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的什么篇章
木帛的回复
《论语》共有20篇,分别为: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治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推广的回复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后世影响《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西瓜籽的回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和軏两个字,是古代车子上的车杆子。大车指的是牛车,輗就是牛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是马车,軏是马车上挂钩的地方,这些都是车子上关键的部位。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如果没有他们,车子是根本走不动的。孔子是非常注重信用的,他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在《论语》一书中,信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信任,取得别人的信任;另一种是讲诚信。在我们古代社会里,言而有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为政的人更加重视。你定下一个计划,别人认可了,就会跟随你去做,你不能朝令夕改,早上刚定下目标,晚上觉得不对就去改,这是非常危险的,别人会搞不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认为你不讲信用,人心会涣散,没有人会跟着你做事。所以孔子说信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信用是不可以。尤其是你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不能信口开河、朝三暮四去工作,早上定下计划,过了一会,你觉得不对,就去修改,这样是不好的,会让你的员工不知所措。一件事情,一个政策下来,都要要放长远去看,看看是否适合部门的情况,想清楚再去执行。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新君秦孝公即位,为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秦孝公贴出告示说:“谁能使秦国变得更加富强,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地人,就封他为官。”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视,跑到秦国,托人引荐,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公说:“要想使一个国家变得富强,必须重视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治理一个国家,必须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同意商鞅的观点,由于秦孝公刚即位不久,根基不稳定,方案出来后,就遭到大臣的一致反对。过了两年,秦孝公君位坐稳后,封商鞅为左庶长,负责改革一切事务。商鞅把改革方案贴出后,老百姓便不信任他,认为他在欺骗老百姓。商鞅命人在都城南门口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他十两金子。”不一会儿,南门口聚了很多人,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左庶长是不是在开我们玩笑呢?”有的人说:“这根木头谁都能扛的动,用不了十两金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人去扛,商鞅看到后,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金子,随着赏金高涨,南门口的人越来越多。看热闹的人非常多,都没有人行动,直到一个壮汉出现后打破僵局,他把木头扛到北门,身边聚集着很多人。商鞅立刻派人给壮汉送去赏金,五十两金子,一两都不少。这件事传开后,一下轰动秦国,老百姓一致认为商鞅言而有信,办事绝不含糊,商鞅的改革方案顺利开展,秦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从这件事我们看到,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如果商鞅不讲诚信,他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改革方案也很难进展下去。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