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为政思想是什么
穷人的回复
论语为政篇心得篇一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读起来难度大了很多。 第二篇中,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 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 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 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 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 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 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 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 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 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 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往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 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 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树随风止的回复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有“四治”,即“仁治”、“德治”、“礼治”、“人治”。
一、仁治:“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二、德治: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地接受统治。
三、礼治: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在《论语》一书中有74处记载论礼。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而要耕地一样。
四、人治: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后人把这种主张叫做“人治”或“贤人政治”。
扩展资料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井然池井然的回复
孔子的为政思想——为政以德古人认为北极星是不动的,其他的行星围绕它而运转。为政以德的人就好像北极星一样,端坐他的德行就能让整个社会效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司马迁在提到古代尧的时候,说到“尧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史记五帝本纪》)当然这是古代人的政治理想。后来到了夏商周三代,就开始了礼治,礼治包括三个方面:礼仪、礼节、礼貌。光讲礼仪会有与人疏远的感觉,加上礼节也不够,必须要有礼貌才能亲民,所以孔子在讲到礼的时候,通常加上一个字“礼让”,主张“德”和“礼”配合比较完整。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提到“无为而治”,可以作为本段话的参考,孔子用舜做例子,他说舜不用做什么事,他只要自己本身行为端正,面向南方一直坐着就和这边讲北极星本身不动一样的意思。但是在老子的思想里面“无为而治”是指不要刻意做什么事,因为人的考虑永远不可能周到,顾及了这一边就忘了那一边,到最后挂一漏万,甚至捉襟见肘,难以顾及全面,最后适得其反。而在儒家里面讲“无为而治”是要以德作为基础的,有道德的领导可以让天下无为而治,是因为人性向善,这也是孔子思想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环。以整个国家来说,政治领袖表现德行,百姓就会自己走上正轨。因为百姓都是人性向善,一个人人性向善,那么领导者表现出善行德行,人自然会支持他,自然可以有向心力团结起来,整个社会就会走向和谐。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