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20 04:09 130 人浏览

论语什么什么是知己

注孤生气质少女的回复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莫忧人不知我,但忧我不识人。”【注释】 “患”,忧也。故“忧患”常连用。“己知”,即“知己”。他人了解我,对我而言是“知己”,对他而言即“知人”。“知人”,意为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评析】 “不患人之不己知”与本篇首章的“人不知而不愠”可谓前后呼应。表述虽然不同,其实异曲同工。人生在世,总要与人打交道,这就离不开人知己和己知人。君子以自强不息,凡事但求尽己无愧,并不苛求他人理解,故并不以人不知己为患。与“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同的是,古人特别重视“知人”。无论是儒家出于行仁的目的,还是世俗出于功利的目的,莫不如此。据《资治通鉴》记载,汉高祖刘邦有一次与群臣探讨自己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刘邦能厚赏功臣,“与天下同其利”;而项羽则是“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接下来刘邦的这段话,堪称是有关“知人”的千古绝唱。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群臣闻言,无不悦服。《尚书》云:“知人则哲”。“哲”者,“智”也。仁智勇乃儒家三达德,故儒家行仁,须臾不能离于“智”,不能离于“知人”。若不知人,则正邪难分,贤愚莫辨;上不得明主而事,中不得良师益友,下不得贤才而用。如此则必为仁道之大患。中国知识分子曾经遇人不淑、识人不明。结果不仅祸及自身,更加累及整个中华民族蒙受前所未有之浩劫,以致精英尽毁、生灵涂炭、文化湮灭、天地罹难。“不知人”之“患”实莫有甚于此者!教训之惨痛亦莫有甚于此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诚哉,斯言!

流萤的回复

意思是男子为自己的知己而死,女子愿意为欣赏自己的人打扮。 原文节选: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智伯,智伯宠之。及三晋分智氏,赵襄子最怨智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仇矣。”译文: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智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智伯,把智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智伯复仇。”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背景: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出自东周四大刺客之一豫让,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灭智氏,豫让为给智伯报仇,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赏析:

这句话,成为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信条,它反映了因为知音难得,人们为了报答知己,虽万死不辞的精神。尤其是知识分子,一方面是洁身自好,"凤非梧桐不栖";一方面是士为知己者死,如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向往、倾慕的典范。启示:

它告诉我们,一个有品德的人应该以友情为重,而不是追求虚荣和享受。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真正的友情,不计较得失,为朋友着想,为朋友付出。我们也应该追求内在的美,并且理解那些只注重外表的人,他们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的。只有在内在和外在都健康美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飞哥的回复

“三畏”来源于孔子所说的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具体意思是,君子有三件敬畏之事: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根据南怀瑾大师的解释,“畏天命”,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畏大人”,指的是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畏圣人之言”,说的是要敬畏圣贤之人留下来的言论,它们都是圣贤之人的人生经验的提炼。“三友”也来自于孔子所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意思是交友宜交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与习惯于走邪道、善于阿谀奉承、习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没有好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要择善交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志同道合的正直朋友对于自己的发展,熏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那些猪朋狗友,以及虚伪,胡话乱说的人对自己则有损害,尽量少交,或者避而远之。古人的智慧直到今天也丝毫不落后,它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守则,对我们交友发展的建议,这对于今后人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知己,是一生的朋友,也是最单纯的朋友,不涉及金钱利益。知己,淡如白水,却沁人心脾。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