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中说了什么话
明明很好a的回复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胡闹的热风的回复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3、朝闻道,夕死可矣。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15、寝不尸,居不容。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21、巧言令色,鲜亦仁!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4、君子周急不继富。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1、子不语:怪,力,乱,神。32、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4、食不语,寝不言。
霜千醉的回复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后来根据孔子平时的语录以及和弟子的聊天记录来编纂的,所以有一部分是孔子说的,还有一部分是孔子的弟子说的,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论语的伟大不在于谁说的,而是其中蕴含的道理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来借鉴。我记得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初一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为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一定要有宽阔的胸怀,坚忍的品质,因为你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再跟你分享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如果朋友从远方过来看望你,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吗? 这句话的意思浅显易懂,从侧面反映了古时候人们与朋友相处的方式。所以有了高山流水的美谈。然而与现在的社会做一下对比你就会发现现在的人们可能不会对远方的朋友这么热情了,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论语已经不适用了。在我们现在看来,一个人如果做到了这些也一定会成为一位值得尊敬的人,依然适用于当下。主要原因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要讲述的就是君子该有什么样的品质,或者说一个人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应该有的要求。根本思想就是人,而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社会的主体,都需要这样的思想加以鞭策,我想这就是孔子学院,孔子思想在国际流行的原因。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