“夫子”,孔子称别人也是背面才称“夫子”。只是《阳货篇第十七》中有两处例外,言偃对孔子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子路对孔子也说,“昔者由也闻诸于夫子”,都城是当面称“夫子”,“夫子”用如“你老人家”,开战国时运用“夫子”一词的词义之端。崔述在《洙泗信录》据此断定《论语》的少数篇章的“驳杂”,固然未免武断;但《论语》的著笔有先有后,其间相距或者不止于三、五十年,似乎可以由此窥测得到。《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得到两点概念:(1)“论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2)“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关于“论语”命名的意义,后来还有些不同的说法,譬如由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表达的有关于“论语”的观点可知他认为“论语”的意义便是“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说到这里,谁都不免会问一句:难道除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外,别人说的话都不是“有条理的叙述”吗?如果不是那么“论语”这样的命名有什么意义呢?可见刘熙这一解释是很牵强的。(《释名》的训诂名物,以音训为主,其中不少牵强附会的地方。)还有把“论”解释为“讨论”的,说“论语”是“讨论文义”的书,何异孙的《十一经问对》便是如是主张,更是后出的主观看法了。关于《论语》命名的来由,也有不同的说法。王充在《论衡·正说篇》便说:“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似乎是《论语》之名要到汉武帝时才由孔安国、扶卿给它的。这一说法不但和刘歆、班固的说法不同,而且也未必与事实相合。《礼记·坊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坊记》的著作年代虽然还不能确定,但不会在汉武帝以后,是可以断言的。因之,《论衡》的这一说法也未必可靠。由此可以得出“论语”这一书名是当日的编纂者给它命名的,意义是语言的论纂。语可论者”——《论语》之名义
姑凉的回复
回到论语:儒分为八,八家不同,对《论语》来源的表述也不相同。
我属曾子(也就是曾参)门派,在本派中,我们认定《论语》是“老子所传、孔子所言、原宪记录并整理出来的笔录”。当年焚书坑儒,主要就是焚这本书、坑我们“曾子一脉”,可是书没焚完、墙缝里还收了一本;儒也没坑光,好几个地方还有人会背论语——那时候的论语可真算得上是“野火烧不尽”的“离离原上草”呀!
《论语》是笔录、但它的着眼点是讲义!——是原宪据以向学生讲解儒道两家基础知识的讲义!
孔子逝后,原宪隐于大泽。他深入基层、面向更低一层的劳苦大众,教他们以理想和安身立命的方法。在没有科举、无法晋身的情况下,这种理想往往是对封建的一种反制。
在当时,论语存在的价值表现为两方面:1、教人识字;2、教人做人。它的着眼点简单,它的文字表述也很浅白,直接用当时的口语表达。
浅显的文字表述、民的精神路线,再加上识字的需求。短短几年,论语就被反复传抄(当时书不易抄),甚至可能达到每一老师(孔门子弟)都有论语、天下尽儒的地步。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你可以从这部《论语》中找到理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论语既然走的是草根道路,想通过焚书消灭它就基本不可能,所以汉朝一找《论语》,竟发现三四种版本。
具体可见贴吧、原宪吧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